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和尚的酒后书法,人称“天下第一草书”,外行说这是“丑书”
草书在魏晋时期乃是文人士大夫日常交流的主要书体,所以草书在晋人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到唐代,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兼收并蓄的大唐特点,使得书法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生机,在极大的个性解放当中,草书出现了更为博大的一种发展。
唐代的草书已经从“一笔书”的特征当中摆脱出来,从而走向了块面的美学意境,其中尤其是以张旭跟怀素为代表。
张旭的笔法来自于家传,同时他也是张彦远在《法书要录》当中提到的笔法的重要传承人,是真正承袭了智永、虞世南一路的南朝书风,同时张旭还影响了颜真卿这一宗师级的书法大师。
而怀素的书法则是与太多的普通人相似,他10岁初见,因为酷爱书法,所以整体闭门练字,只可惜的是苦练了数年之后,依旧没有什么进展,始终停留在门外。
这个时候的怀素与大多数当代书法家相同,没有名师指点,只是自己盲目练习,最后练成了“野路子”或者“江湖体”,怀素的难能可贵之处,是来自于“自知”。而当代许多书坛名家则不自知也。不知道自己是“江湖体”,反倒是看不懂真正的专业书家写的字。
当怀素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开始下山寻访名师,他第一次见到的大人物便是大诗人李白,李白很欣赏这位狂傲的年轻人,并且写诗赞美了一番,虽有吹捧之嫌,但也不失豪放之举。
李白说: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这样的奇崛想象和词锋,除了李白也没有第二人能写出来。
怀素下山还是有收获的,他在长安城中遇到了自己的堂兄邬彤,邬彤也是《法书要录》中的笔法传承人之一,也是张旭的得意弟子,在当时的书坛名气也很大。
在寓居长安城5年的时间当中,邬彤将张旭与王献之的笔法倾囊相授。自此之后,怀素才算真正入得书法之门,他凭借超凡的天分和颖悟,很快便成为书坛的新星。
张旭与怀素的草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书学境界,两人同好饮酒,饮酒之后癫狂奔走,达到忘我之境之后,然后才挥毫创作。
便是在此状态之下,怀素创作出了“天下第一草书”(百度百科)——《自叙帖》。这件作品曾被很多没有草书经历的人说成是“鬼画符”,这并不奇怪,在草书失去了实用功能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讲,是基本看不懂的。
《自叙帖》在中国草书史上的地位极高,后世之人不乏溢美之词,大文豪苏轼曾评价这幅字:
“如后人操舟,初无意于济否,是以覆起万变而举止自若。《自叙帖》盖无毫发遗恨。”
苏轼是这样形容自叙帖的“无我之境”的。
怀素的《自叙帖》在笔法上,极富创造性地将汉魏篆籀笔法融入在了草书当中,使草书的线条能够屈金断铁,这一创举,颠覆了南朝帖学的基本用笔范式,其创造出来的审美意境与书写范式,影响了后世的书法千年之久。
大书法家米芾曾经评价《自叙帖》道:
“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讲出了此帖的节奏感极强。凡是优秀的艺术品都能够在更高境界取得共鸣,即便是不懂书法的人,见到了这件作品,也能从中看出极强的律动感以及和自己内心契合的点,这便是经典的魅力。
外行看不懂的,说这是鬼画符,是“丑书”,这种书法不绝于耳。此作却让内行膜拜得五体投地,这一“天下第一草书”,可以说是后世无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