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傲慢与偏见”,都成了阻挡自己的敌人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01

在《傲慢与偏见》这本书中,偏见随处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一样,常常可以见到人们闻誉而喜,闻毁而怒。

举个例子,对于和自己相关的一切人事物,我们总免不了使用带有成见的言语乃至于付出一些行动,以此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立场。

就像文章中伊丽莎白那样,她说了一句极其深刻的话。

“我起初认识他们两个的时候,一个喜欢我,我很得意,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因此,在对待他们两的问题,我抱着偏见和无知,完全丧失了理智。我到现在才有了点自知之明。”

上面这句话中的“他们两个”,一个是年收入10000镑的贵族达西先生,另一个是年收入5000镑的宾利先生。

也许有朋友对这两个数字没什么具体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他们都是当时几乎所有人们巴结奉承的对象,是绝对的富豪。

伊丽莎白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是这样的。

一天,贝内特(伊丽莎白的父亲)一家受邀参加宾利在自己庄园举办的舞会(当然了,这是英国当时的上层社会经常性的活动,底层的劳动人民只有为农场主服务的份),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达西从小就在很富有的贵族家庭中长大,不太爱说话,很讨厌那些迂腐的礼节,特反感阿谀奉承的人。但达西做事的能力强,总是很理性,有主见。例如,在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被人诱骗私奔之后,全靠他一个人出面解决。

他的朋友宾利呢,虽然也是在富裕的家庭中长大,但性格随和,和什么人都能聊上几句,不过也比较缺乏主见。

就在这次舞会上,宾利和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一见倾心,自然也就对伊丽莎白很友好。

但达西不一样,门当户对早已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再加上看到伊丽莎白几个妹妹的浪荡行为,更加认为这一家人都没有涵养,不配和自己交往。达西认为她们对朋友宾利的友好也只是看上了他家的财产,因而达西觉得这舞会上没有一个有内涵的女士。

不料这话被伊丽莎白听见了,她觉得眼前的这位达西先生简直连他朋友宾利先生十分之一的绅士风度都不具备,双方的偏见也就从此产生。

达西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意降低身份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而伊丽莎白也暗自发誓再也不想和这样一个傲慢无礼的人交往。

“我对于某个人一旦没有了好感,就永远没有好感。”

由于长期生活在信息的回音壁中,人是容易产生认知谬误的(参考阅读:逆火效应:把自己骗得妥妥的!)。因此,当伊丽莎白一旦认定达西的傲慢无礼,给他做了这样的评价,之后所有的事情都在“印证”并加强她这一自以为很聪明的论断。

02

老子《道德经》有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有的人总是自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东西,就像有的人以为看了某一本偏方书籍,就能给人抓药治病;有的人在小摊上买了本说是可以看相的书,就自以为自己能看相算命……

殊不知,偏方严重点是会害死人的,不接受新知,不持续学习,不断打破自己的信息壁垒,那只能产生无知的自大、傲慢与偏见。

就像当达西自以为向伊丽莎白求婚,肯定会得到对方兴高采烈、毫不犹豫的答应,不料换来的却是对方歇斯底里的愤怒与责骂。这个“高傲”的人第一次遭遇了意料之外的事。

如果不是这次的正面冲突,达西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竟然还有这种不是为了钱而结婚的女性,也还有这样一个不巴结讨好他的高贵女性。

爱,能让一个人醒悟。当达西回去自我反省后,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接下来轮到伊丽莎白被深深地震惊了。

原来,不学无术、到处行骗的威克姆,为了取得人们的怜悯,到处说自己怎样被达西欺负,最后还被不要脸的达西侵吞了自己所有的财产。

除此之外,威克姆为了得到伊丽莎白的芳心,不停地在倾诉自己的可伶,说达西怎样伤害自己,而自己表现得又是怎样的大度,丝毫没有怨恨达西的意思。

不但如此,威克姆还频频向她献殷勤。伊丽莎白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直至听信他的无耻谰言,这更进一步加深了她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

伊丽莎白就这样深深地被“风度翩翩”的威克姆给欺骗,对威克姆的好感多一分,对达西的偏见和憎恶就深一分,两人的关系差点变得势如水火,不可调停。

如果不是达西的告白,两个人发生正面冲突,达西反省后的道歉,两人才渐渐开始打破自己的偏见。伊丽莎白差点就因为威克姆为人“心地善良”,对自己也好,就嫁给他了,同时也让自己一生的幸福葬送于此。

看过不等于做过,做过不等于会做,会做也不等于明白其背后的原理。

人的耳朵眼睛往往是会骗人的。你所看见的,未必就是真实的;你所听见的,同样也未必可靠。

唯一真实的,是你的心。心有多纯粹,感受到的就有多真实。因为,少了很多的无知偏见。

后来伊丽莎白自我责备说,她之所以会做出这种蠢事,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事实证明:

“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见又比无知更可怕。

正如作者简·奥斯汀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就给出了人们常见的偏见。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伊丽莎白的母亲贝内特太太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因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厢情愿的幻觉之中,每遇到一个“有钱的单身汉”,她便要将其视为自己某个女儿的“合法财产”。

因此,也正是这样,贝内特太太对于那些向自己献殷勤的男士表示好感。就像威克姆,表面上客客气气,绅士风度十足,私底下却把她那天性贪玩的女儿莉迪亚骗得团团转,而她竟丝毫没有察觉,还一味地认为女儿能嫁给威克姆是一种福气。

相反地,喜欢听好话的她当然对一向比较冷漠的达西就只能是敬而远之了。当她的小女儿被威克姆诱骗私奔之后,完全是达西出面,花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巨大代价才保住了他们一家的声誉。到此时,贝内特太太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达西的偏见。

03

“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

除了偏见,傲慢在书中人物的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就是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以为有钱才是门当户对。

当听到达西想要娶伊丽莎白的传言,她简直怒不可遏。她甚至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不要奢望嫁进豪门,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的两边奔走,给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他们的美满结合。

除此之外,表现傲慢的还有宾利的妹妹宾利小姐。她有着两万磅的嫁妆,相比于伊丽莎白,她觉得自己更有资格嫁给达西先生。而达西先生的表哥则直接说,没有三万英镑嫁妆的女性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

阳明先生说:“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多数的人,身上很多的毛病都是因“傲”引起的,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自己,更不会主动去爱别人。

傲慢的反面是谦虚。阳明先生指出,真正的谦虚是“非但是外貌卑逊,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真正的谦虚是由心底深处发出的恭敬,敢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能够接受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但也有一种虚假的谦虚,假装谦虚往往就是信口开河,有时候简直是拐弯抹角的自夸。

误会消除之后,达西向伊丽莎白袒露自己的感悟。达西真挚地说:“你使我明白过来,我既然认定有位姑娘值得我去博得她的欢心,那就决不应该自命不凡地去取悦她。”

从小的生活环境使得达西养成了一种“孤傲”的脾性,使得旁人看起来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的偏见也就自然产生。同时达西也有着自己对他人的偏见,他最初认为,钱就是一切。

幸运的是,经过与伊丽莎白不间断的“较量”,他也终于明白了:爱,才是一切。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不是我家年收入30万,你家也必须得有车有房。而应更加注重对方的丽质美德,有没有进取心,切不可让表面现象蒙住眼睛。

这也更加说明:没有爱情千万不能结婚。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一对爱人婚前彼此非常了解或性格特别相似,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婚后会幸福。他们往往是弄到后来距离越来越远,彼此烦恼。你既然得和这个人过一辈子,对他的缺点知道得越少越好。”

因此,在家庭中,放下争输赢、论高低、讲得失,因为所有这些体现出来的往往都是一个“傲”字。似乎只要比对方强,就显得有一种优越感,就能比对方高人一等,殊不知人与人的关系不是竞赛,而是协同共生,家庭更是如此。

试想一下,日常的交往过程中,赢了又怎样,不外乎就是证明自己的虚荣和傲慢罢了。

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正如华特·凯利(Walt kelly)的著名动画片《勃哥》(Pogo) 里的一句名言:

“我们已经见过我们的敌人了,那就是我们自己!”

(图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