《清平乐》中力抗辽国的大臣,却因献出一幅画,遭到同僚鄙视
最近《清平乐》热播,让看惯了清宫戏的历史迷大呼过瘾。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题材取自网络小说,名为古代传奇剧,但非常尊重历史。无论是在人物经历还是风物人情的细节上,都可以当作正剧来看。在前几集中,就出现了一个大臣程琳,他铁骨铮铮,对辽国使臣的建议坚决拒绝。
《清平乐》之中,程琳在朝堂之上向宋仁宗和太后刘娥美滋滋地禀告,他说辽人自觉大国,然而在宋朝接待各国的位次中并不高,要求提高位次。程琳表功说他以理服人,柔中带刚,以先帝所定成例为由,并没有同意。太后刘娥对此非常满意,宋仁宗却不以为然,认为不必要小题大做,对于这样不伤筋动骨的问题,完全可以答应。
程琳却非常激动,甚至打断宋仁宗的话,厉声呵斥不行。他认为,祖宗的规定不能废除,也不能随意答应辽人的要求,否则会让他们认为北宋软弱好欺,得寸进尺。最终,因为他的强硬态度和群臣的拥护,并没有亲政的宋仁宗只能妥协。
这个情节和历史是非常贴切的,程琳确实如此回复。可能有人还是会认为,宋仁宗的说法也没有问题。辽国当时是大国,提高位次也是理所应当。这个我们不争论,小珏只想说,程琳绝对不是只打嘴仗的书生,他更是行动上的猛人。
众所周知,因为真宗时期的檀渊之盟以及宋仁宗的精心治理,宋辽长期无战事。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战争的可能。辽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崇尚武力,崇拜战功,并没有一刻打消过南侵的念头。他们除了礼节上的要求外,还在仁宗后期提出过领土要求,并且陈兵西北方,虎视眈眈。
当时,程琳担任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宋仁宗便让他知大名府,管理河北、陕西的重任,后来还担任过河北安抚使。他在边境的时候,整顿兵备,加强防守,准备十分充足。辽人派出的探子总是夸赞北宋边境守备森严,没有漏洞可钻,这才让辽国打消了侵宋的念头。他居大名府十来年,辽人不敢窥边,边境百姓感念他,为他筑起了生祠。
程琳是一介书生,他是著名理学家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的伯父(或叔父)。之所以能够言出必行,众人不敢推卸,维护了边境安宁的局面,还是因为他在担任益州知州的表现。
益州就是蜀地,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历来不好管辖。当时益州有人借教兴事,蠢蠢欲动。程琳没有过多的废话,凡是所谓的妖教妖人,他逮捕之后,一律格杀勿论。这个事情闹得很大,因为宋朝比较平和,不加杀戮,就有人诬告他杀戮太多。当宋仁宗派人查实后,发现程琳虽然心狠,杀的人多,却没有冤枉一个人。
就是这样能文能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猛人,终其一生在北宋仁宗朝的名声却不好。这是因为,当宋仁宗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做了一件让同僚鄙视的事情。
原来,宋仁宗继位时才13岁而已,自然不能理政,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这一幕,曾经在历史上反复上演,已经司空见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此时的程琳,向刘娥献上了《武后临朝图》。
小珏纵观历史,发现有两张图的政治意味非常深。一张是汉武帝在临终前,赐给霍光《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以示托孤之意。另一张就是程琳敬献的《武后临朝图》。武则天垂帘听政,哪怕是大权独揽,这都没有大错,但她篡唐改周,自称皇帝,这就触犯了封建士大夫的敏感神经。
将此图献给太后刘娥,到底暗示什么,不言自明。电视剧中的宋仁宗对此耿耿于怀,确实很有道理。虽然刘娥并没有接受,并说自己不能做这种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情,但程琳在诸位大臣的心目中,就是吃着赵家饭,心向刘家的小人。
这也是多亏了宋仁宗宅心仁厚,宽宏大量,在亲政之后并没有反攻倒算,才让程琳保全了性命,而且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的胸怀和气度,让宋仁宗开创了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