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吴月娥作品
一穗烤玉米 几多思母心
吴月娥(浙江)
又到了玉米上市的季节,我常常站在玉米摊前,贪婪地观望着:红红的缨子,绿绿的、鼓鼓囔囔的身子,象个小棒槌。看见玉米,勾起我多少遐想。
在故乡,当玉米飘香的季节到来时,我们是多么高兴,从窗户跳到后园子,顺手掰下几穗还带着浆汁的嫩玉米,扔给妈妈。妈坐在灶前,边烧着饭边烤着玉米。那啪啪的爆裂声和着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从灶下飞出来馋的我们直流口水。我们几个孩子将屁股撅得老高,远远地向灶膛里窥望,争着先熟的那穗玉米,都想“先尝为快”。而妈妈总是把几穗玉米翻来翻去,明明有几穗好了,也不拿出来,宁可多等一会儿,也不愿意 “招惹是非”,因为先吃到的人会得意地炫耀,后吃的人会把嘴撅的老高。玉米好了,从灶下掏出来还吱吱作响,心急的顾不上烫手,用玉米叶子包起就跑。我常常是怕烫,用一根筷子从玉米的尾巴插进去,权当手柄,然后举起黄澄澄的玉米先示众一周。姐妹们看见我巧妙地利用筷子,也争先效仿,所以到了吃玉米的季节筷子总是越来越少。还有的就地取材,用自己的衣服大襟包着玉米,毫不吝啬自己的花衣服。玉米是用火烤的,我们常常都吃出个黑嘴巴,妈叫我们“小狐狸”。
我们家孩子多,妈每次要烤上好几穗。汗顺着妈的脸流下来,脸上红红的,我觉得妈特别的好看。妈不知在这个灶膛为我们烤了多少玉米,尽管我们再三让她先吃,但很少见她吃过一穗完整的玉米。我们人大了以后,知道心疼妈了,先从上边剥下几粒塞进妈的嘴里,妈的笑意与玉米的香甜充满了我们的心间。
烤玉米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活,火候是烤玉米的关键,火太旺了容易把玉米烤糊(焦了),火太弱了烤出的玉米不香。另外要勤翻动,手要快,眼睛要准。妈妈烤的玉米是很有名气的,又黄又香,外边看起来,似乎没有火烧的痕迹,但是绝对是熟透的。妈妈的手巧也是远近闻名的,我们邻居的几个小孩,最喜欢妈妈烤的玉米了,他们总是把自己家里的玉米拿来,让妈妈代烤。我们几个孩子已经够妈忙的了,但是妈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
离开家乡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少有机会吃到妈烤的玉米了。妈最了解孩子的心。记得在矿山工作的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吃玉米的时候,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回家。一天下班时,远远地看见弟弟来了,他带来一个篮子,里边装着妈妈给我烤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烙饼。看见这么一大袋东西,看看弟弟勒红的肩膀,我很心疼。弟弟说,还有东西呢,然后就从两只鼓囔囔的裤兜(口袋)里往 掏——原来是烤好的玉米粒!弟弟说,妈知道你爱吃烤玉米,怕头天烤好了返生,就起个大早烤,烤好就就和我们一起搓,可能还热着呢。从我们家里到矿山有100多里的路程,交通很不方便,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我弟弟怕玉米返生,不惜烫痛自己的皮肉,我的妈妈怕玉米返生起了个大早,当我将这带着弟弟体温的玉米放到嘴里时,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下来,母爱的味道是世界上最无法复制的,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甜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反复咀嚼着每一粒包含着母爱乳汁的玉米,心中涌动着幸福的热流。妈妈,就因为有你,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香、最难忘的玉米。从那时起,玉米是我最崇敬、最喜欢的食品,是我心中的“圣餐”。
离开故乡远居江南,我失去了享受家乡土特产的机会,难得的两年一次探亲假,我竭力重温给我温馨记忆的一草一木,一瓜一蔬,我终于又吃到了故乡的玉米!妈仍旧坐在灶前,她不顾自己已经年高,执意一定要亲手给我烤玉米。灶火映在她的脸上,但不再是我记忆中带着红晕的少妇的脸,妈妈老了,一丝悲凉从心底升起。我不再有儿时那翘着屁股向灶膛里窥望的急切,我的眼睛不再盯着玉米,而是在妈的脸上、手上驻留,我要把这些永远地刻在心间。我甚至害怕那烤玉米的火暗淡下来,我希望这个过程尽可能的长些,再长些……
妈还象过去那样从灶膛里取出烤好的玉米,在地上敲几下,然后亲手用玉米叶子包好,“来,把这个大的给你姐”她在喊着妹妹。妹妹把滚烫的玉米递给我,我享受着母爱的温暖。妈,你怕烫着女儿的手,连这个都想到了,我们在你的眼里是永远需要关心的孩子,我为此不愿意长大。不论你经历了多少事,尽管你的孩子从一个增加到几个、十几个,从一代发展到两代,但是你对每个孩子的了解简直是细致入微。对孩子的饮食习惯记得那么牢!这是什么样的记忆力?这是除了母亲之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的。我一粒一粒咀嚼妈烤好的玉米,重新咀嚼着儿时的一切,咀嚼着离开妈妈的万千苦涩……我止不住热泪滚滚:妈妈,我做梦都想再依偎在你的膝下,任凭烈火的烘烤,任四季更迭,去重温春夏秋冬,不再远游。
江南的玉米远不及家乡的玉米嫩,不及家乡的玉米粘(糯)。但是每每玉米上市的季节我在玉米摊前还是要停住脚步,买上几穗。剥开翠绿的外衣,看到的是白白的或者是淡黄的身体,没有家乡黄澄澄的玉米那样粒大饱满。用手指甲掐一下,已经没有浆汁涌出,说明不是新掰来的玉米。尽管如此还是割舍不下我对玉米的偏爱,买好后我总是讨上几片玉米叶子。卖玉米的好生奇怪,以为我是个养兔子的人,用来喂兔子。其实我是想按照当年妈烤玉米的工艺,去“加工”玉米。
没有了当年的灶膛,没有了坐在灶膛前的妈妈,我只好悻悻地把玉米放在锅里用水煮,上边盖上一层玉米叶子。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品,我在仔细品味着过去的梦,捡拾昨日的温馨和幸福。啊,玉米,一个金黄色的童年之梦。
▌妈妈的眼睛
吴月娥
小时候,
我的眼睛在妈妈的眼睛里,
吮吸着妈妈的乳汁,
眼睛与眼睛,
讲着别人听不懂的 千言万语。
会走路了,
妈妈的眼睛在我的双脚上,
走走停停,高高低低。
读书了,
妈妈的眼睛在我的书包上 ,
我回到了家 ,
妈妈的眼睛才到了家里。
工作了,
妈妈的眼睛在我的后背上 ,
随着我的远行 ,
不断的延伸着她的距离。
她的眼睛有些花了,
但无论怎样,
她都认得出自己的儿女!
只不过她要打起手遮,
踮起脚尖,
她的眼睛开始有泪,
甚至有几分游移!
她渴望我能转过身来,
象在她怀里那样,
与她的眼睛对视。
但她转过身去,
擦去眼中的泪 “去吧!走得越远越好,
不要象妈一样,
眼睛只看见巴掌大的天地!”
我背着行囊
把妈的爱打包
也把妈妈的眼睛带去。
我很惊奇,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妈妈的眼睛总是先我到了那里!
今天,妈妈那双美丽的大眼睛 ,
与黑土地溶为了一体。
无论我遭逢什么样的风雨 ,
只要头上有天 脚下有地 ,
我不会有一点的畏惧!
因为妈妈的眼睛 ,
从没和我分离!
【作者简介】吴月娥,女,网名:诺斯尼,曾用网名:黒丫、大漠孤烟。出生受教于北方,履职于江南。教授,区作协会员。大学专业工科,任教工科,却痴迷文科。积累百万文字,借以记录、抒怀、励志,却从未投过稿。无门无派,自娱自乐。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征稿启事
为了让儿女们有机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或祝福,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决定从即日起与国内多家正规报刊联合举办“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
一、征文要求
以父母亲(也可单写父亲或母亲)的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亲情为切入点,回忆或追念父母对儿女点点滴滴的爱,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文章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散文字数限定在5000字以内,诗歌200行以内。优秀作品将推荐给国内报刊发表。(参赛者必须关注“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方可有效)
二、奖项设置及评奖标准
一等奖2名,奖金各1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荣誉证书;
优秀奖20名,奖金各50元+荣誉证书。
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笔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5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作品自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后增加的阅读量和赞赏不再计入总分。
三、投稿方式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只接受电子邮件,来稿请附100字左右作者简介、两张作者生活照、详细通联,并在主题栏注明“我的父亲母亲征文”字样,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特别提醒: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的作品请勿再投稿)。
有奖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所有赞赏金不返给作者,作为奖励基金奖给获奖作者,不足部分由组委会自筹资金解决。投稿前,请务必添加编辑微信:zgz19650903,以便到时发放奖金。
四、大赛时间
本次有奖征文大赛作品推送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颁奖时间另行通知。
一切未尽事宜,本次征文大赛组委会享有最终解释权。不认同以上规则者请勿投稿参赛。
“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组委会
早6点半文学微信公众号编辑部
请您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早6点半”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