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被妈妈扒光,全车人围观拍照”:有多少孩子被淹死在羞辱式教育里?
昨天晚上,我收拾完家务,正准备出门倒垃圾,听到隔壁传来很大的动静,隐约是大人和小孩的争吵声。
不多一会,声音越来越近。原来,邻居转移了“育儿重地”,把孩子推搡到了走廊过道。
也许是为了平息”战火“,孩子没怎么出声,倒是他妈还喋喋不休:
“让你给我闹,来,让大家看看,你是怎么闹的!”
“你刚刚不是很会顶嘴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是哑巴了?还是知道丢人了......我怎么会养了你这么一头猪啊!“
为了让孩子感到羞愧、下不来台,邻居还故意提高了音量,我们隔着房门都听得清清楚楚的。
“我在和你说话,你要干什么去”邻居的语气突然变得着急起来。
“我宁愿出去被病毒感染也不要在这里!”原来,孩子气急之下按下了电梯,要逃离这里。
听到这,我能感受到孩子的气愤和无奈,那些难听的指责自己的话被母亲嚷到整栋楼都快听到了,任一个有点自尊心的人都会觉得难堪吧。
与此同时,作为家长,我也明白邻居是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只是,这样当众训斥孩子的做法我却不能赞同。
我们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小小的孩子也有羞耻心,这样当众训斥、贬低,忽视了对孩子的尊重,一不小心过了火,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我曾看过这么一则新闻:重庆有个11岁的小男孩,被老师投诉不好好完成作业,妈妈去放学接他的时候很生气,一直在批评他。
后来母子俩在公交车上又闹不愉快,面对儿子顶嘴,妈妈一怒之下,把孩子的衣服裤子都扒掉,全身只剩下一条裤头和一双袜子。
当时这位妈妈还气得下车走了,留下”光溜溜“的孩子面对乘客的指指点点。
最后,小男孩就这样不知所措地坐到了终点站,通过民众报警才回到的家。
新闻底下,有不少网友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孩子可能之后再也不想坐公交车了“、”如果是我,我会为这件事记恨我妈一辈子。“
其中有个高赞评论是:“父母们总以为,孩子年纪小,就不用顾忌面子。”
一句话也点破了无数中国家长的思想误区。
毋庸置疑,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一切是出于爱,期待他们能尽快改正错误,变得更加优秀。
可殊不知,爱的方式一旦不对了,就会演变为孩子成长中的痛苦。
在节目《少年说》中,一位高一女孩走上勇气台,请求妈妈能够“关起门来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点就炸。
但妈妈却对女儿提出的请求不予理会,反而质问起女儿:在外面,是你的面子重要,还是妈妈的面子重要呢?
在妈妈的话语里,女儿的面子始终不及维护自己的威信重要。
节目的最后,母女俩虽然在台下挽手和好,似乎总隔着一颗心的距离。
老话都说“树要皮,人要脸”,我们看重并维护着我们的面子,却不曾想过,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更何况,不知这位妈妈想过没有,出门在外,孩子的面子未尝又不是我们父母的面子呢?
还看过这么一则视频,女孩没有按母亲的指导储存墨水,不小心把墨水蹭到了衣服上。
谁知母亲当街拎起她的衣服,高声质问:“我告诉过你正确操作了吗?知不知错?错在哪里!”
受责骂的小姑娘吓得已经愣住。
面对路人劝说“回家再好好教”,这位妈妈看法是:要是我回家再说,就起不了这种警示作用了,她在哪里犯错就要立即在当处改正。
事实上,这样将当众批评看作有效教育手段的父母,不在少数。
在他们的认知中, 孩子当众被骂得越狠,越会觉丢人,道理也记得越牢。
然而,教育效果真的如这些家长所想吗?恐怕不能。
换位思考一下,你的领导在众目睽睽之下,用难听的话语和让人不悦的举动指责你的过错,你还能静下心来复盘自己的工作,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吗?
那时的你,恐怕满脑子都在诅咒老板和祈祷自己能早点逃离这里吧。
换句话说, 大庭广众下的批评,并不利于孩子反思自我。
此外,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也容易剥去了孩子对我们的信赖,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曾经有位读者留言给我讲述她接受 “羞辱式教育”的经历。
她小时候喜欢咬指甲,为了让她下决心改过来,不管是家中来客还是出门碰到熟人,她妈妈都要拿这件事奚落她。
以至于她为了控制自己不咬指甲,每天不停地剪,十个指头伤痕累累。
带同学回家吃饭,妈妈在饭桌上将她的糗事说个不停,从那以后,再不敢带任何朋友回家。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她一次次与母亲闹翻,变得不再信任她。
第一次来例假,她看着内裤上的鲜血吓得哭了起来,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宁愿坐半小时公交去找堂姐,也不愿意求助在客厅里的母亲。
与此同时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这份敏感和自我怀疑,一直延续到她成年以后。
她几乎没有什么深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她总是疑神疑鬼,会不自觉给自己的表现打分:别人那么说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在嘲讽我?我这么做会不会得罪人......
工作上,升职加薪她也从不主动争取,一件事还没开始做就想到了最坏的结果。
那些年,母亲对她当众的责骂羞辱和伤自尊的玩笑,就像一把把刀子在她身上狠狠扎下,留下无法愈合的伤口。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会在乎自己的名誉与尊严,我们如此,孩子亦是如此。
一个好的父母,应该要懂得维护孩子的颜面。
像我家教育孩子就有一个基本原则: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下他的面子,包括在孩子的兄弟姐妹面前。
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保护他不被外人的注视和指点所打扰,他因此可以”心无旁骛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更能接受你讲的道理。
此外,很多家长会习惯用打骂来管教孩子。
这样一来,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孩子反而会因为父母恶劣的态度,变得更加叛逆难教。
其实,要想让孩子听话并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
▍ 1. 沟通,是缓慢但最有效的方式
相比粗暴的指责,正向的教育做法应该是: 先学会理解孩子——给予正向的情绪支持——进一步引导应该怎么做。
网友 @blue是一名小学教师,他在知乎上曾分享自己学生的故事。
一名家长向她求助,说自己的孩子太差了,汉字试卷才考了72分。
家长恨铁不成钢地说:“我欲哭无泪,没想到她这么差。”
这位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
首先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他也是很要强的。作为家长,不要骂她不要吼她。
其次父母此刻该做的,就是安慰。
因为该改的错孩子已经改了,明天还要考试,现在应该鼓励她好好复习。
担心父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老师甚至写了一段话让这位家长照着给孩子读:
“我在群里看到你的分数了,你肯定也很难过吧。今天改错改累没有?手痛不痛?(对孩子表示理解)
这段时间复习任务重,你如果累了就跟我说,看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给予正向的情绪支持)
张老师说明天要考词三,如果你今天把资料拿出来,用她说的方法记,我相信你明天一定能有进步的......(提出解决方法)
这位家长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结果你猜怎么样?
收获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孩子,带着自信愉快的心态去复习,第二天考试考了98分。
这位老师一直在强调的,其实就是: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当他们遇到困难,不应一味指责,而应该帮助他。
▍ 2. 批评也应该讲策略
经常会收到一些家长的留言:随着孩子越大,越听不进大人的话。
面对越来有主见的孩子,批评他们时我们也要讲究策略,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作家刘墉的做法。
每次儿子犯错时,刘墉都会训斥他,但训完之后,又会把话语权交给对方:“OK!老爸说完了,现在轮到你了。”
这样一来,如果孩子想要反驳,就首先要认真听爸爸的建议。
哪怕最后,儿子真的驳倒了爸爸,他们的距离也会就此拉近。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和改正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更需要我们鼓励和关怀。
要相信,一个被尊重和爱包容长大的孩子,内心会更丰盈而笃定,哪怕将来深陷低谷,也能自信满满地迎接挑战。
这也是我们每个父母的期望,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