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学校 | 华中科技大学:你好,2021
再见2020,你好2021
告别“十三五”,迎接“十四五”
过去五年,华中科技大学
强化大平台战略
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未来五年,华中科技大学
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融入新发展格局
更加突出交叉,更加突出创新
更加突出拓展发展空间
努力贡献战略科技力量
今天,华中大“四颗明珠”科研团队
带来他们的奋斗故事与未来展望
2021年
“十四五”新篇开启
华中大已经蓄势待发
力争在五年内
取得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培养具备国际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
形成华中大国际品牌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能源光子学功能实验室
教授孙永明
我是一名从事储能电池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于2017年10月回国加入华中科技大学。经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支特种电池材料和器件研究团队,我们在超快充储能电池和高温锂电池领域获得进展。其中,我们的快充型锂电池能够实现6分钟充电至75%以上,超过市场上所有锂电池。我个人也从一名普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成长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未来,我们将开展宽温度范围锂电池材料和器件研究,我们将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储能型高精尖人才。
物理学院 精密测量物理专业
2013级博士研究生 邬俊飞
引力中心自1983年成立以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在山洞实验室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基础物理研究项目。30年如一日,他们测量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G值,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基础物理学领域的话语权,这一成果也入选了高中物理学教材。作为团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会努力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品质,瞄准“十四五”,为祖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专业
2016级博士研究生 林建斌
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我们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四年来,我们团队一起致力于仿生微纳制造领域,坚持原始创新,首次研发了沾水自保护超高灵敏湿度感湿器件,促进了我国在高空探测领域的创新发展。科研创新是一场马拉松,而整个发展历程更像是一场接力赛。未来5年,我们团队将继续立足科技创新,深耕微纳传感领域力争突破传感器件瓶颈性问题,坚持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华中大的当代青年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垣
这5年期间,我们在脉冲强磁场大科学装置领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2019年我们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们场强继续保持在国际前沿,创造了一个64特斯拉的脉冲平顶,这是国际领先的。我们满怀信心进行“十四五”布局,准备在凝聚态物理方面取得好的进步。我认为,个人的追求一定要和国家民族的追求高度统一。虽然追求在不同的时代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核心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十三五”期间
华中大“四颗明珠”熠熠生辉
展望“十四五”
华中大人充满信心继续前进
2021年,我们将迎来
在这所党旗领航的大学里
一代代华中大人将会传承红色基因
秉持优良传统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不断优化政治和文化生态
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让党的旗帜在校园更加鲜艳
奋进“十四五”
我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初心不变
我们追求卓越、走向一流的梦想不止
我们敢担大任,勇攀高峰的壮志不改
我们将以
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领会内涵发展新要求
把握创新发展新机遇
担当改革发展新使命
追梦2035
华中大将致力于成为
让党和国家放心,让人民满意
让同行赞誉,让师生自豪的
“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
世界一流大学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是华中大的“十三五”拼搏记忆
这是华中大的“十四五”奋斗展望
这是华中大人和华中大的故事
接力清华大学之邀 @武汉大学
未来五年,一起向前!
请讲出你的故事!
视频 / 张培山
编辑 / 张东琪 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