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频《午读老子.待人性以中庸》
徐志频《午读老子.待人性以中庸》
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当社会流行说仁爱、正义,一定是道统已经荒废得差不多了;如果聪明的人满世界忙上忙下,社会一定会出大骗子、大忽悠家;家庭内部一旦需要鼓吹尊老爱幼,一定是六亲不认的白眼狼太多;而能担当天下、为国尽忠的仁人志士大量出现,一定是国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带来的。
老子说这话的意思,是教人绝圣弃智,绝物弃欲,回到原始社会。这种思想与佛教异曲同工。佛教看到了人欲的可怕、人性的黑洞,教人放弃一切现实的世俗生活,往生只可想像无法实证的西方极乐世界 ,即传说中的天堂。现实中有人主动选择回原始社会,或早死早升天堂吗?没有。现世欲望是人活下去的基本动力。自由是人一种最基本的欲望,利益是满足欲望的工具。人类为了凭借利益满足天性中的欲望,几千年争抢得不可开交,所谓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深入去看佛家与道家其实都不符合人的本性,关注的是人的超越性。最切中人性的,是欲望烟火味浓郁的儒家。好比说,儒学是米饭,佛学是鸦片,道学是中药。
儒学承认人的本能与欲望,问题来了,人有低级的欲望,吃穿住行;有高级的欲望,成就感、控制欲。人性的缺陷,是人低级的欲望一旦全部满足,总会去追求控制人的欲望,而且贪得无厌,没有满足。这是当今社会中产阶层的困境。当每一个人都不需要为生存而奋斗,专心为控制人而奋斗,社会就有大问题。概言之,成功人士太多,民众严重不够用。儒学不足,佛道填补。得了重病,选择抽鸦片还是吃中药?后者似更靠谱。
必须承认,老子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思想家,他眼睛最尖,一眼看出社会全部问题的症结,只是结论走了极端,不具备普遍推广价值。这也是道家不如儒家,也不如佛家流行的一个原因吧。社会其实始终存在问题,所以古代为宰相叫医国。有问题解决问题是儒家,有问题逃避问题是佛家,将问题连根拔起来丢掉,是道家。无论人性与人欲多么不完美,多么让人讨厌,我们无法离开芸芸众生,无法否认烟火人间。儒释道融合,中道而行,才能不负众生不负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