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赤壁苏公祠的对联,全文共90字,娓娓道来,令人启迪深刻
原创 云水 云水心语 昨天
对联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对联讲究平仄、对仗,更富有哲理和趣味。撰写对联的作者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而且还需阅历丰富,才能写出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
对联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有一种是题写在祠堂里,或祭奠祖辈,或凭吊先贤,也让后人牢记其丰功伟绩和不朽事迹。下面介绍黄冈赤壁苏公祠的对联,全文共90字,娓娓道来,令人启迪深刻。
黄冈赤壁苏公祠联
作者:金安清
一生与宰相无缘:始进时,魏公误抑之;中岁时,荆公力扼之;即论免役,温公亦深厌其言。贤奸虽殊,同怅军门违万里;
到处有西湖作伴:通判日,杭州得诗名;出守日,颖州以政名;垂老投荒,惠州更忘情于佛。江山何幸,但经宦辙便千秋。
金安清,字眉生,号傥斋,清代的国子生,主要活动在道光、咸丰年间,曾任湖北督粮道道台等职。著作有《六幸翁文稿》、《偶园诗稿》等。
全国各地有很多苏公祠,比如海南的海口,山东的登州等地,由于人们非常崇敬东坡先生,于是便建造这些祠堂加以缅怀。而这里指的苏公祠,则是坐落在湖北黄冈的赤壁之上,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祠中供奉着北宋大文豪苏轼。
上联抒写了苏轼的坎坷经历,先生本该是宰相之才,而且其能力也是有目共睹,就连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曾对他推崇备至,可是他却错过了好几次机会。
当韩琦任相时,被封为魏国公。宋英宗打算依照唐朝体制,召苏轼入翰林院,然后再命他担任知制诰或编修。可是韩琦却以苏轼堪为远才大器,自当为天下用,当予扶植,但不宜急用。如此却耽误了事情,故称误抑。
后来王安石任相,被封为荆国公。在其宰相任内,他积极实行变法,苏轼对于新法却有自己的看法,对方认为苏轼妄加非议,苏轼从而遭到压制。
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任相,被封为温国公。而司马光属于旧党,任相后全面否定王安石所行之新法,推翻其免役法,恢复之前的差役法。苏轼原本反对新法,但在实践中,政见又有所转变,开始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之举,以为不应全面否定免役法,所以司马光也很厌恶苏轼的政见。
作者认为上述几位宰相,虽有贤有奸,却产生了同样的结果,就是使得苏轼远离朝堂,离家万里,而终生失意。
下联则笔锋一转,介绍了苏轼被贬之后的仕途经历,先生宦迹所到之处都有西湖。先生34岁时担任杭州通判,52岁时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两次莅临杭州,都与杭州的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在此处创作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
苏轼在42岁时又担任湖州知府,而湖州也有西湖。两年后又被调任颍州知府,颖州同样也有西湖。再过三年,先生于垂老之时,却被放逐于僻远之惠州,而惠州也有一个风景秀丽的西湖。苏轼通判杭州时,即以诗闻名于时;知颖州时,因有政绩而著称。
苏轼花甲之年时,又被贬逐于惠州,此处被称为蛮陌之邦,先生也可谓垂老投荒。苏轼至惠州,回顾个人坎坷经历,道路艰难,于是常杜门焚香,闭目清坐,深念五十九年之非,于是寄情于佛老庄禅,欲从佛理中寻求慰藉与解脱。
虽然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是凡事都是一分为二,其所经之处风景迷人,也启迪其创作灵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光辉的篇章,可谓万古流芳、惊艳后世。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东坡先生也算是非常幸运的。
赤壁苏公祠的这副对联虽然篇幅较长,却并不拖沓,作者娓娓道来,叙述了东坡先生坎坷的一生,也含蓄地批评了北宋几位宰相的功过是非,更赞美了先生恬淡自适、和超凡脱俗。
确定
不看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