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所著,罗大伦推荐:温胆汤 怪病皆由痰作怪

温胆汤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为安神方剂。后市增入茯苓并扩大其主治范围,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景岳全书》均主治“气郁生涎”,开始转成治痰方剂。至自清《成方便读》主治“胆虚痰扰”,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经陈言的化裁,将《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原方,减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1味,后人又加入大枣,组成现今治痰浊的“温胆汤”。其中温药3味(半夏、陈皮、生姜),凉药1味(竹茹),平药3味(茯苓、甘草、大枣),总以辛温组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辛温而不热,清热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腻。全方性平气和,由原方的温复胆气扩大为温顺胆气,和胃祛痰,清净胆腑。由原方主治虚烦不得眠扩大为治痰浊证的主方。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证。

温胆汤历代医家常用,主要化裁者有4首:宋《济生方》加胆星、菖蒲、党参,名“涤痰汤”,增强益气祛痰、化浊开窍之力,善治痰迷心窍证;明《证治准绳》加枣仁、熟地、人参、五味子,名“十味温胆汤”,增大补气养血宁神之力,善治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痰浊内生证;清《六因条辩》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加大清热之力,专治痰热内扰证;清《通俗伤寒论》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名“蒿芩清胆汤”,增加清胆利湿、和胃降逆之力,专治湿温、呕逆证。

近用“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6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应用时还宜加减: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故此4味均删除不用。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6味组成。

温胆汤临床应用还有16则加味选药法: 
1. 热痰粘稠-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茹。 
2. 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心、法夏。 
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 
4.癫痫-海参肠、白矾、灵磁石、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症-制军、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 
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 
8.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 
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 
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 
11.功能性发热-青蒿、银柴胡、生芪、桑白皮、车前草。 
12.更年期综合征-蛇床子、泽兰、川断、桂枝、白芍、牡蛎。 
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生薏苡仁、泽兰。 
14.妇女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温胆汤,这是个最常用的一个主方,化痰浊的主方。温胆汤历史我就不讲了,可能讲义上都有。中医治病,分外感病和内伤病,明天我要讲了。内伤病里面分虚证和实证,实证里面主要是痰和瘀,尤其痰重视的不够,对瘀研究了快30年了,很深入。对痰研究得很表浅,往往疏忽。只要苔腻,一证便是它证不必悉具,这是痰浊,就要想到用温胆汤。

温胆汤里面一共8个药,前面4个药必须得用,竹茹、枳壳、云苓、陈皮后面4个药取消。半夏能祛痰,温;生姜能祛痰,温;甘草我讲了,大枣是温药,甘缓对痰浊不利。所以温胆汤后面的4个药取消。加石菖蒲、郁金。菖蒲郁金透窍,行气活血,对痰浊的祛非常有利,一个动力,又透又行,这个痰浊就跑了,祛掉,所以用温胆汤这6个药必须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辨痰的要害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不对。粘稠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型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型的痰或者叫狭义的痰。假如顽痰,昨天我讲了,苔腻,退不了了叫顽痰,加了3个石头和海藻。3个石头知道吗?对。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

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海参肠就是海参的肠呀,都扔掉了,你把它拿出来,把沙子洗掉,给它阴干阴干以后磨粉,吃温胆汤里面,拿温胆汤来冲这个海参肠的粉,每次3g,这是治癫痫非常有效的一个药。这是精神分裂症,用制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须要中病即止,别没完没了的拉,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经衰弱,这和精神分裂是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眩晕讲了。也许美尼尔氏综合征,也许高血压,加了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症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呀,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6个加味,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腻的,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不同的16个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药,另外根据病型,随证再加药,只要你坚持用,不是百发百中,肯定有效。但有个前提,我这一讲,你别以为所有的病用温胆汤16个都有效,错。必须是苔腻。而且里面我还有一个观念没告诉你,就是痰瘀互结。这个我都能祛痰呀,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提高疗效,即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另外一个药就是内科大夫很怕的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有机会我再给你们讲,水蛭是双向的,这样就明显的提高疗效了。

======================================================

一千多年前的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记录的经方,流传至今还在治疗小到咳嗽、痰多,中到湿疹、扁平疣,大到眩晕、癫痫等等各种乱七八糟的病症。

光芒万丈的温胆汤,方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神药,竟然有如此广阔的疗效呢?看到药方,估计你都不敢相信,整个药方里没有一样能算得上珍贵药材,而且这几味简单的药组合在一起,也只能治一种病——痰湿。

温胆汤档案
方名:温胆汤
出处:《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

配伍: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

宋代名医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茯苓30g、法半夏6g、陈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实6g。

沈绍功痰浊主方: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14/14/15512571_873137947.shtml

看完温胆汤的方子,我们与其说温胆汤神奇,能治百病,不如按照一句老话讲,“怪病皆由痰作怪”,痰湿为病机,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因为痰湿导致的。
一旦按照中医思维明确病机是由痰湿引起的,都可以用温胆汤进行治疗。所以按照西医的病名,温胆汤可以治的病特别多,多到几乎无法统计。

而我们现代人大部分身体都有痰湿,不信你自测一下,下面的十条,看看你自己符合几条:

脸上油腻腻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身体里黏糊糊的水汽多了,肯定要想办法冒出来了,皮肤油腻,脂溢性皮炎……
头油很重,头发像打了摩丝一样。慢慢的头发就会掉,这就是所谓的脂溢性脱发……
3 怎么也睡不醒,越睡越想睡,见了床和沙发感觉比亲人还亲。
4 吃的不多,但就是日益变胖。捏一把你自己身上的肉,是否松软如棉。大腹便便,有着硕大的圆滚滚的肚子,你是否还能低下头看到自己的脚尖?
5 总感觉很累,不愿意走动,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能站绝不走。以为自己身体很虚,想吃点补药,一吃补药身体更不舒服了,更沉重
6 拉出来的大便也是湿哒哒的,粘在马桶上,大便时间很长,浪费的手纸也很多,大便黏腻,很臭。
7 有口臭,会有脚气,会有痛风,会有阴囊潮湿,会有白带异味……
口渴。也许你想不通,湿气重了,怎么还口渴呢?痰湿归根结底是脾虚,脾生湿不生津,口当然就会容易渴了。
9 舌头胖大,伸出来很腻,舌苔厚厚的,会发黄,也可能不黄,但就是很厚很厚

10 咽喉里好像有东西卡在那,吐不出来又吞不下去,时有时无,看似是慢性咽炎……

11、“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的6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

以上10点,具备4、5点以上,就可以确诊为痰湿体质了。
中招痰湿体质后,当这个痰形成了,随着人体气机流动时,痰停到哪里,病就在哪。痰停在肺,就会咳喘,就会有肺结节;痰阻碍于心,心血不畅,就会胸闷心悸;痰停在胃,胃气不能降,就会恶心呕吐;停在经络筋骨,就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停在子宫,就会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停在咽喉,就会有梅核气,感觉喉咙有异物;痰迷心窍,就会神志不宁,心情抑郁或焦虑;痰火扰心,就会发狂,失眠……
开篇我们就提到,“怪病皆由痰作怪”,现在我们就能更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很多寻常普通的病很奇怪,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治不好,原来是痰作怪,只要把痰化掉了,这些病不就治愈了。
比如很多人眩晕,怎么也治不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迁延不愈地咳嗽,吃点肥甘厚腻就咳嗽,止咳的药吃了很多也不见好,把痰化掉就好了。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恶心,胸闷,尤其是躺着胸闷,以为是心脏病,检查心脏没啥事,只要把痰化掉就好了。
那么,痰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正常情况下,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后,都会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津液等精微物质运化到全身。
如果食物和水不能被正常地运化吸收,就变成了中医上常说的“水湿”。当然,吃进体内的食物和水能否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精微,关键在于脾胃的功能是否强健。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且“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胃出现疲软的现象,水谷进入人体后就不能转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而是转化为病理产物——水湿。中医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水湿积聚过多就会变成饮,饮聚集久了,慢慢会变化成痰。
中医将痰分为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无形之痰,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经络、皮里膜外、四肢百骸,随着气的流动而流动,或停留下来,阻碍身体的气机,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吐不出来。无形之痰虽然从外表不易被看到,但常常能通过触摸感受到,比如异常的柔软处、或增厚处、或肥满处、或冰冷处等等,摸上去可能呈现出团块、条索、片状或网状等不同形状。无形之痰也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些症状提现出来,比如很多人睡觉打呼噜,这就是无形之痰,是痰阻息道,呼吸不畅导致的。比如有的女性总觉得喉咙有异物感,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这也是无形之痰在捣鬼,无形之痰与邪气相结合。有形之痰比较好解释了,就是我们吐出来的痰。吐出来的痰有白痰、黄痰、绿痰、黑痰。白痰说明身体有寒,黄痰绿痰说明身体有热。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产生痰的源头,因为脾出现虚弱,水谷精微无法得到及时的运化,才滞留下来,凝结成痰。脾主升清,它要将精微物质上输给肺,当脾虚生了痰之后,这些痰也会随着精微物质一起上输到肺中。当肺中的痰越积越多,我们就会感觉到,并且本能地通过咳嗽的方式将痰吐出来。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胃虚弱的话,痰会接二连三地产生,哪怕你一直在吐痰,终究也无法将所有的痰吐干净。打个比方,上游的水不干净,下游就没有干净的水喝。
所以,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和肺的宣发能力,双管齐下才是治痰之道,治标又治本。
一千多年前药王孙思邈的方子温胆汤,就是治疗痰湿,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宋代名医陈言《三因方》一书中,将孙思邈温胆汤方子中的生姜用茯苓替换,增加了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罗大伦推荐的温胆汤的泡脚方也是用茯苓代替生姜的方子:
茯苓30g、法半夏6g、陈皮9g、炙甘草6g、竹茹6g、枳实6g。
孙思邈说,温胆汤的第一要务是治疗虚烦不眠,这种失眠是由于胆气不足而造成的胆寒之症。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胆为什么待着待着就寒了呢?为什么胆寒了就会造成失眠呢?
中医这么解释,有的人先天胆气虚,这是父母给的,还有些人是后天因疾病、脾胃虚寒、突生变故、过度思虑等都可能造成胆气虚寒。胆寒则凝滞,由脾胃产生的湿气就会慢慢在胆腑里凝聚成痰,痰久不除,就会化热。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画了一幅人体气机升降图,将人体气机运行画了两个圈圈,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这个圈就运转起来了。正常的运转就能水火既济,俩字儿——和谐。
本来我们的胆气是要往下降的,现在有了热,热就会往上走,就会干扰心神,心神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
祛痰要健脾,这是治本。在温胆汤里,健脾用的陈皮和甘草。
陈皮的首要功效是健脾行气,第二是燥湿化痰。通过陈皮把脾温暖了,同时再加以陈皮那种特别的芳香味道,脾都是喜欢的,芳香醒脾嘛,脾从睡觉状态醒来,开始干活了,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也就正常工作了。
陈皮在调理脾胃或在配制中成药时被广泛应用,古方“二陈汤”和“陈皮半夏汤”中的主要成分便是陈皮,是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的良药
广东人喜欢煲汤、喝汤,是全国闻名的,陈皮在广东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煲汤还是焖肉,都少不了陈皮,所以民间有言:“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秋冬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咳喘、多痰的现象,此时,不妨用陈皮泡水服用,或是多喝陈皮煲的汤,对于化痰止咳有很好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补脾,补充脾胃的津液气血。甘草是中医开方子特别喜欢用的一味药,俗语讲“十方九草”,这个草就是甘草。以补益来说,甘草远不如人参,为什么药王孙思邈在温胆汤这一千古名方中也选用甘草补脾呢?只因甘草甘甜性本温,调和诸药首为尊,阴阳六脉皆能入。
用甘草补了脾,用陈皮健了脾,通俗理解就是给脾这台发动机更换了高标号机油让它好好工作不要怠工,并且给脾这台发动机进行了深度保养,让脾的运输能力增强了,补脾又健脾,身体产生痰的问题就解决了,就好比治疗长江污染问题,先把上游的水的保护好了,不要被污染。
接下来就是下游清淤的工作。刚才我们提到,肺为贮痰之器。肺里有了痰,需要清理出去,温胆汤就用到了半夏。中医称半夏为化痰药,几乎任何化痰的方子都离不开半夏。同时,半夏还有降逆肺气的作用,就是让上逆的气机下来。咳嗽、打嗝、呕吐、流鼻涕等都是上逆,不正常。痰湿阻肺,该肃将的肺气不下来,半夏把痰化了,同时引肺气下行,身体气机运转的圆圈圈就正常运转了。
枳实行气通便,身体里的气运行起来,辅助半夏化痰,并且把身体里的浊气痰湿统统清理,身体就清爽干净了。当然也需要提醒,由于方中有行气的枳实,因此孕妇慎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竹茹化痰清热,把由痰导致的热清理掉,这样不虚烦不眠了。
茯苓被古人称其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也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茯苓的最大药用价值是渗湿利尿。温胆汤中重用茯苓,就是取其健脾利湿的功效,俾湿去则痰不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失眠的病机有多种,温胆汤治疗的这种失眠,病人主要表现为过于担忧,心中憺憺,多思多恐,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儿发生,心里充满焦虑。因为胆中虚寒,胆气不足,还常常伴随着紧张烦闷、脾胃失调、大便时干时稀等。观察舌头,会看到舌苔多白腻,边有齿痕
温胆汤治疗失眠,只是它数不清的应用中的一朵小浪花。温胆汤还能治疗脚气,你相信吗?
脚气,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真菌引起的足部皮肤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一般表现的症状为:瘙痒、水泡、溃烂、流脓等等。
这是现代医学对脚气的解释,可是既然它是因为真菌感染引起的,那么为什么用杀灭真菌的办法,却治不好呢?相信很多有脚气的朋友都用过一些外涂的药膏,一般都是杀菌止痒为主的,可往往用完有点效果,只要一停药马上就会复发,这是为何呢?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说这个脚气不能治,你要是把脚气压制住了,就会有别的病,其实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个脚气并不是不能治,而是不能压制,不能只用一些外用的药膏去压制它。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食物、衣服等等一些物品往往都非常容易发霉、变质,这些物品发霉、变质是因为它们被真菌感染了吗?看上去似乎是被感染了,那么为什么它们这么容易被感染呢?其实是因为潮湿、闷热的环境下更利于真菌的滋生!就好比你家的墙壁最近突然发霉了,这个时候你找来检测结构一看,哦!这个墙上有霉菌,我们给你点杀灭霉菌的药物吧,可是过几天你发现你家墙上其它地方又发霉了,这是为何呢?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定是你家漏水了,或者最近下雨太多,你家太潮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一定是:通风、干燥,把漏水的地方堵上,这样墙上自然就不会发霉了,其实这和脚气是一个道理,真菌无处不在,我们是杀灭不完的,我们只要改变环境,让它不能够繁殖、生长就可以了!
所以,脚气的根源是:潮湿、闷热;穿透气性能更好的鞋子,改变闷热的情况,然后更加重要的是改变潮湿的情况,这就是祛湿!因为湿气是随着身体的经络四处流动的,但是当湿气严重到一定程度,一般都会聚集在脚部,因为湿也是水,水往低处流,所以有脚气的人,必然体内湿气很重!
现在明白用温胆汤为什么能治疗脚气了吧?
闪耀了上千年光辉的温胆汤,治疗各种痰湿引起疾病的医案数也数不清。温胆汤祛除身体痰湿的妙处够说上几天几夜的。
一般来说,温胆汤都是煮好泡脚的。不是这药不能喝,而是喝的效果不如泡的好。因为痰湿重的人都脾虚,吸收不好。而脚底经络丰富,对药物的吸收更充分,泡脚见效似乎更快些。
如果你是痰湿体质,爱长痘痘,肤色暗黄,湿气重,浑身乏力,身体肥胖水肿、心烦不眠,多梦,用温胆汤泡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