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瓷器造型以及纹饰特点

瓷器鉴定一般来讲主要针对瓷器的造型、纹饰、胎釉彩、款识、烧造方法这五个方面进行,而其中造型与纹饰的突性更强,以至鉴定重要性更高。

唐代北方盛行白瓷,白瓷器物腹部丰满,平底。而平底无釉是唐代瓷器的特征,青、白、黑釉都是如此。到唐代晚期,出现了少量圈足器物。定窑壶,短流、双条形柄,腹部丰满,平底。唐代写窑白釉碗,玉璧形底,有的为㫳口,这种碗出土于公元763-840年间的墓葬,说明盛行于这八十年间。除白釉外,还有青釉玉璧底碗。邢窑白釉盏托,五出口,卷荷叶边。五出口器物还有盘、碗等,是唐后期开始出现的。直至五代。唐中期以前碗为四出口,器里凸起四条线。北宋器物为六出口。因此,从器物口部花口四出、五出、六出就可以判断出它们是唐中期以前、晚唐、五代或宋代的器物。花口碗是在胎半干时用工具按出几条线,外为阴线,里为阳线。邢窑五出口碗是晚唐、五代之间的产品。

福特锐界PLUS 豪横实验室

广告

青釉凤首龙柄壶,唐

唐青釉凤头壶,柄、流用中国传统的龙、凤装饰;纹饰受波斯文化影响,人物形像为西亚人,花叶与南北方青瓷亦不相同。

展开剩余68%

青釉鱼形瓶,唐代后期开始出现,越窑、广东梅县窑、湖南、长沙窑都有这种器形,三彩亦有这种器形。瓶以双鱼为身,背部有脊,并刻划鱼眼、鱼鳞,有的脊呈水槽形,可以穿带提起。到五代,定窑还烧制白釉双鱼瓶。

唐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海棠式杯,是唐代常见的器形,口部为四瓣花口,杯外刻线,里有凸线。越窑、长沙窑、邛窑都烧制这类杯。贴花装饰最早见于唐三彩,在瓶、罐等器物上先贴花,后上釉。贴花一般采用局部帖花,内容有奔兽、狮子、团花、宝相花等,与丝绸印染有关。唐乾封三年(668年)白釉帖花钵,比长沙窑早,纹饰风格亦有西亚遗风。长沙窑的贴花有棕榈树、栏干、舞蹈俑和葡萄等纹,并有贴花的陶范出土。长沙窑壶,短流,流一般呈八方形。北方邢窑、定窑的壶,流为圆形。越窑壶,流有八角、圆形。

鲁山窑花瓷腰鼓,唐

花瓷拍鼓,在河南鲁山窑发现大量腰鼓残片。除鲁山窑外,河南禹县唐代也烧拍鼓,与鲁山窑产品有共同特征,都是黑地月白色斑纹,鼓身饰有七条弦纹。此外,陕西耀州、山西交城也烧拍鼓。除以上四个窑以外,估计还有窑烧这种拍鼓。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唐

花瓷除拍鼓以外,还有黑地白斑罐,月白地黑斑罐,茶叶末釉地月白斑壶、罐,是利用釉中含铁量的不同,而产生出的不同的色调效果。禹县、内乡(邓窑)、鲁山都烧花瓷器物,但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的还是鲁山窑。

巩义窑绞胎枕,唐

唐代绞胎枕,是利用二三种不同颜色的泥组成花纹装饰。这类枕底部有铭文“杜家花枕”或“裴家花枕”。由此得知,这种枕唐代称之为“花枕”,杜、裴为作坊姓氏。上面的小圆圈图案是模仿金银器、漆器的。在陶瓷发展史上,瓷器受其他工艺品影响的例子是比较常见的。文章来源湖南中历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可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