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骗子的“拿手招式”,不得不防

近年来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

骗子们为了“冲业绩”

也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

那么,骗子们到底有哪些“看家本领”

能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呢?

01
01
 收集买卖个人信息,精准锁定你 

“开工”之前,骗子们往往会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后续更好地实施精准诈骗,提高诈骗成功率。如今我们的各类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较为严峻,包括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身份证号、订单信息、工作单位、位置信息、银行卡信息、学历信息等,在“黑市”上甚至被明码标价,导致骗子能轻而易举获取我们的信息。可见,骗子已经实现从“广泛撒网”到“精准投放”,利用非法获取的成套身份信息锁定你、套路你。

02
02
 擅长伪装,获取你的信任 

当骗子们带上面具,手拿剧本,就如“戏精附体”,在各种不同角色中自由切换:

你是公司职员,他便化身成领导,你是大学生,他便化身成辅导员,跟你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你是孩子家长,他们便化身成孩子班主任,让你缴纳“学杂费”;你刚进行了网购,他便化身为电商平台客服,让你进行“退款理赔”...

骗子往往利用获取到的个人信息,使用精湛的演技和高迷惑性的话术,获取你的信任,使你一步步沦陷...

03
03
 配套心理战术,对你进行“洗脑”

骗子能成功对你下套,你自身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骗子利用以下人性特点,配套心理战术,对你进行“洗脑”,诱导你泄露关键支付信息:

“贪婪”

案例:◆诈骗分子发布“动动手指就能在家赚钱”等虚假网络兼职宣传,承诺给予佣金以诱导公众参与,一般会要求提前缴纳“会费”“押金”“保证金”等费用以骗取资金。包括兼职刷单刷信誉、短视频点赞、群发广告等网络兼职形式。

“权威”

案例:◆诈骗分子冒充社区工作人员、普查人员等身份,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平台等方式,编造人口普查需要收取一定费用,或是需要将钱款转到“安全账户”进行核查等理由,要求受骗者向特定账户转账或是在钓鱼网站链填写信息。

“恐惧”

案例:◆诈骗分子自称公检法人员,以受骗者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受骗者配合调查,诱导对方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动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或是要求其直接将款项转到骗子掌握的所谓的“安全账户”。

”好奇心“

案例:◆诈骗分子伪装成受骗者同学的身份,广泛发送内容为“同学聚会照片”的欺诈短信,短信附带木马病毒链接,受骗者点开链接后木马病毒程序会窃取受骗者手机中的短信验证码等信息,造成受骗者资金损失。

安全提示

涉及钱财需谨慎 陌生人说辞不轻信

可疑链接不点击 关键信息严保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