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环保“风暴”袭来
新一轮环保督察“雷霆风暴”再起,对重点整改问题,盯住不放,咬住不放,不解决问题绝不松手。2019年已经进入第二季度,距离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全面启动也越来越近。
此前,生态环境部表示,今年将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推动出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中央企业开展督察,力争4年内完成全覆盖及“回头看”。
自2019年开年以来,化工界时常回荡着“环保整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声音。按照生态环境部的部署,所有持有执法证的执法人员都要“拉出来练练”。
从2018年6月11日开始,由3名至4名执法人员组成一组的200多个督察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的县(区、市)进行拉网式检查,开展了“回头看”。据了解,整个督查公开通报103个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典型案例,推动解决了7万多件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去年《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对于原本就处于环保和原材料涨价压力下的涂料行业,可以说是“火上浇油”。如今各地环保督查第二轮即将“回头看”,加上近期两会强调环保整治的重要性以及加大环保监督的力度,污染化企或将被直接取缔、连根拔起。
不久前结束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和两会,让化工界的神经一直紧绷着。今年的两会上,“环保”一词先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到6次。环保一直是化工企业的弱项,只要提及“环保整治”,化企都会高度关注。
在两会召开期间,曾有多起化工污染事件被曝光。随着两会结束,各地的环保部门皆开始积极响应生态建设,发展绿色工业的号召,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2019环保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不难看出,与之前的环保督查相比,时间和内容上有所变化。2019年起,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覆盖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例行督察,再用1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第二轮督察要适当扩展督察范围,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承担生态环保任务较重的央企纳入督察对象;将继续探索创新督察方法,加大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将紧盯督察整改落实,针对重点问题咬住不放,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向纵深发展,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督察。专项督察有三个重点,分别是污染防治攻坚战7大标志性战役及其他重点领域;督察整改不力,特别是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对于众多企业反馈的“一刀切”问题,生态环境部做出了回应: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尽管这个问题,坦率地说在全国而言并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主流,但是它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是存在的、发生过,并且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
除此之外,“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随之而来。
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将是关键性的一年。开年后,蓝天保卫战工作继续推进,生态环境部也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路径。
具体包括:散煤治理稳步推进、实施柴油车污染治理行动攻坚方案、相关行业加速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强化VOCs治理、重点区域秋冬季污染防治延续,以及“散乱污”企业打击和治理等。
碧水保卫战将更进一步的扩大和纵深,包括长江修复、黑臭水体治理、渤海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多项攻坚行动将批次展开,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工作还将继续推进,范围更大,手段更强硬,惩罚更严厉,确保真正打赢碧水攻坚战。
土壤污染防治已经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春节以后,这部法律的落地实施成为环保工作的中心。据可靠消息透露,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配套细则将陆续出台,有关的治理行动也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