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污染加大、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加快了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能源规划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要素,推动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大力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确保国家在战略方面的能源供应安全和长期发展的后劲。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应用为代表,由“蒸汽时代”进入了“电器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开辟了信息时代。未来,以新能源+高科技为核心的产业很可能将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能源工业的方向也将从能源资源型向能源科技型转变,推进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转变,成为未来经济繁荣的主要支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顺应科技潮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加之,我国提出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方针,并大力规划、发展新能源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新能源+高科技产业是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重点,已成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主流。2019年,随着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全球尤其是中东地区能源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大大增加了油气供应的安全风险。各国能源转型趋势越发明显。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巨大。全球核能合作进一步加强,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加速推进先进核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核能新发展:
世界“五大”核能发电国家——按照排名顺序分别是美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发电量占世界核电总量的70%,乐观估计全球发电装机总量将从2018年的7188吉瓦增加到2030年的9782吉瓦,到2050年则将增至13633吉瓦。美国是世界上核能发电量最多的国家,2020年5月有95座核反应堆,2019年生产809.0TWh,占全球核能发电量总量的30.2%。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报告,先进、非常规的核反应堆将在2030年颠覆当前的核能行业。美国首座小型反应堆纽斯凯尔小堆于2020年9月完成核管会的设计认证,并将于2026年下半年投入运行。俄罗斯首座浮动式核电厂“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于 2020年开始全面运行,为俄极其偏远地区的工厂、城市及海上天然气、石油钻井平台提供电能。中国、匈牙利、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核电发电量稳步提升。中国核能发电进展较快,已经跃居全球第三位,2019年核能发电占发电总量仅为4.9%,远低于全球平均值10.2%,,中国核能发电的发展速度最快,在建的核反应堆最多达12座。拟建的有44座。英国投资两亿英镑建造全球首个商用核聚变发电厂,并拟于 2040年实现核聚变能源生产的商业化。加拿大加速推进小型模块堆的研发应用,并计划于2026年前在乔克河(Chalk River)建成首座小堆。美国和印度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加强双边安全与民用核能合作,内容包括在印度兴建6座核电站。美国和加拿大核监管机构签署首个合作备忘录,以增加两国在小堆和先进核反应堆上的长期合作。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及其子公司与古巴、埃及等国签署一系列核能发展相关协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与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就加强核能研发合作、共同进行核电池研发达成协议。英国核设施退役管理局和加拿大原子能有限公司签署一项为期5年的延长协议,双方将在放射性废物管理、退役和环境恢复等核设施退役项目上进一步合作。法国和日本签署快中子堆开发合作协议,旨在针对快中子堆技术进行深入研发合作。
能源结构转型:
全球各国的能源转型不断升级,可再生能源占比大幅提高。美国2019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提供了23%的电量,首次创纪录地超越煤电20%的占比。2019年1-10月可再生能源占48.45%。其中,风电占28.55%,太阳能占18.59%,水电占0.83%,生物质能占0.41%,地热占0.06%;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2800万美元,用于推广全国范围的陆上、海上及分布式风电领域的风能发展。德国将逐渐停止煤炭电力,并将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重从现在的38%提升至65%。英国发布新的产业规划,提出要大规模扩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法国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法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法国拟在诺曼底海域建造一个装机容量为1吉瓦的海上风电场,以扩大海上风电的发电量。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与丹麦能源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将共同开发日本及其海外的海上风电市场。波兰《2040年能源政策》草案拟大幅增加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降低对煤炭的依赖。韩国也将大幅降低煤炭发电比重,力争到 204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30%~35%。中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承诺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20年达到15%,2030年达到20%。中国17省的“十四五”规划聚焦新能源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经济高质量增长、生态文明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相继提出了“能源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顶层设计与重大战略举措。这种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变化将带动我国包括新能源在内的能源领域发展战略、理念和政策取向的系列变化,深刻影响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例如,“能源革命”的本质是主体能源的更替或其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主要特征是能源供给消费的清洁低碳化发展,目标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意味着我国能源朝清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思路转变,以高效、清洁、多元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能源转型进程将加快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有效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解决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不足和“弃风弃光”现象,大力调整能源产品结构,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全球风能理事会和世界银行集团宣布将共同开发新兴市场的新型海上风电。国际能源署发布《可再生能源2019:分析和预测至2024年》报告称,2019—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增加50%。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2019年度能源展望》报告称,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水力)发电量将从2018年的5000亿千瓦·时增加到2050年的1.5万亿千瓦·时。欧洲风能协会发布《我们的能源,我们的未来》报告称,欧盟现在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是20吉瓦,到2050年欧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230~450吉瓦,比现有容量增长10倍以上。英国发布的《海上风电产业战略规划》提出,英国将在2030年前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3000万千瓦,将海上风力发电量提高到总发电量的30%。
海上风电实力强劲:
多国布局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10个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不包括示范项目)。已投运的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有1个,在建2个,规划期内7个;其中法国布局项目最多4个;其次是韩国和英国分别有2个;葡萄牙和挪威分别有1个。2019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7.2GW根据世界海上风电论坛(WF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共新建海上风电场16个并投入运行,主要分布在中国、英国、德国、丹麦、比利时、台湾地区。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运海上风电场共有146个,同比增长23.4%。综合来看,全球海上风电市场运行较为稳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英国仍然占据领先地位。2019年英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9.7MW;其次是德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7.5GW;中国是全球海上风电第三大市场,累计装机容量4.9GW。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23个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其中中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达到13个占比高达56.5%。中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的装机容量占全球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容量的52.9%,中国海上风电迅猛,中国将在未来几年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未来新能源+高科技的双结合发展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