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说过很多金玉良言,但其中有真有假,这是为什么呢?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
我很讨厌那种不知道什么情况就劝你要大度的人,这种人要离他远一点,雷劈的时候会连累你。
高雅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装出来的。
郭德纲的话,虚虚实实,有真有假,就看你怎样理解了。
“我爱相声,我怕他完了。”这句话是真话。这是他在《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中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很多人对于这个作品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个人感觉,郭德纲创作并和张文顺合说的这段相声,直接把他从一个演员提升到了大师的层次。
郭德纲对相声的喜爱,表现在他和相声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这和许多相声演员对于相声若即若离,貌合神离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把身家性命都压在了相声上的演员和单纯把相声作为一个赚钱工具的演员,他们在对相声的态度上,是有本质区别的。正是因为对相声的喜爱,才促使一个23岁的年轻人,把不到一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只身闯荡北京。
郭德纲对相声的喜爱更表现在他对相声的钻研上。比如,他是当今相声演员中,难得的“说学逗唱”全才的演员。尤其他的学唱,几乎达到了专业水准。
更可贵的是,他从来不会在相声中,因为一味炫耀自己的学唱能力而使作品枯燥,他在每段以学唱为主的相声中,都带有大量的包袱,因此使观众必须保持足够的注意力。
有时,他的学唱甚至直接成为相声中的包袱,比如《西征梦》中,老和部队的校歌,突然就是一段评剧《玉堂春》“你本是宦门后上等的人品...”美国五星上将,开口唱评剧,真是巨大的反差,绝妙的讽刺。
郭德纲对相声的喜爱,还表现在他的收徒。“替祖师爷传道”是每个相声演员的义务。郭德纲打破了相声圈中固有的近亲繁殖的模式,采用公开招生的方法,让更多圈外人士,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相声圈子。
有人说,他招收徒弟,不过是为自己打工,替自己挣钱罢了。这一点也没错,郭德纲的徒弟比如岳云鹏,张云雷,烧饼等人都能够开专场,都能给德云社带回丰厚的收入。
但郭德纲是在2001年给张云雷传艺,岳云鹏是在2004年到德云社学习,烧饼更是从小就跟随郭德纲学艺。而这段时期,郭德纲的相声事业,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自己走红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指望着手下的徒弟们给自己赚钱,更是天方夜谭。
至少在最早的一批中,郭德纲的想法是单纯的,那些认为郭德纲靠收徒为自己赚钱的想法,才真正是小人之心了。
说完了郭德纲的真心话,再说一下他的违心之说,就是那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使我有洛阳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
诸葛亮在隆中,曾经自比管仲,乐毅。而郭德纲在德云社自比苏秦。他的意思是说,当初如果主流相声界能给郭德纲一口饭吃,他何必历尽艰苦,创下德云社这块金字招牌?
但这句话,却极不可信。当年郭德纲与主流相声界走得最近的,就是在北京曲艺团打工。团里以能把郭德纲夫妻调进团里,并且让郭德纲有机会拜李金斗为师作诱饵,哄骗郭德纲在郊区演出。最后,调入曲艺团的名额却给了另外一名相声演员。
试想当初老天当真开眼,让郭德纲留在主流相声界,他会怎么样呢?郭德纲是一个饱读诗书而且性格内向的人。这样的人本身不善于交际,甚至经常会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
这样的人,在相声圈子中就是个异类。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都是从厨师、瓦匠等行业转行过来的相声同行们,和郭德纲能有多少共同语言,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相对于郭德纲”说学逗唱“的全能水平,他深厚的相声功底,他鹤立鸡群的创作才华,更是让同行们最为忌妒的。因此,即使是郭德纲加入了主流相声界,他的日子也并不会好过。
郭德纲能够先后三次来北京讨生活,可见在他的内心中,有一个永远都不会甘于现状的信念。一旦在北京曲艺团这样的地方呆下了,吃过几天饱饭后,必然不甘于每天跑郊区的生存方式。
”挽救相声“是一个光辉的口号,主流相声界把这样的口号当成了高大上的题材,反复炒作。可是,谁都知道,让相声到了行将就木困境的,恰恰就是这批相声人的”功劳“。让他们再来挽救相声,无异于缘木求鱼。
让郭德纲整天与这批人为伍,混迹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中,苟且在将错就错的环境里,肯定也是无法长久的。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远走高飞恐怕也是他唯一的出路。
因此,郭德纲常说的,“使我有洛阳二顷良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这句话,并不是实际情况。郭德纲注定会与主流相声分道扬镳,势必会为真相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他的一举一动也必定会砸了不会说相声的相声人的饭碗,势必惹得同行拔刀相向,连半分菜地都没人给他。好在郭德纲还能够顶住,因为他是为相声生的,而不是为同行们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