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郭玉芬作品
英雄有泪为谁弹
郭玉芬(河北)
男儿有泪不轻弹。从《<抗日同盟军>解说词》中,我看到了几位驰骋疆场的热血男儿的眼泪,令人唏嘘,令人扼腕。
第一位流泪的是就义前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千古绝唱的吉鸿昌将军。当他的老上司冯玉祥邀他到张家口共商抗日大计时,这位从17岁就追随冯将军南征北战、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军长的共产党员,一见冯将军就跪在地上哭着说:“先生交给我的十几万部队,让我弄丢了,我没脸来见先生。”原来他的部队于1930年被蒋介石收编了,收编后被调往鄂豫皖边区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他不愿与红军作战,被解除了职务。并命令他出国考察。一个怀着“当兵救国、为民造福”初衷的将士,为手下无兵、不能施展抱负而哭。当冯玉祥让他在察哈尔重新组织抗日武装后,他当即表示“以死报效国家”。察哈尔是个贫瘠之地,军队粮秣有困难,他马上给妻子胡红霞打电报,让她变卖家产补充军需。他的深明大义的妻子变卖了所有能卖钱的东西,凑足6万元,亲自送到同盟军。购置了电台,买了新式武器,补充了军需。吉鸿昌率领同盟军,一举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并想乘胜东进,收复东北,把日寇赶出中国。
但妥协投降的蒋汪政府却下令解散抗日同盟军,让驻守多伦的同盟军撤离防地。多伦各族群众得知同盟军要撤走,十分留恋,连夜为同盟军烙大饼,做炒面,让同盟军作路上的干粮。他面对得而复失的疆土,面对即将再受日军蹂躏、箪食壶浆劳军的百姓,他又落泪了,哭着说:“乡亲们,不要送我们了。吉鸿昌不能在这里守土安邦,怎么能打扰你们呢?”他的眼泪饱含着不甘、不舍、无奈、和对百姓的牵挂。
第二位流眼泪的是曾几次影响过国家前途命运、组织抗日同盟军的爱国将军冯玉祥。当他接见前来参加同盟军的东北义勇军时,看到六月天气,战士们还穿着翻毛皮袄,高喊到:“弟兄们!这是什么天气,你们不知道这是夏天吗?不!你们知道。你们为了抗日救国,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死!可我们的国家呢?我们的政府给你们的却是什么样的待遇呢?我替他们害羞,我为你们痛心!”他掉泪了,他命令他的卫队营全体官兵与义勇军调换了服装,他自己也和一个身材高大的士兵换了服装。他在当天(1933年6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抗日军队到了阴历五月二十九了,尚头戴皮帽,身穿皮衣,谁为之?谁使之?官兵之可怜,真是想不到啊!”。这位爱兵如子,历来和战士穿一样衣,吃一样饭,同睡稻草地铺的“布衣将军”,为官兵缺衣少食的艰难处境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抗日而流泪。
在蒋、汪对同盟军采取经济封锁,部队弹尽粮绝又受日军中央军夹击,眼看内战就有爆发的时候,为了换取和平,保存实力、避免无为的牺牲,他决定辞去总司令的职务,同盟军交由政府收编。面对同盟军将士,他多次流泪,他为空有报国之心、难酬报国之志而流泪,他的眼泪里有不甘、无奈、无助、和委屈。
还有一位流泪的是宋哲元,原任察哈尔省主席。他是在冯玉祥被迫下野后,被蒋介石派来接收察哈尔政权的。这位冯玉祥的老部下,他和冯将军有三十多年的生死之交。当他看到即将被蒋介石强令离开张家口的老长官,来火车站迎接他,没等火车停稳就跳下车,急步上前紧握冯玉祥的手含着眼泪说:“哲元无能,让先生空怀抗日救国的志愿,不得一展,只能委曲求全。”宋哲元何尝不想抗日?何尝不同情、支持抗日?这位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早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就向全国通电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他曾亲自率领29军,以大刀与日军搏斗,获得了喜峰口大捷,此后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唱遍全国。此刻,他受制于人,敢怒不敢言,敢泣而不敢痛。他流的是生存在夹缝中不忍、无奈的泪。
这几位壮士的泪不是“儿女共沾巾”的泪;不是“感时花溅泪”的泪;也不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感叹人生苦短的泪;更不是“知音少,弦断无人听”孤寂的泪,他们的泪无我、无私,是为民族国家的命运流的英雄泪。他们的血和泪不会白流,血和泪让我们牢记落后挨打、分裂亡国的教训,让我们时刻警惕那些阴谋家、野心家。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自豪地告慰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烈:今日之中华已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复兴梦而奋斗!我们的实力足以震慑别有用心的觊觎者、挑衅者!我们的实力足以保卫疆土!保卫和平!
2015/8/20
【作者简介】郭玉芬,祖籍河北乐亭,1944年出生于河北抚宁。张家口市宣化六中退休教师。退休后爱好习作,偶有诗文见诸报端、网络。现为《张家口文学艺术研究会》、《张家口市诗词协会》、《河北省诗词协会》、《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作者简介】付翠玲,笔名郑荣。女,教师。文章曾被《新华文摘》转载,在报刊发表过诗、随笔等文学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获奖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