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能否“混”出一副良药

日前,云南白药披露公告称,白药控股召开股东会选举出了4名董事,同时召开董事会,推选王建华担任集团董事长,王明辉担任总经理。随着集团董事会选举完毕,白药控股的“混改”也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根据媒体披露的情况,此次“混改”过程中,新华都将对白药控股单方面进行增资,增资额约为254亿元,而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分别持有白药控股50%的股权。一下子让出50%的国有股,云南省国资委在此次云南白药的“混改”上,可谓决心很大、信心很足、用心也很专。毕竟,作为医药领域的佼佼者,云南白药的“混改”工作,牵动着各方的神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议论。

事实也是,自从云南白药将推进“混改”的消息传出后,其在市场的表现就一直非常活跃、非常吸引眼球,就一直受到投资者关注,股价也从2016年2月29日的每股52.90元(前复权)区间低点一路攀升至2017年4月20日的最高每股91.63元,涨幅高达71.64%。要知道,这还是在控股股东层面进行的“混改”,如果是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对企业产生的市场影响可能也会更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因为此次云南白药的“混改”是发生在控股股东层面,其可能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更大,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多。因为,集团和控股股东层面的改革,才是最重要、最彻底的改革,也是其他所有制资本最感兴趣和最具吸引力的改革。否则,改革的效率会比较低,改革后企业的市场主体性也会比较差。对国企来说,“混改”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引进多少资金,而是能否实现体制机制的转换,能否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云南省国资委能够转让一半股权给其他投资者,应当可以看出,是真心想让企业获得一次新的发展机会的,是给予企业转换机制很大的空间的。转让一半股权,就意味着突破了1/3“否决权”的底线,就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力”,这在有的地方是做不到的,是不愿放弃控制权的。而一旦控制权不放,企业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是国企改革中的矛盾所在,也是突破的难点所在。为什么有些民营企业不愿参与国企改革,或者说参与的热情不高,原因就在于,对改革后企业的自主权期望较低。对云南白药的“混改”来说,第一步迈得还是比较好的,力度也是很大的。迈出这步以后,能否真正按照股份制企业要求,用股权来说话,让企业董事会成为真正的决策者,也是值得期待和关注的。

而此次“混改”的另一个主角——新华都集团,在投入了巨资以后,也明确表示将锁定6年,也可以说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体现出其对云南白药发展前景的信心。如果双方都能按照“新婚”时的感情和认知,那么,此次“混改”将有助于云南白药建立市场化治理体系,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在今后的发展中释放出巨大活力和能量,甚至可以期待,企业在一、两年内就能实现市值突破千亿的目标。这对市场和投资者来说,也将提供更多的机会。

由于“混改”不是一件新鲜事,在此前的国企改革中,实行“混改”的企业也很多。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多数都是换汤不换药,其根源,就是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不开明,政府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无时无刻不在干预和干扰企业决策。最典型的,就是对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任命、考核、奖惩等,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说了算。甚至有的地方,对企业下属企业的人员选聘,都要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同意。如此一来,企业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可能有灵活的机制和规范的体制,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市场竞争。也正是因为政府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也象国有企业一样管制,从而对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留下了阴影,担心参与到国企改革中来以后,至多只能做财务投资者,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股东。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就明确表示,参与国企改革必须要控股,否则,就不参与。

面对云南省国资委在云南白药的股权转让方面的开明之举,在表示赞赏的同时,更希望在管理上也能够象转让股权一样,更开明、更宽松一些,让企业能够真正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让企业董事会能够具有市场化权力,具有符合市场化要求的决策权,尤其是对企业经营层的选聘权。一旦企业董事会具有市场化权力了,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管理了,“混改”的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对投资者来说,也能够予以关注了。更重要的,它能够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混改”提供有益的参考。毕竟,云南白药的“混改”是发生在控股股东层面、集团层面,是比较彻底的改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