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高位置》的体会方法
歌唱中高位置技术的运用
高音位置的体会——
高位置就是歌唱发声中呼吸出入点和发声点的位置,在要求上位置的置放要高,就好像是额头吸气、额头出声一样,额头两侧的太阳穴部位有升起的感觉和胸廓展开的感觉这种呼吸意识法就是歌唱呼吸与发声的高位置方法。
高位置呼吸与发声训练技巧——
“哼鸣”训练法是找到高位置共鸣的有效途径。当气息、位置和共鸣三位一体协调统一后,做好歌者面部微笑状态,会获得更美的声音效果,这种效果就是面罩式唱法,也称为一种高位发声法。声音位置的高度稳定取决于气息的控制、腔体的统一协调和精神状态的高度集中,达到演唱者人体共鸣的有机结合。
发高音,唱强音,主要依靠的是气力的控制强度。呼吸必须在胸腔里造成强有力的气势,吸气肌肉群有力支持胸廓,呼气肌肉群有力配合完成发高位音。若呼气肌肉群软弱,腹肌收缩效果就不明显,发声高位点和呼吸点就难以实现。所以,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的训练同等重要,对腹部肌肉群的收缩力和稳健度直接产生影响,高位置效果获得就不容易。因为,音越高音量越大,需要的肌肉群张力就越多。
高位置形成的要领——
演唱获得高位置效果,须达到呼吸与共鸣合一,声乐训练中的“关闭唱法”值得借鉴,是一种能够较快突破高位置的做法。他要求气息与声音高度集中。虽然,“关闭唱法”是在肌肉紧张状态下获得的一种声音假象,对于高位置的获得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硬口盖部分上唇和眉下的肌肉群协作实现关闭效果,这些动作绝不能用喉头来完成,否则高位的共鸣就难以实现。上高音难是因为你不会运用关闭的技巧,一直是开着唱!男声尤其要学会用关闭的唱法,变换基音母音的形状
高位吸气法——
首先是打开咽腔,尤其是鼻咽腔,用鼻子和口同时吸气,鼻孔张开,腭弓抬起,上牙床抬起自然硬口盖软口盖都会抬起,喉咙则是放松。这时你会感觉到空气是从上牙床进去到软腭,上口盖是凉嗖嗖的,甚至你会觉得眼睛也会吸气,鼻咽部眉心处有点气息通过的感觉,这就是'高位吸气',有利于一张口声音就'高位安放',无论中,低,高音,都把位置统一在这个位置上,上高音自然水到渠成。
加强后咽壁的力量的训练非常关键——,
美声歌唱家之所以能不能话筒声音都能传得很远,与他们咽部的力量强大有关,后咽壁和鼻咽腔两个咽道对男声上高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编者说:
《高位置》这个词对学习歌唱的人来说是最敏感的一个话题!当然我们知道了要想获得高位置,打开是关键,包括了打开喉咙、抬起软硬口盖、竖起后咽壁、抬起腭弓、打开鼻咽腔等等等等!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气息力量的支持,呵呵!!!???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因为我们的所有打开腔体的各种各种的力量,无一不和吸气有关,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的身体只有在吸气时才是最打开的,就像我们打呵欠时身体各部位到处都是开的,呵欠呵出来的声音也是嗡嗡作响的!
关键点在于吸气肌肉的发力才能保持吸开的腔体,然而吸气肌肉群发力最强大的部分在腰背部位,要想利用好这个力量我们的脊椎、颈椎就必须要保持发力竖起来以传递吸气肌肉的力量来吸开头部的腔体空间,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打开头腔的种种力量原来来自腰背发力和气息的力量来自同一肌肉群!头腔高位置原来不是打开的,而是吸开的,
那声音的位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它就是我们用于歌唱发生的一个共鸣的焦点,通过气息的流动往这个共鸣焦点上聚力,可以获得比较明亮,有穿透力的、干净的、清脆响亮的一个共鸣声,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讲歌唱的位置就是哼鸣的位置,哼鸣的位置就是共鸣的位置,我们的哼鸣是如何发出声音来的呢?想要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认识我们的身体的一些能够产生共鸣的器官,今天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鼻中膈!哼鸣的发声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当我们将高速流动的气流气息,也就是气息吹向鼻咽腔的时候,由鼻咽腔部分中间的鼻中隔和声带产生同步的声音振动,而鼻中隔的不同位置的振动,也会使我们的声音产生不同的效果,当然,我们目前认为的这个发生点就在鼻中隔上半部分的筛骨垂直板的中心点上,感觉上就在眉心的里面两个眼球的中间靠后一些靠近后咽壁这个地方,也就是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部分的中心点上,在感觉上就在我们两个眼睛的后面,实际上这里是鼻咽腔和鼻腔的接合部,位于两个筛窦的中间最深处,这个点发出的声音能保持比较明亮和圆润的声音特点。在整个头腔共鸣区域中,这个点的发声能力最强,可以产生最高效率、最音色的发声效果。我们尽量做到,把声音拢在这个点上发声,就像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说过的一句话:(要把声音放在盒子里)感觉上把眼睛后面的一个小盒子吸开,把声音装进去,千万别让它跑出来。
但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位置并不只是这一处,不同的发力点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比如:
人中里面的硬腭。
这里又是一个能产生非常高效率发声的共鸣点。这里通常被称为(前位置)。成声原理是由鼻咽腔共鸣通过鼻中膈犁骨部分向前传递到达鼻腔前端的犁骨、硬腭、上牙床、鼻窦等器官的一个交点上,这个点的振动可以同时振响附近所有的腔体及器官的共鸣,是一个能产生非常高效率、并且音色明亮集中的声音效果。
还有一个位置在后咽壁筛窦根外,筛窦靠近后咽靠近蝶窦这里,两个筛窦中间有一块叫筛骨垂直板的鼻中膈骨骼,为什么小编在这里要提到骨骼呢?
实际上我们人类所有的发声,都离不开骨骼的共振共鸣,才能让我们获得赖以生存的语言能力,我们喉头虽然是一种振动能力底下的脆骨,只能发出比较苍白的音色,但必竟也是一种骨骼,所以能提供给声带以最容易获得的声音扩展能力,从而能让我们来获得比较容易发声的语言能力。但这和共鸣腔里面那些又硬又簿的高密度坚硬骨骼所产生的振动音色,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因为我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所形成的声波,声音的音色和穿透力,是由振动体本身的密度所决定的,物体密度越高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密度也一样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轻松的通过听敲击物体所发的声音,而来确定物体的材质。所以我们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歌唱发声能力,就必须要通过打开哪些具备高质量发声能力的腔体让中间的骨骼振动起来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置共鸣。
而且告诉你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物体密度大振动出来的声音密度也高,音色也高,所以喉头上永远发不出来那些个高音,在哪里就是个小菜儿。
实际上共鸣焦点也并不是一个,各个不同的着力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应该根据作品对声音的需要来调整位置之间的发声关系,合理运用,共同协调,来让我们能够获得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更符合作品风格需要的声音来!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切,除了要有正确的气息支持、正确的打开喉咙、还要有正确的打开鼻咽腔、打开鼻腔鼻道的过程,发声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声音的着力点,往这个点上发力我们的声音就会在这个点上形成共振。
《帕迷》
《嗓音解剖》解释产生嗓音神秘而复杂的原理。声音训练师和学生、声乐教师、专业歌手和演员,以及任何对嗓音原理感兴趣的人均可以从中学习嗓音解剖知识和发音原理,帮助科学有效提高歌唱技巧等。扫描上方二维码购买,可享专属优惠。
谢谢亲的转发分享支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