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粪便“含塑量”是成人10多倍,怎么办?
我们的婴儿将是生物和无机物的混合体
撰文 | 燕小六
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科学家们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北极冰芯、喜马拉雅山河岸沉积物,以及灰尘、河流、蔬菜里……都发现了微塑料的踪迹。
而美国纽约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微塑料还大量存在于新生儿的胎粪里,婴幼儿和成人的粪便中。最让人担心的是,婴儿粪便中的微塑料颗粒数是成人的10-20倍。
“我坚信,这对于婴儿发育很可能不是好事。”研究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大学儿科学系教授库鲁阿查拉木·坎南称,微塑料会影响生命发育早期阶段。细胞和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微塑料暴露可导致细胞死亡、炎症和代谢紊乱。
微塑料全面侵入人体
大量研究确认,微塑料已侵入人体。
有些是被我们吃进去的。已有690多种生物被确认含有微塑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分析52项研究资料后提出,全球每人每周摄入的微塑料重约5g。,相当于每周要吃掉一张信用卡。
有些是吸进去的。《自然-地球科学》发表欧洲团队研究,称在海拔1300多米的比利牛斯山脉空气里检测到微塑料。这表明微塑料能在空气中进行远距离传播。
还有一些微塑料甚至是妈妈“遗传”给孩子的。2020年12月,罗马圣乔瓦尼·卡利比塔医院在《国际环境》发文称,在无塑料环境中收集6位正常妊娠的健康妈妈的胎盘,最终在4个胎盘内检出12颗5-10微米大小的微塑料。
“这就是'赛博朋克式’婴儿。不再单纯由人类细胞组成,而是生物和无机物的混合体。”研究负责人、罗马圣乔瓦尼·卡利比塔医院妇产科主任安东尼奥·拉古萨博士表示。
那么,人体最早能于何时检出微塑料?又能否将之排除体外?美国纽约大学和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研究人员利用质谱法,分析了6名婴儿和10名成年人的粪便,以及3名新生儿降生后的第一次胎粪。
《环境科学与技术》发布其研究结果显示,所有19份受检样品都至少含有一种微塑料。新生儿粪便中的PC(聚碳酸酯)明显高于成人和婴儿。后两者粪便中的PC含量大致相同。PC是人类经常接触的塑料成分之一,不少婴儿奶瓶就是PC材质的。
但婴儿粪便中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含量,高出成人10至20倍。加工方式不同,PET可制成纺织纤维,即涤纶;也能制作塑料瓶、手机壳等。
“每日科学”称,这是全球第一次在新生儿、婴儿粪便里看到微塑料。此前,2018年,欧洲肠胃病学会首次报告,在日本等8个国家的所有受试者粪便里,检出微塑料,最多达9种,直径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
婴儿粪便里为啥有塑料?
“相比之下,成年人样本中的PET和PC含量,都比婴儿低了一个数量级。”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和婴儿的生活习惯有关。
婴儿几乎被塑料包围。日常使用的爬行垫、奶瓶、磨牙棒和玩具、餐具等,以及部分食物包装,都是塑料制品。此外,婴儿习惯把东西塞进嘴里。这都使其更多地暴露在塑料环境中。
《自然·食品》曾发文表示,在使用聚丙烯(PP)塑料瓶制备的配方奶粉中,婴儿可能摄入多达1600万颗/升塑料颗粒。而且,温度越高,塑料微粒释放越多,可以从25℃时释放60万颗/升,飙升到95℃时5500万颗/升。
“我们的研究发现,婴儿粪便样本中的PET平均含量最高,达到3.6万纳克/克,PC的平均含量为78纳克/克。新生儿样本中的PET含量为1.2万纳克/克,PC含量高达110纳克/克。”库鲁阿查拉木·坎南表示,婴幼儿产品就不该用或少用塑料制品。
胎粪检出微塑料,说明啥?
目前,科学界并不清楚微塑料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影响。
“不明论”主张,基础理论不明,更遑论危险浓度。而离开浓度谈危害,就是耍流氓。同时,如果微塑料能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说明其不会在人体内沉积。
“有害论”一派认为,微塑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一同进入人体。同时,塑料制作时会用到多种化学物质,也可能借道进入人体,干扰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到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
比如,被部分国家和地区禁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曾是制作塑料制品的“必需品”。有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与儿童肥胖、哮喘、心血管病、癌症有关,也与儿童生殖器畸形、成年男性少精、睾酮水平低等有关。
而双酚A(BPA)、多溴二苯醚(PBDE),也受到密切的关注和管制。这两种化合物都已在人体中检测到,并且明确会扰乱内分泌系统。最易受其影响的人恰恰是婴幼儿和育龄女性。
“微塑料颗粒会被排泄出来,但更小的纳米塑料颗粒呢?”日本福冈工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永渊修表示。2019年,他带领团队,在福冈市内的空气里大量检测出飘浮的纳米塑料颗粒。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NIEHS)主任琳达·伯恩鲍姆(Linda S. Birnbaum)表示,纳米塑料可以轻易越过各种屏障,进入人体组织,还可能进入人的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而2020年10月,怀孕大鼠的实验室研究表明,孕鼠吸入的纳米塑料颗粒可在其胎儿的肝脏、肺、心脏、肾脏和大脑中检测到。
限于伦理道德约束,难以通过研究观察这些极小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实际影响。但啮齿动物模型实验表明,塑料成分可以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出生缺陷、弱精、少精,引发胰岛素抵抗,并损害学习和记忆。科学家们还观察到微颗粒刺破和摩擦器官,引起炎症等。
“我们急需研究,了解微塑料在人体器官中的沉积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控制委员会科学家斯考特·柯芬告诉《每日邮报》,“这可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况,人类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造成潜在伤害。”
资料来源:
[1].Occurrence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Polycarbonate Microplastics in Infant and Adult Fec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 doi.org/10.1021/acs.estlett.1c00559
[2].Infants have more microplastics in their feces than adults. Sciencedaily
[3].More microplastics in babies 'faeces than in adults'– study. The Guardian
[4].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 Nature Food volume 1, pages746–754 (2020). doi.org/10.1038/s43016-020-00171-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