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七作品《旧时堂前燕》(马来西亚)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选稿基地
旧时堂前燕
文/李国七
我对有过去的地方特别有感觉,无论是小镇还是小城,最好是房子古老陈旧一点,周边植被茂密一些,时候装载着满满的时间痕迹。屋檐、门梁或窗户也不需要雕花、雕龙凤,就是普普通通的木框或泥土、砖石堆砌也强烈地吸引我。
喜欢这种地方,因为总是联想经过时间积累后面的安稳与安定。一个家庭几代人口,可以从陌生到熟悉,世世代代在一片土地上存活,充分体现出人与土地的历史渊源。这种感觉,可能自己这一辈子没有一个可以称作家乡的地方,大半生不断地奔波,永远在认识新的人与地方,从来没有固定下来。而在我的价值观念里头,可以永久留下,才算成功,必须不断迁徙、离开的人,其实是绝对的失败者。
在中国,离开原乡的群体更多。有些人只是暂时离家,到外面打工挣钱,到了过年过节,还是通过有名的春运回归家乡。另一些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其他地方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解决了户口问题,索性留在新的地方,组成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或者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乡间的大部分时间,显得格外的空旷而空荡。这种地广人稀的景象,照理来说完全可以满足我欲想逃离人群的渴望,每一次到达这种地方,却感觉莫名的悲戚。
我多次质问自己这种感觉的由来。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喜欢的空旷与空荡,绝对不是先繁华以后的颓萎与败坏,而是从来没有与人迹人踪扯上关系的地方。一个曾经繁华的地方,后来不管因为什么因素,有能力、体力和机会的人纷纷离开,剩下等死的老头老太,总是给我带来一种废城和废墟的错觉。老朽的建筑,败坏而没有进行维护的环境,可能曾经站在人类集散舞台的中央,但,时间过去,已经丧失了曾经的角色,就像那些曾经魁梧的英雄,现在拖着乏力的步子等死,更使我感觉唏嘘不堪。
数次去过这种地方的经验,比如曾经是国道上的枢纽小镇、小城,后来建了高速公路,繁华被绑架,它们逐渐没落。因为鲜少往来的车辆与人群,留守老地方的居民,看到外来者就像见着外星人似的新奇与好奇。问路或购买东西告别后,他们的眼光还是会一路追随,一直到外来的车子拐过转弯处看不到为止。
废城、废墟、半废城、半废墟,或者正往哪个方向前去的小镇与小城,总让我想起死刑前的最后一里路。那种感觉,一些是旧时堂前燕,一些是往日盛宴,往往让我喘不过气来的沉重与难过。
投稿说明
1、本平台欢迎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字,体裁包括: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
2、投稿必须以“文章+体裁+作者简介+照片”的方式投稿,投稿邮箱: 1146596930@qq.com。
3、投稿必须关注“作家驿站”微信公众号zjyz5225,并加主编微信ygx5225以付稿酬。
4、稿费支付方式为:赞赏总金额的50%;赞赏费低于10元(包括10元),阅读量低于100,无稿酬。有播音朗诵的,作者40%,播音者20%,平台40%。配音自愿,需要请投稿时注明。
5、稿酬支付日为文章登出7日后,请及时与主编联系;超过稿酬支付日,视为主动放 弃。
6、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本平台刊发文字,可往湖北《洪湖文学》杂志、黑龙江《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志推荐。
编委名单
主编: 叶桂秀 (湖北作家,已出版专辑《爱成桃花》1部。)
副主编: 百姓瞭望(贵州作家,已出版专辑《低吟浅唱》一部。)
编委:邛州冷客 (四川作家,邛崃市作协副主席。)
蒲显建 一剑屠龙 李国七(马来西亚) 真真
乔力一 谭小芳(香港) 段载芳 哲夫 牛高山
(9位驻站作家)
金牌主播名单
雪峰(团长) 岁岁平安 陆小青 李簪
素兰 一弓 芝兰于室 秋子 叶道山
注:文内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及时提醒,我们马上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