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花点滴(八)
油花点滴(八)
(十)
布置完毕,大致就是炼字了。
炼字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很有乐趣,但具体到某个字谈起方法来,似乎就没什么乐趣了。因为很多时候的好,是和你要表达的意思有关,但真正需要从意思角度去炼字的地方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一来很多句子是你在写之前已经准备好了的,再者很多地方炼字太过反而不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炼字对象最多的是动词以及代动词,除动词外,大约就是形容词和副词稍微多一些了,我们会把那些字营造得稀奇古怪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我以为,光讲究这么炼字象把力气用错了地方,非诗意和结构需要,多数情况下,用字还是平和一些的好。
而虚字的问题,很多人没那么重要,随便安及个大概齐的就得了,但我总觉得那是胶合要紧之处,不可随意而为,等以后有心情再专门论述好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这样的炼字,主要跟底气有关,平时写得多,看的书多,炼字起来可供选择的就多了,多数情况,唯手熟耳。
而我想说的炼字,含义要广阔一些,简单说,就是一个气韵的调和。或者说,叫它调和更合适一些,这里也是一个手艺的过程。它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 字的表达力求贴切,这个和前面的说的没什么区别。
二、 检查有无不妥的用事用典,尽量自然,坚决废弃不必要的。
三、 确认句型的选择合理,尽量工整且松紧适度。一般情况下,五言贵松,七言贵紧。
四、 检查语感和声韵是否和谐并调整之。这里主要涉及到句子本身各字之间的关系。
五、 检查全诗的贯气性。这个最为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我们往往把手艺的过程变成了乱用斧头和绳子,把一首诗弄得伤痕累累、上气不接下气的。
一直以来,把诗比作流水,自然流畅为佳,而手艺不过是因势利导的问题。而我在很多时候,觉得人们似乎过于迷信这样的教诲,似乎个个是身怀绝技的大宗师,言必称自然,随便就能折腾几句禅宗妙语来糊弄人,反倒让我更希望看到那些打磨过却依稀存在的斑斑斧迹。
一切的手艺,最终都会归结到炼字这个问题上。只是有炼多少字的区别。这里面的方法,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谈过高论,我只是补充我认为的一般情况下几点忌讳的东西:
忌硬:拉郎配总是不会太和谐。
忌熟:看来看去都是前辈的东西,读者鞠起躬来总是比较辛苦。
忌用力过猛:嘶哑着嗓子喊,反而让人听不清楚,感觉也不会舒服。
忌卖弄花巧:好看则好看了,也就好看了。
忌俗白:白得好不是问题,象顺口溜就有问题了。
忌俗雅:雅过头了,甚至不如顺口溜。
最后一句,忌呆象诗:太象诗的东西往往比较伪,一首诗里,总要有些让别人觉得有些“别扭”的地方,那里往往是你的根基所在。
有些时候,很好的想法,写了一个东西,炼字多时依然不大满意,我的意见是可以考虑先放放,过阵子翻出来看看,也许在炼字上就会有新的念头。
一般来说,我推崇那些把手艺看得比诗重的人。
诗意那东西不是太值钱,随便就可以找出来,只有你眼里有诗意,而那手艺,是需要通过你的历练才能达到一个高度。只有通过手艺的历练和提高,你才能把你看到的那些诗意表达给读者而不至于憋在你手里发霉。
所以,我们为每一个诗意的手艺负责。
我们可以游戏诗意,但不游戏手艺,更不把手艺当作游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