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概括、强思辨、密衔接
精概括、强思辨、密衔接
——议论文论据必备使用技巧
◇辛朵
都说“事实胜于雄辩”,一篇文章中,作者观点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典型的材料之上的。材料是组成文章的基础,是形成观点的支柱,写作议论文尤为如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能否恰到好处地使用材料论据往往决定着文章等级的高下。同学们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困惑:虽然也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但在具体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缺乏对素材的思考,往往有货不会用,要么不会取舍,将论据素材照搬照抄,泛泛而谈,游离中心;要么引而不析,举例后不能很好地挖掘事例蕴含的哲理,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堆砌论据之感。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精简概括事例素材,如何有效地将论据与论点紧密扣合,使二者形成有机整体,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举例论证的作用呢?
一、挤干水分精概括
议论文写作中,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证明论点,因此,论据必须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素材使用必须定向,要“挤干”素材中与观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即截取素材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服从议论需要而再创作。
要素精简。使用一个事实论据时,试着把一段叙述的话压缩成两句话,只保留两个要素:事实和结果。概括事实时要大胆取舍,选取其中能够证明观点的一两点,其余内容不必涉及,根据结果黏合材料,精准扣题。这样用概括代替了叙述与描写,简明的目标就达成了。如2020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班级读书会发言稿”,一考生以“宽容者名扬,得士者国强”为题目,写道:“有容人之量,从小处说可和谐人际关系,从大处看则关乎国家命运。孟尝君养士三千不拒鸡鸣狗盗之辈,最终如愿从秦国脱身;蔺相如不计个人荣辱,最终将相和好,使强秦不敢加兵于赵国……”两组论证事实论据简而全,结果句紧扣论点,使论证过程简明有力。
列举扣题。在使用论据证明一个观点时,多素材列举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在行文时可以采用“提出观点→列举多则事例→总括事例共同特点→归纳结论”的步骤。注意几个材料要用一两句话精简,最好以整句形式出现,扣题取好是一句话。如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演讲,一考生以“个群相融,命运与共”为题目,设置了如下列举段:“回望历史,各国共处同一世界,全人类悲欢相通。两次世界大战让各国无数青年志士湮没于战火的一片狼藉之中,英法的百年战争换来的是经济的衰退,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思想阻挡了中国青年探寻世界的脚步……无数史实告诉我们,人类本是一体,唯有相融,才能共进!”三个事例组合,论据充分,论证力度陡增。
夹叙夹议。议论文的论证过程重在将事实论据和论点紧密黏合,这就需要我们在精要叙述事实材料之余,还要准确地评价材料、回扣论点。可先叙后议,叙议相继;也可边叙边议,叙中夹议。用必要的议论揭示论据所蕴含的作用、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如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一考生以“双眼自将秋水洗”为题目,他在论述“守住心灵契约”这一分论点时写道:“坚守初心,方能寻得一方宁静。抗战老兵张富清在硝烟时代奋勇杀敌,在和平年代选择转业到湖北最艰苦的山区工作,初心对他而言,是心中无我的大爱大勇,是不改本色的坚定信念。”素材表达简练,评议紧扣材料与题目,增强了对中心论点的论证力度。
二、逻辑析例强思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其实就是用事例来展现思维、表达思想的过程。材料是否有深度,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挖掘是否准确而透彻,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析例”。因此,我们分析例子时要注重逻辑方法、优化论证架构、强化批驳力量,使表达更具思辨性。
因果分析法。就是根据所举事例中出现的结果,然后反过来推求其形成的原因,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其实就是让我们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去深入探求事件的根源和本质,从而得出结论。这种论证方法一般步骤是先提出观点,接着简单引述事例、追根求因,最后得出结论。如2019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文明的韧性”,一考生写道:“'韧’字左边好似一块韧性十足的牛皮,右边则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它让我想到了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他一让再让;面对秦王的肆意妄为,他迎难而上,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底线。这种韧性正是国人灵魂的写照,它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生长于中华文明的长河之中,扎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作者从字形入手引出“韧”的含义,举出蔺相如的实例,陈述其面对不同人的两种表现,借此由果溯因,揭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韧性精神,使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凸显论点的合理性。
假设推理法。假设推理是论据素材组织的一种方法,就是从素材的反面作假设推论,来证明观点的正确,使叙述素材和分析素材正反映衬,从而增强文章的思辨性。其一般步骤是先提出观点,接着简单列举事例,之后从反面假设、推出结论。如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一考生以“社会·家庭·个人”为题目写道:“当社会与家庭产生落差或错位时,我们应当以社会为重。包拯,大家熟知他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即使亲戚犯了法,他亦会为了公正依法处置。如果没有这种先社会后家庭的意识,他也不会成为中国人眼中'公正’的代名词,当时社会恐怕也不会那般太平。”通过假设分析法,从反面分析了包拯如果不能坚守公正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证明先社会再家庭的重要意义,很好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对比成文法。正反对举是指在论证过程中,适当选用正反两面的论据,进行论证,从而增强文章观点与论据之间的黏合性,在对比中强化观点,使论证更有力。其一般步骤是提出观点一举出正面事例谈结果一举反面事例谈结果一得出结论。如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考生写道:“祖国需要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你我。古之圣贤,数不尽的头悬梁,锥刺股,数不尽的闻鸡起舞,三更眠五更起。反观当下佛系青年,退缩与逃避反倒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独上小楼成一统’的漠视与麻木也成了他们之间争相效仿的'文艺小清新’。作为新时代的勇士,我们更要明确责任担当,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用奋斗之姿共绘明日蓝图。”文段通过古代圣贤和当下佛系青年的对比,辅之以必要的分析,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从而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三、巧用修辞密衔接
在论证过程中妙用修辞,不仅能增加文采、充实内容,更是让文章论证更加充分、有力的方法。修辞手法各有千秋,各有优势。如果想使观点更有说服力,引用名言警句则可提升你的表达分量;如果想使论证气势磅礴,不妨使用排比、反问和反复,行文则会显得铿锵有力。
排比助语势。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这种概括可以使文章大气磅礴,文采飞扬,从而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班级读书会发言稿”,—考生写道:“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放下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其统兵作战,终灭西楚霸王,成天之骄子。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其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使得文章既内容充实、富有文采,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设问引思考。设问能顺畅地引出论点以便进行论证,这不仅可以引起阅读者的注意,还可以彰显文章论点,发人思考。一般步骤是叙述完一个事例后,针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进行分析,揭示事例所蕴含的实质。如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一考生以“强大的信念可以改变事物发展进程”作为分论点,这样写道:“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载终复国,靠的是什么?是信念!是信念支撑了勾践疲惫的心灵,是信念让他可以为了复国强民而不顾夫差的羞辱与差遣,是信念给了他等待十年一举灭国的勇气,更是信念让他在失败中再次崛起。”作者将勾践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原因归结为信念,分析到位,自然而然地证明了自己的分论点。
引用强观点。在叙述事例之后、概括观点之前,也可以引用合适的名言警句加以过渡,这既是对材料的延伸,又是对观点的点拨,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论据和材料连接更加巧妙,使论证更充实、有说服力。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演讲,一考生以“美美与共,方能天下大同”为题目,写道:“美美与共,君子和而不同。项羽刚愎自用,终自刎于乌江;蔺相如宽容待人,终成千古佳话。正如墨子所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只有拥有包容的胸怀,才能海纳百川,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引用墨子的话,既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2020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北京卷作文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