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章回】与月饼有关的记忆 | 周建义
少不更事时,对中秋节即团圆节的概念和意义是混沌的,念念不忘的记忆还是那又香又甜的月饼。特别是当时盛放的电影《乔老爷上轿》中吃月饼的情节,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看着坐在花轿里的乔老爷,打开包着月饼的布包,喜形于色地拿起一块圆圆的月饼,张开大嘴,一口咬出个月牙形来,馋的银幕下的我们口水如泉涌,一个劲地也咽不完,而《乔老爷上轿》的故事情节竟一点也没记得。
我们小的时候,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比较困难,八月十五能吃上月饼那是很幸福的事。但中秋节吃月饼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再困难的家庭都会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吃口月饼,实在买不到或买不起,也会弄点红豆沙或捣点红枣泥,掺点红糖自己做,最差也会烙两个圆圆的糖饼代替。
我们家当时经济条件还算好的,每年八月十五妈妈都会买回四五斤一篮子的月饼。中秋节当天除了中午可以美餐(炒小鸡好像是必不可少的)一顿外,晚上每人都可以分得一块月饼。月饼捧在小手心里,馋水呛的不时咳嗽着,期盼圆圆的月亮能早点升起,因为大人说月饼只能在赏月的时候才能吃的。
当圆圆的月亮冉冉升起,如镜子一般挂上东天的时候,我手心里的月饼基本上只剩下圆圆的甜芯了。
慢慢地细品着香甜的月饼,沐浴着秋爽习习的晚风,仰望着深邃碧空中澄澄的月亮,小伙伴们似乎都沉浸在古老传说的神秘凄美的神话中,大家七嘴八舌,指指点点,哪是大榕树,哪个是玉兔,哪里有王母娘娘,哪里有捣药的石臼。因了有人说聪明的人能看到王母娘娘正在捣药制丹,大家都说,确实,那个大榕树下王母娘娘把着怼头(杵),真的上下一动一动地呢!咦吁唏,每每想起那中秋的夜月,浮躁的心总会瞬间地安静下来。是的,那真是一个无与伦比、别无仅有的美妙夜晚!
之后的几天晚上还有得月饼吃。开始时,兄妹每人半个,再后来每人一角子(四分之一),直到把买回的月饼吃完。而这对于馋猫一样的我们充其量连打个牙祭都不是,可我却有一次完全过足月饼瘾的经历。
那大概是七十年代初父亲在煤矿工作的时候,我放暑假去矿上玩,回来的时候,爸爸给买了两斤白糖馅月饼带回家,当时搭乘的是县运输公司运煤的解放牌汽车。坐在驾使室里,抱着两斤香喷喷的月饼,心里馋的像小猫舔的一样。刚刚出了矿区,我和驾驶员叔叔撒谎说没吃早饭,蒙蒙脸,就迫不及待地消灭了一块。中午驾驶员叔叔下车吃饭,我推故不去在驾驶室里又吃了两块。原想下午到家前再吃一块,剩一斤带回家也说是过去,可下午在车上吃完一块后,到十字路口汽车要拐弯向南,我向北离家还有四五里地,提着剩下的月饼,告别驾驶员叔叔,下车只走了里把路,忍不住又吃了一块;又走了里把路,想想带三块月饼回家不好看,索性都吃了吧!于是,来到路西大沟向阳的草坡上一躺,眯了吗嗞地吃了起来,三块月饼好不容易才吃得丁点不剩。当两手空空、肚饱腰圆的我无事一样回到家里时,自然是半点月的饼事也没敢透露,虽然忐忑,但能瞒一天是一天,也只能到时再说啦。
个把月过后,爸爸从矿上回来,我差不多把月饼的事都忘记了。一天,姥姥突然问我:“上次去矿上你爸让带回的两斤月饼拿哪去了?”看看瞒不过去了,我只好实话实说,本以为最少要挨一顿狠训,哪知姥姥只说了一句:“你个小东西,要是撑出个病来怎么得了!”原来爸爸回来问姥姥上次让我带回的月饼还行吧,姥姥便知怎么回事。姥姥不置可否,哼哈着给应付过去了。
那次吃月饼虽然解了馋、过了瘾,但在我的心底却筑了一道自卑的坎,特别是看了《猪八戒吃西瓜》动画电影后,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囧的无以复加。
我们家乡的月饼应该是苏式月饼,乳白色稍带点黄的鼓圆形月饼,散发甜甜醇香;一层层薄如绢的月饼皮包裏着丰富食材的月饼馅,咬上一口,一股清甜直润咽喉,满囗留香;辦开可见那鲜红翠绿的青丝红丝,晶莹剔透的冰糖粒,别具异香的五仁,酥软甜沙的椒盐,哪个小朋抗得住这样美食的诱惑呢!还有那成品月饼上的红印记和象征着据说是“八月十五杀鞑子”信息的正正方方的蜡纸,让人看了都觉得那就是简约而又朴素的工艺品!
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极大的丰富,中秋节吃月饼再也不是问题,反倒是中秋节饼多成愁。即使是品质繁美,五花八门,材料精挑细选,包装精美绝伦,可小辈们还是不太喜欢食;而我们这一辈虽想吃但又因这事那事、这注意那忌讳的而不敢多吃,不能多吃。有时眼睁睁看着那么高级珍贵的月饼变质、浪费,纵然心疼,也无能为力喽!
事实上,人们对中秋月饼需求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月饼嗜好的淡化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社会和睦、家庭幸福的精神追求;当今的华夏儿女对祖国的富强和各民族的团结也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信心,充满幸福!
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祝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圆圆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