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以死殉国却死而复生,然而还是不肯投降,再次自尽

明末清初的时候,不少明朝将领都毫无节操的当了汉奸,这其中包括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等。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也有很多将领宁死不降,扛起了汉族人的脊梁。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殉国死过一次,离奇醒来之后,依然不肯降清,最后保全忠臣的名节,青史留名。

这个人叫做张铨,如果您翻阅明史,会发现明朝至少有两个叫张铨的武将,而且一前一后。前一个张铨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还算是早期就跟随了朱元璋,打下了太平、集庆、镇江、常州、婺州,为朱元璋在吴地立足立下赫赫战功,甚至还参与了鄱阳湖水战。明朝立国后,他还作为傅友德的副将平定了云南。

明初的张铨运气不错,还被封了永定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指挥使。后一个张铨是本文的主角,他不幸生在王朝末世,遭遇了国力衰弱的悲苦,不过他也所幸生在这个年代,才让他的忠义得以永世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楷模。

这个张铨和明初张铨没什么亲戚关系,因为在当时谁也不会取老祖宗用过的名字,但他也是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叫做张五典,在万历朝担任南京大理寺正卿。有很多史书说他是兵部尚书,那倒没有,他这个兵部尚书是退休的时候,朝廷开恩加封的,类似于退休加一级工资的性质,做不得数。而这个父亲的所获的荣恩,来源于儿子的忠烈。

张铨自小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后,一直在外当官,曾经担任过江西巡按,后来又调回中央当御史干了十多年。到了明末危亡时刻,凡事有点本事的人,都会送到辽东陪女真人玩玩。大概明朝皇帝也是无奈了,希望用这种碰运气的方法来找到岳飞、戚继光。不久,就轮到了张铨,被任命为辽东巡按。

辽东巡按就要驻守在辽阳,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差事。因为这地方不仅没有钱捞,而且还要时时刻刻提防女真人,可以说是把脑袋挂在腰带上的工作。不过张铨还要更倒霉,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书呆子搭档——袁应泰。

袁应泰是辽东巡抚,您要问巡抚和巡按有什么不同?大致将来,巡抚就是正儿八经的地方首长,巡按是中央派下来检查地方工作的,权力也很大。具体说到辽东这个边患深重的地方,两人都是要为朝廷镇守疆土。

袁应泰为人官声不错,办事认真,颇有能力,但不是用兵能手。更为要命的是,他是东林党人。这有什么问题?问题不小,他守边关的时候,书生意气,前任熊廷弼治下很严格,他却格外放宽,军规都改了好几条。为了扩大辽东的地盘,只要蒙古、女真那边有叛将、降将过来,他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接受,部下为此事劝过很多次,就是不听。

这个恶果终于在天启元年的时候显现,当后金攻打辽阳城的时候,袁应泰、张铨等亲自迎战,双方厮杀正酣,蒙古降人果然作内应,使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战死。后来在进行攻城战的之时,投降的兵卒打开了小西门,很多所谓的降民还点着灯笼等待后金军队,许多妇女甚至盛装迎接。

就这样,辽阳城被撕开了一个缺口,挡不住如同潮水一般的后金士兵了。不过袁应泰还算是有骨气,他在城楼上看到这一切之后,叹了一口气,对张铨说:“形势已经无法挽回了,我是巡抚,当与城共存亡,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说完,解下腰带在城楼上上吊了。

张铨拱手说道:“您知道忠于国家,我难道就不知道吗?”他把剑印放置一边,也把腰带解下来在城楼上自缢了。

明朝士兵远远看到城楼上两个最高指挥者都上吊了,自然军心大乱,败亡更快,辽阳城失陷。后金军登上城楼,见到两人高悬梁上,也佩服忠义之士,就让人把尸首接下来,送到了努尔哈赤的面前。

努尔哈赤不由赞道:“好两个忠臣!”话刚说完,却看到张铨两眼还在动,仿佛没有死透,他手下的军医赶紧张罗一番,做起了简单的心脏复苏抢救,并灌下了大量的姜汤。这个张铨,在黄泉路上走到半路,鬼门关前晃了一晃,又活了回来。

张铨一看上面坐的人,知道应该是满洲的大头目,不愿多说,只说求死。努尔哈赤苦劝他归降,他却大义凛然说道:“生做大明臣,死做大明鬼。”努尔哈赤叹息一声:“如此忠臣,杀之何忍”,大概也是考虑到自己救活张铨也不容易,居然放他回家了。

张铨回到家中,城里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自发守在门外,要好好保护张大人。张铨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百姓,是我们当官的没本事。”说完,他进入内室,整理好衣服,对着京城遥拜三次,引剑自刎。一说还是自缢身亡。

张铨自杀殉国的时候,他父亲张五典不仅在世,还担任山东布政司参议分巡济南道。也就是因为朝廷的抚恤,当年升任太仆寺少卿,第二年任南京大理寺正卿。退休的时候,朝廷加升兵部尚书让他致仕。也就是张铨这种忠魂的存在,中华民族才能五千年文明受创而不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