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8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掰)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家感受了风寒邪气,出现了太阳病,不管是太阳伤寒还是太阳中风,都应该使用汗法治疗,但是这位接诊的医家却使用了下法,从而导致病家腹泻严重,一天几十次,里面还有没消化的食物,也有肠鸣、心下胀满痞硬,心烦得也比较明显,心里不安定。医家一看心下痞,就认为是攻下的力量不足,从而体内还有瘀滞,所以再次使用泻下疗法,但是病家痞硬的情况更严重了,原因在于这不是阳明病的胃肠结滞,而是脾胃虚弱,从而邪气上逆充斥在心下而导致的痞硬,这时采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才是合适的。
病家如果是太阳、少阳病,这都是不能使用攻下疗法的,使用的话就会导致正气内陷,病家体内恰巧有水饮的话,从而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如果跟体内水饮结聚,就会导致结胸病,这就是131条说的“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做结胸”;如果导致了脾胃不足,也就是影响到了太阴,同时还有热,就会出现心下痞硬、嗳气、腹泻、心烦、肠鸣等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或者甘草泻心汤证。
结胸证是湿与热完全凝结住了,完全阻塞不通,尤其是大结胸病,所以需要攻下,这属于阳明病;三首泻心汤证是水饮与热都有,但没有结滞不通,并且存在脾胃不足,这是阳明太阴合病。
三首泻心汤的相同之处——心下痞硬满、肠鸣、腹泻、心烦、纳差、嗳气干呕或呕吐。不同之处——如果心烦严重,就选择甘草泻心汤;腹泻、嗳气食臭或呕吐严重,就选择生姜泻心汤;这几种情况都存在,没有特别严重的,就选择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的常用剂量:炙甘草12克 清半夏9克 黄芩9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党参9克 大枣4枚(掰),十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六碗,去渣,再煎至三碗,分三次温服。在传抄过程中原文缺失了人参,我们补上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