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 | 连载(前言-第七章)

作者简介张虹光,专业律师,河南鼎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现任合伙人、名誉主任,有二十多年的律师执业经历;资深投资人,近十年的股市投资经历,连年盈利,无一亏损,经验丰富,成绩斐然。目    录前  言第一章  梦起山中     第二章  小试牛刀第三章   错失良机    第四章   贤妻良母第五章 “曲线救国”     第六章   养牛场长第七章  下海弄潮    第八章   初露锋芒第九章  乐极生悲    第十章   兄弟阋墙第十一章   退避三舍    第十二章  大难不死第十三章    雪上加霜   第十四章    激流勇退第十五章    初战告捷    第十六章   运筹帷幄第十七章  过关斩将     第十八章  “舌战群儒”第十九章   乔迁之喜    第二十章  鏖战商场第二十一章  步入辉煌    第二十二章  勾心斗角第二十三章  归隐南山    第二十四章  女儿成婚第二十五章  龙子诞生    第二十六章  妻子经商第二十七章  虎落平阳     后    记前言又到五月十九日了,每到这个日子我都会显得十分激动,今年尤甚。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九日我形单影只的来到郑州,肩背手掂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大展宏图的梦想,踌躇满志地融入了这个省会城市,屈指算来已经二十个年头。二十年的时光在岁月的长河里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而对我来说却如雄关漫道,是一段极其艰难困苦而又曲折幽远的风雨历程。在这漫长的二十年里,既有事业有成的风光无限,也有败走麦城的痛苦不堪。尤其是不堪回首的一九九七年,是我人生中最为痛苦的一年,朋友的离弃使我一度彷徨无助,飞来的横祸使我步入人生的低谷,几乎精神崩溃,甚至有过绝望的念头。一九九八年后我逐渐调整心态,战胜自我,犹如凤凰涅槃,在浴火中重生。逐步走上了事业有成的健康轨道。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孜孜以求,终于在郑州站稳了脚跟,进而圆了我朝思暮想的律师梦。最近几天我经常失眠,二十年来的风雨坎坷、喜怒哀乐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浮现,我很想把我这二十年来的“痛并快乐着”的人生经历、工作中的教训与经验写下来,分享给我的朋友,留给我的家人,尤其要献给我那有怨无悔、不离不弃、无私奉献、风雨同舟而又略嫌唠叨的妻子。让大家在茶余饭后看一看,以供闲聊之资。如能给大家一点生活启迪,我将大呼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第一章 梦起山中我第一次做律师梦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地点,而且还有点迷信色彩,至今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那是一九八九年五四青年节,单位组织年青人到嵖岈山春游。时至中午我们终于登上山顶,大家坐在一块巨石下的阴凉处小歇。当我们有说有笑的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人站在我们旁边,他手里拿着一张白纸,上面写到:神机妙算,卦金二元。他笑着说:“你们愿意算一卦预测一下人生吗?”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家对封建迷信那一套不屑一顾,纷纷摇手拒绝。他仔细的看了我们几人的面像,然后认真地对我说:“你的前程最好,以后是个大律师,信不信由你,我不要你的钱。”说罢扬长而去。我们不以为然,一笑置之。今天想来我甚感诧异,当时律师制度刚刚恢复,律师机构叫法律顾问处,律师是国家工作人员,都是组织上委派的,人员很少,影响甚微,一般人都不知道律师是干什么的。而我当时对律师工作也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丝毫没有从事律师职业的愿望。今天的事实证明,他算的卦是灵验的。当年在场的几个青年人,只有我一个人走出了那个戴着贫困老区帽子的小县城,来到相对繁华的省会郑州,并且真正成了一个前程还算不错的律师。他一个算卦的竟能在二十年前一语中的,未卜先知,清晰地算出我的前程和职业。难道这真是前世注定,命运使然?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不迷信。当律师后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去过许多名胜古迹,佛寺道观。虽然常常遇到卦师的纠缠,但我从未对前程和命运算过一卦。只有此事有点传奇色彩,至今想来我仍心存疑惑,令人费解(当时妻子和我们同行,此事的真实性她可作证)。对算卦的话我虽然不以为意,却也半信半疑。因为我是政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的毕业生,而且在地方人大机关工作,属于法律体制内的人。当时我国已开始全面的政治体制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尤为引人注目,我尤其对美国的律师制度甚感兴趣,我查阅有关资料得知,美国43任总统中有26位是律师出身,当年最著名的罗斯福、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就连现代的克林顿夫妇和现任总统奥巴马都是律师出身。国内现在律师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发展潜力很大。那时我在机关工作,大家互相竞争攀比,都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我也未能免俗,深陷其中。我认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象美国那样通过律师这条捷径步入政坛,也算是另辟蹊径。算卦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使我深受启发,遂决定今后要走律师这条捷径,从而实现步入更高政坛的宏伟目标。第二章  小试牛刀律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需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律师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聪明的大脑,善辩的口才,生花的妙笔。其次才是要有渊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法律知识。当时我在单位是个才子,机关的文稿大多出自我手,我还是一个业余文学青年,曾经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几篇小说、散文、诗歌等,在本地小有名气,当时正在做着作家梦;我的口才也极好,说起话来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经常用三寸不烂之舌,说的他人哑口无言;我的大脑也算聪明,上学时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我还是法律专业出身,因此我自认完全可以当一个合格的律师。当时律师行业已和注册会计师一起率先按照国际惯例,实行专业资格考试。一九八六年首次开考,只限司法系统已从事律师的人参加,以后两年考一次,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允许政法委和人大的人员参考。我对律师资格考试十分自信,这得益于我丰富的法律知识。当时我受聘担任电大分校和自考大学的法律课的老师,法律专业的主要课程我都反复讲过,熟记于胸(在我的《股海泛舟》已有叙述,在此不再赘述)。我的法律水平如何,一件小事可以证明。当年我县检察院第一次公开招考检察官,有十几个人要求我辅导他们法律知识,盛情难却,我便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辅导了二十多天。结果十五个指标,他们居然一下考上了八个,真是出乎意料。当时正是中秋前夕,他们左手抱着鸡,右手掂着鸭,拿着烟酒食品前往我家谢师。当天我和同事下乡,妻子又在单位上班,他们在我单位家属楼下将礼品摆了一片,过往的单位行人看后无不投以羡慕的目光。直到中午妻子下班,这场送礼展览才告结束。单位的人说,在县人大张虹光的官最小,中秋节收的礼却最多。从此在单位声名大振,我引以为豪。虽然我自认自己法律功底深厚,却也不敢对如此重大又关系前途的律考掉以轻心。我经常复习到深夜,十分认真刻苦。当时正值盛夏,我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独自去阳台看书,常常被蚊虫叮咬得浑身是包。个中辛苦,难以言表。考试那天我信心十足,志在必得。当年律师资格考试参考的很多,盛况空前。第一场考试全场座无虚席,可考试刚过半个小时,就有人提前退场,第二场又走了一半,坚持全部考完的也只有三分之一。这次律考真是显示了国际惯例的风范,题量特别大,分值很小,一道三十分的问答题有三十问,一问一分,环环相扣,只要一问答错,下边的便全部失分,而且一张卷子涉及好几门法律课程,就是让你抄书你也没时间找到答案。那些不学无术,又想混水摸鱼的人一看便傻了眼,悻悻离场而去。我当时坐在考场的后边,一前一后有两个监考老师,后边的那个老师就坐在我旁边,饶有兴趣地看我答题。我连打小抄的机会都没有,所幸我有备而来,胸有成竹。除了第一场面对如此怪异试卷有点手忙脚乱外,其它场次都是镇定自若,挥洒自如。考试结束时,监考老师对我说:“你如果考不过,全场没有一个考过的,因为只有你答完了全部试卷。”我开玩笑地说:“你天天在我旁边,我连打小抄的机会都没有。”她歉意地笑着说:“你不用抄别人的,因为他们都没有你答的多。”我听后自鸣得意,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苍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律师资格,而且是一次考过的。分数很高,远远超过分数线。要知道很多人都是数考不中,遗憾终生。我们邻县的一个律师事务所主任,当了十几年律师都没有考取律师资格。大家都说律师资格比研究生考试都难,很多博士都考不过。可见律考多难。考上律师资格后不久,我到武汉出差,专门到武昌洪山之畔,拜祭了著名大律师施洋之墓。我肃立在施洋墓前,想起了李大钊先生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个象施洋那样有正义感的大律师。‍第三章   错失良机一九九二年春天邓小平南巡,掀开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省深圳特区成了这轮改革的排头兵。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我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绝佳的机遇。我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我姐夫是广东汕头人,当时正停薪留职和弟弟在深圳合伙开超市。恰逢他需要一些东西带到深圳,我便自告奋勇地领受了这个任务,这样既帮了他的忙,我又考察了深圳的律师发展情况,真是一举两得。一九九二年六月初我第一次来到深圳,一下车就让我惊的瞠目结舌。到处是人,到处是车,到处是机器轰鸣的施工工地,到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就象刘姥姥初到大观园,感觉手足无措,目瞪口呆。我去了几个律师事务所,也和他们进行了交谈,他们看了我的律师资格证书,甚感兴趣。要知道当年有律师资格的全国还没有一万人(我的律师资格证书是5639号),真是凤毛麟角,属于稀缺人才。加之当时香港人大批涌入深圳开办独资和合资企业,需要提供大量的法律服务。香港是崇尚法制的地区,对从事法律的人员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还要有合规的执业资格。当时深圳有律师资格的人很少,很多所谓的律师都是冒牌的,香港人又很认真,办理委托代理前都要验看律师证书,这样真假李逵就会当场露馅。因此他们都极力地邀请我加入他们的律师事务所。我在深圳住了十多天,甚感不能适应当地的工作节奏和生活环境。一是当地人都讲粤语,香港人也讲鸟语一样的广东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说的是河南方言,连普通话都不会,他们也一句听不懂。语言是最大的障碍,相互交流十分困难,没有一年半载我恐怕连广东话都听不懂,别说流利得交谈了。律师都是靠办案收费赚钱,假如一年多因语言不通不能顺利办案,我又将如何在深圳生存;二是生活习惯甚为不同,每天早上吃咸鱼等肉粥,主食以米制品为主,口味偏甜,北方人大多吃不惯。可能是水土不服,我一连拉了几天肚子,十分狼狈;三是妻子特别贤惠,我在家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惯了,让我在深圳单独租房居住,生活上就不适应,加之我在单位深受领导器重,到此却寄人篱下,为生存而奔波飘零,自尊心都受不了;四是妻子和父母等家人都持反对态度,因为到深圳当律师就要辞职,打破自己的铁饭碗,在当时是需要破釜沉舟、自绝后路的勇气的。经过反复思量,我选择了退缩,真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现在想来,由于我的畏首畏尾,优柔寡断,使我错过了人生最佳的一次机遇。假如当年我留在深圳,现在的生活环境就会大为改观。在深圳和我同龄的那批律师,现在都是律师界的元老派,大多都是开豪车,住别墅,身家亿万。我如果在深圳坚持下来,凭着我的能力和敬业精神,我也可能开豪车,住豪宅,资产千万。我甚为当年的座井观天而懊恼不已,更为当年的鼠目寸光、缺乏远见而扼腕兴叹。良机已逝,时不再来,悔之已晚。一九九三年国家为了扩大律师队伍,为改革开放提供大量的法律服务,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决定实行以专职律师为主,以兼职律师为辅的律师制度。首次允许已经考上律师资格但未从事律师工作的人,兼职做律师业务,依法享有专职律师的同等权利和义务。当时的律师事务所还是官办的,行政事业编制,人员的身份是国家干部,组织人事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工资按其行政级别发放,这些专职律师中很多都不是法律专业出身,更没有律师资格,办案也没有特别提成,只是拿死工资,因此没有积极性。律师事务所犹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实行兼职律师制度是一项重大改革,专职律师的收入与办案收费挂钩,兼职律师可以额外有一笔收入。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的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我是地方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由于人大具有依法监督一府两院的职能,因此规定其工作人员不能做兼职律师,对此规定我十分沮丧。所幸我当时在工会举办的电大分校做授课教师,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县工会的名义申请兼职律师,很快得到了批准。从此我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法律师。屈指算来已经二十三年。第四章   贤妻良母一九九四年秋的一天,我最要好的一个大学同学告诉我,他要辞职下海了。当时他在地区(现在的地级市)检察机关工作,社会地位很高,政治前途远大。他敢于抛弃优厚的待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我十分惊讶。对他的勇敢决绝更是刮目相看,同时更为自己的谨小慎微,胆小保守,不思进取,裹足不前而脸红。在学校我们住一个寝室,由于臭味相投,遂成莫逆之交。他风流倜傥,貌英俊睿,思维敏捷,才华横溢,是一个十足的大帅男。在学校的朝夕相处使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我十分尊重。他经常说我是他见过的最有才能的人,把我视为比亲哥哥还亲的大哥哥,我对他也是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把他视为我的亲弟弟。因此不论国事家事,我们均坦诚相见,无话不说。生活上交往频繁,不分彼此。是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铁哥们。同学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已经离异。妻子离婚时不要孩子,自己带着一个四岁大的男孩,父母年高且在农村居住,一姐一妹均已成婚并生活在农村。有一个哥哥已婚在老家县城工作,嫂子是个教师,很适宜照顾他的儿子。但他们不愿伸出援手,表示爱莫能助。这使他内外交困,十分伤心。他担心辞职下海后不能照顾孩子,不想儿子在农村跟着父母受罪,也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影响孩子的幸福生活。他感到左右为难,不能自拔。说到伤心处更是痛心疾首,潸然泪下。隐约表露出他辞职下海后儿子托我抚养照顾之意。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同学的窘境我感同身受,心如刀割,心中决定以我的微薄之力施以援手,为他辞职下海解除后顾之忧。我告诉他回去和妻子商量后,就来接孩子,让他安心辞职下海,做一个商海的弄潮儿。我把同学的困境告诉了妻子,她深表同情,并为同学儿子小小年纪就遭如此厄运而伤心落泪。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为同学照顾抚养孩子。妻子是一个特别温柔、善良、贤惠的人,当时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渴望》,轰动全国,万人空巷。里面的女主角刘慧芳深受广大观众爱戴,视为贤妻良母的化身。朋友和邻居们都把我妻子比作刘慧芳,可见其多么温柔贤惠。妻子年轻时十分漂亮,虽然个子不高却很丰满,长了一个红颜可爱的苹果脸,生性腼腆,温柔善良,是个薛宝钗式的人物。朋友们都说我长相丑陋,是鲜花插在牛粪上,我配不上她。我听后不以为耻,反而自鸣得意。哈哈,自古才子配佳人,这叫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鲜花得到牛粪的滋养,会更加鲜艳欲滴、茁壮成长。我和妻子一九八四年结婚,至今已三十二年。她为我生了一个虽然不很聪明,却十分乖巧可爱的女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她秉性温柔却十分要强,连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有一年还被授予地区级(现在的地级市,下同)的劳动模范。其工作业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操持家务更是行家里手,一日三餐,十分节俭。我们曾经养过长毛兔,赚了第一笔副业收入,还曾经养了几只鸡,所生之蛋全部进了我和女儿的口中,妻子从来都不舍得吃,至今想来我真是愧对贤妻,令人汗颜。我把妻子同意照顾其儿子的决定告诉了同学,他大喜过望,很快把孩子送到我家。他感激涕零地对妻子说:嫂子,你是我的大恩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今后对你我会比对我父母还亲。如果我以后发达了,一定会加倍报答你。言之咄咄,情真意切,同时潸然泪下。妻子十分激动,表示自已多了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十分高兴。一定要象对待自已女儿一样善待其子,请他放心。自此,我们家里添了一个新成员,孩子来时四岁多点,我女儿六岁,相差无几。姐弟结伴玩耍,情同手足,当别的小朋友欺负弟弟时,姐姐就会挺身而出,予以保护。二人虽然偶有摩擦,但很快便言归于好,相安无事。一家四口朝夕相伴,倒也其乐融融。妻子对孩子视如己出,照顾的无微不至。每天下班后都匆忙回家做饭,晚上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唱儿歌,讲故事,哄其入睡。孩子入睡后还要洗衣服,打扫卫生,操持家务,常常是十二点后才能睡觉。由于孩子尚小,每隔二小时就要把一次尿,这样妻子的睡眠时间就很少。同时孩子屙床和拉屎在裤子里的事时有发生,妻子为其擦屎刮尿,辛苦异常。但她信守对同学的承诺,默默地承受,辛勤地付出,周而复始,从早到晚。至今妻子一手掂着塑料大盆,一手牵着两个孩子去澡堂洗澡的温馨情景,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此后我和妻子共同照顾着两个孩子。那时女儿六岁正上学前班,“儿子”上幼儿班,学校离家很近,只隔一个街道,有三百多米远,站在我家阳台就可看见整个校园。当时我在单位工作比较清闲,两个孩子由我接送,妻子负责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感觉生活并不困难。第五章 “曲线救国”一九九五年初秋,同学辞职下海已近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商海里如鱼得水,风光无限。他应聘到省城一家生产农药的台湾独资企业做销售员,其充分利用自己在豫南地区的人脉优势,以县为单位统一放货,统一结算,然后分发到各乡村交给农民使用,各乡村扣除农民的卖粮款后再与县里结算。根据销售额按比例分级提成,各级领导优先奖励兑现。这种方法行之有效,立竿见影。加之他又善于官场外交,长袖善舞,很快打开了销售局面。公司的农药在豫南各县农村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年终结算他一人完成了全公司百分之八十的销售任务,光销售提成奖就得了近十万元(这在当时是个十分诱人的天文数字)。台湾人唯利是图,但却重视人才,不到一年便任命他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并兼任销售总监,负责公司的全部销售工作。同学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并没有因为初战告捷而沾沾自喜,随遇而安。而是雄心勃勃,有了更大的“野心”。一天傍晚同学开着一辆红色的夏利轿车(当时在我眼里就是豪车),兴冲冲地来到我家,全盘推出了他深思熟虑的宏伟计划,并和我进行了一次彻夜长淡,妻子也作为计划中的一员,积极参与了该计划的密谋构建。当时全国的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下海开公司已成一部分能人致富的捷径,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已成为一种时尚。同学就是想让我和他一同下海,开办一家属于我们共有的公司,共同致富,共同发财。同学的具体计划是:他有一个老乡在省农业发展银行担任领导,他透露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最近有一批贴息专项贷款要拨到他老家所在县。他想来一次” 曲线救国” ,赶快建一个养牛场,报一个一百万元以上的养牛项目,弄到一百万贷款后再关掉养牛场,然后到郑州开一个公司,赚到钱后开办一个律师事务所。他主办公司,我主办律师事务所。我对开办公司没有太多兴趣,但对办一个律师事务所却情有独钟,兴趣盎然。妻子对这个发财计划也甚表赞同,经过彻夜长谈,一拍即合。决定由同学主管一切贷款等外部事务,我向单位请长假马上到同学老家建养牛场,抓紧实施“钓鱼”计划,妻子则一边上班一边带好两个孩子,做好后援工作。我当即向单位领导请了长假。当时正值机构改革的初期,提倡人员分流,下海经商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加之我和单位领导关系不错,我以实情相告,领导概然应允,并许诺工资照发。对领导的额外照顾,我至今感激不尽。第六章   养牛场长翌日清晨我和同学告别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开车前往南阳市考察养牛项目。那时同学刚学会开车,还没有拿到驾驶证,几百公里的山路几乎跑了一天,途中几次出错,险象环生。我沉浸在发财致富,改变人生的美梦中,也不知道害怕,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想来真有点后怕。南阳市是我省的养牛基地,南阳黄牛品种优良,全国闻名。养牛场很多而且规模很大,我们一连考察了几天,初步学到了建场和养牛的方法及经验,收获颇丰。然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回同学老家所在县,立即着手兴建养牛场。当年春天,同学曾拉着其台湾老板考察其老家县,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鼎盛时期,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县领导热情接待,在我同学的穿针引线下,双方决定成立一个中外合资的有限公司,主营花木繁育和园林工程(我们后来开园林公司就是为此缘由)。公司建在同学老家所在乡,台湾老板任董事长,同学任总经理,注册资本一百万元。公司成立后当地乡政府很快无偿划拨了几十亩土地,又在周边拉上了围墙,同学找人种了一些花木,大部分的空地繁育杨树苗。由于是个政绩工程,台湾老板也没有把它当回事,随后便忘在了脑后,无人过问。我的同学决定将养牛场建在园林公司内,这样一不用另行征地,二管理起来方便,三有水有电有固定电话,设施齐全,四地方比较安全。我深以为然。说干就干,当年十月一日便开工筹建。我领着同学找的几个人,开始四处买建筑材料,设计施工图纸,找施工人员,忙的不亦乐乎。不到一个月简易养牛场便宣告建成。同学在这一个月内也是成效显著,他利用各种关系,办好了养牛场的法律手续。养牛场挂靠在县畜牧局的名下,是其二级机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我摇身一变成了这家养牛场的场长,真是滑稽可笑。养牛场建了两栋牛舍,可以养牛一百多头。同学运用关系很快报了专项贷款项目,省农发行预计在年底前检查验收。于是我又领人四处购买黄牛,忙了一个多月,终于将牛如数凑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过检查验收这最后一关了。当年十二月底,省农发行终于来检查验收了。检查验收只是走走过场,县里热情接待,同学细心打点,一路绿灯,皆大欢喜。检查验收后我以为养牛场就可以关张了,谁知同学却说贷款三个月后才能下来,在此期间养牛场必须正常运作,不能功亏一篑,马失前蹄。这下可苦了我了。养牛场建在前不见村,后不见店的旷野里,房子是简易的,冬季十分寒冷。当年又下了几场雪,北风吹来,刺骨的寒冷,我经常半夜被冻醒。我还要领着几个饲养员,准备牛饲料,解决各种烦心之事。更可怕的是在这荒郊野外,我成了孤家寡人,无所事事,寂寞难耐。就连电视都无法看到,漫漫长夜我只好用看书打发时间。吃饭是几个人轮流来做,饭菜十分简单,这一年是我生活上最清苦的一年。同时我又十分掂念领着两个孩子独自生活的妻子,她既要上班又要接送两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该是何等的辛苦,想起来我都感到痛心。所幸妻子任劳任怨,并无怨言,有几次还拖儿带女到养牛场去看我,使我倍受鼓舞,大为感动。一九九六年的春天终于来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万木吐翠,繁花似锦,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异常的亢奋。一百万贷款终于到手了,同学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我马上开始了养牛场关闭的善后事宜,把牛拉到双汇屠宰场卖掉,遣散饲养人员,清理各种物质,结算财务帐目,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五一前我愉快的回到了家中,享受了妻子和一双儿女的热情迎接。虽然是短暂的别后重逢,却使我象远航的小船,终于回到了宁静的港湾。此时此刻我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倍感家庭的和睦与温馨,真是其乐融融,其情切切。第七章  下海弄潮我在家待了十几天,到单位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近况,提出了停薪留职的请求。领导是我的父辈,平时对我就十分看重,照顾有加。他说你不要办停薪留职手续,工资照发。我给你留条后路,如果在郑州站不着脚,还可以回来继续上班。我是行政编制,工资由县财政拨款。我领工资一直到一九九九年,那时我已当上了真正的律师,并打开了业务局面,而且还在郑州买了房,成功的在郑州站着了脚。实在是不好意思再领工资,我向单位领导千恩万谢,不再领取工资。直到二零零一年省司法厅要求省直律师必须辞去公职,并且把人事档案交到指定的省人才交流中心保管,我才万般无奈地办了辞职手续。彻底离开了我工作十多年的单位,离开了我的家乡。我本来是想5月18日赶赴郑州的,5.18谐音吾要发,比较吉利。可是18日是个星期天,我在电大分校的课还没上完,所以推迟到19日。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九日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难忘而又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我真正的下海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弄潮儿。这一天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妻子和儿女,并向她们郑重承诺,二年后接她们去郑州团圆。我提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北去的火车,颇有“壮士一去不复返”之感,虽然我对前途和命运充满希冀,但也忐忑不安。我暗下决心:这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方苦也要在郑州争得一席立足之地。我一定要让温柔贤惠而又含辛茹苦的妻子还有儿女,在郑州过上幸福的生活。到郑州后我便和同学一起,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新公司筹建工作。我们在农业路水上乐园附近租了办公用房,又到农业大学招聘了七名大学生,同学利用关系在省工商局办理了注册手续(在省工商局注册需500万注册资金,公司名称前可冠名河南,名声响,影响大,可以唬人),新公司起点很高,名称为河南XXX环境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五百万元(实际上只有一百万元,另外四百万是同学验资时借的),主营花木繁育和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公司只有两个股东,同学占股权的百分之六十,我为百分之四十。同学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董事长。我是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当我拿着新印制的董事兼总经理名片时,感觉有点不真实,去年的养牛场场长,今年又摇身一变成了省级大公司(刚刚成立,还只是一个空架子)的董事兼总经理,虽然没有招遥撞骗,但自己感觉有点滑稽可笑。公司终于成立了,我这个公司总经理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当时我和同学商定,他主外我主内,他负责联系公司各项业务,我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这样既发挥了他善于外交的特长,又发挥我谨小慎微,事务具细的管理特点。可谓珠联璧和,相得益彰。公司以七个大学生为基础,同学又邀请他的一个高中同学担任副总经理。他的这个同学是园林科班出身,在豫南地区园林部门工作,是个园林工程师,对于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绝对是个内行。我们让他负责园林工程的技术工作,工资和我一样都是一千元。同学又请他的一个朋友兼任主管会计,一个亲戚担任现金出纳。就这样我带着一群”乌合之众”便粉墨登场了。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此时我才深有体会。首先让我头痛的是那个副总经理,他私心很重(原谅我背后说别人坏话,但这是事实又不得不说)他在老家单位上班,有事通知他也不来,总是找各种理由推拖,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他每个月八号必来(我定的每个月八号发工资),拿着来往车票和一些票据要求报销,住上二、三天,领了工资就跑,让我大为头痛。更让人生气的是,同学在豫南联系了一个国道绿化工程,让他带人负责施工,所用苗木由他采购,苗木质量很差,成活率很低,他不但不和苗木提供商理论,反而和其一起向我施压,要求全额结帐。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我离开公司后,同学也把他赶出了公司,两人还翻了脸)。所幸从农大招聘的几个大学生素质较高,适应能力很强。尤其是我们一个县的小老乡小孙,在校时就是学生会干部,社交能力较强,业务上进步很快,显示了独挡一面的不凡才能。公司刚刚开展业务,正是用人之际,我征得董事长同意后,提拔他担任业务部经理,他也不负众望,工作干的有板有眼,有生有色。弥补了抓业务的副总经理不干事的缺失,成为我最有力的助手。(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