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爱孩子的中国式父母

中国式父母,曾有这样的评价:他们深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甘愿付出自己的全部,他们是最辛苦的一群人。从初为父母开始,伴随着孩子成长,毕生都为之牵挂与操心,直到渐入老年走进暮年,还将余热倾心献给孙辈!

对稚嫩孩童,娇惯尤甚

为人父母,出于天性系于亲情,也是传统理念与习惯,父母对孩子倾注无限的爱,竭力让孩子享受美好的生活。从吃睡到衣着,从零食到玩具,从替孩子选择到满足他所求,足够父母忙活的!

孩子都是“宝贝”,是家庭的希望,也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甘愿为之牺牲,家人不惜为之付出,爱孩子甚于爱自己,心中寄予莫大的期望。孩子自小享受亲情的滋润,享受长辈的关怀与呵护,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

孩子出生后接踵而来的奶粉、“尿不湿”等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后期的零食、玩具等更是尽情满足孩子;高档时尚的衣服鞋子、投资早期教育启蒙、新颖别致的各式玩具都像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吸引年轻妈妈或孩子的目光。

然而,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到了培养孩子独立性,塑造品行习惯的时候,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仍停留在娇惯的层面未能与时俱进,这是值得警醒的!

君不见,五岁的孩子吃饭还讲条件,时而还要人喂;看上去该是小学生了,因未满足要求而赖在超市不走,无奈,家长屈服孩子如愿;明知孩子的非礼之举,家长却熟视无睹,想不到去及时教导纠正;孩子间发生争执,有的家长不问缘由,只知袒护自家宝贝;······

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自己当“霸主”理所应当,所获所得又是那么轻而易举,他们如何想到父母肩负的重担?如何想到家人的默默付出?又如何想到自己需要奋斗与感恩?!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人生本可以有所作为甚至闪耀光辉,可事实上并不尽然!不得不追溯到幼时的成长环境,不得不叹服那些放眼长远充满智慧的孩子父母?不得不拷问父母对孩子的爱:适当,严慈相济?娇宠,偏离常态?

事实证明,孩子成长离不开爱的滋润,但爱应有度。世俗的爱是对孩子顺从满足与过度娇惯,孩子受不得挫折、受不了委屈。如果父母是盲目无原则的爱,虽付出很多,可对孩子的成长只能是贻误和戕害!

孩子的成长要历练,需创造机会;要独立,需适时放手;要道德相伴,需及早从细微入手;要身体与心智同步发展,需着力培养好习惯,塑造品行与人格。

对读书孩子,期许有加

转眼间,孩子到了入学读书的时候,父母的爱转移到督促孩子的学业上,父母无不期望自己孩子成为最优秀的,期待他或她学业出色,鹤立鸡群,前程无量。

为了能上好学校,父母竭尽所能想尽办法。从择学校到选老师;从买学区房到求人关照;从上学接送到专职陪读;从线上辅导到线下培训;·······家长们为了孩子学业煞费苦心,省吃俭用搭进老本,一心指望孩子学业能迅速攀升,一心指望能如愿升入名校!

不少家长只认升学一条道,期望孩子学业出色超群,为自己争光为家庭增色,有的以为有钱就成,不惜代价盲目“投资”!为孩子“补课”花巨额开销,为孩子学业去操心劳累,为孩子“不听话”而恼怒焦虑,·······让不少家长压力山大,让不少家庭失去欢乐,让不少父母陷入迷茫!

有的孩子天资平庸,却硬要出类拔萃,希望通过施压或投资实现;有的孩子懂事上进,父母却看不到、不满足,不断提高要求,毫无止境索求;有的孩子因考试失误,父母马上“多云转阴”,责备埋怨不止;有的孩子平时散漫惯了,家长却熟视无睹,还指望考试出现奇迹。

有的父母当年学业未能如愿,早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不容孩子有丝毫闪失;有的父母抱有某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优秀,胜于同龄孩子是理所应当,稍不如意,马上怨天尤人。

孩子学业的进步或提升是有条件的,也是需要过程的,绝不是如你所愿一蹴而就,并不像治病服药能速效灵验。况且仅以考分衡量也有失科学公允!有的孩子学业上早已“负债累累”,真很难补救;有的孩子差在哪还没弄明白,却一味施压;有的孩子有兴趣爱好,家长却疏于引导培育;······

人的天赋各有不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对于读书的孩子的期许要适当,要化为孩子内在的追求。只要有上进心肯努力,只要有自身的优势或特长,只要他品德与习惯良好,即使学业不领先,终能显身手有作为!

教育培养读书的孩子,宜尽早去抓,从习惯开始,相信“身教重于言教”,率先做好榜样,营造读书氛围,勤鼓励多引导。让他明白读书求学本是他自己的事,不是为父母,也不是为老师!

适当降低学业的期望值。重视品行修养,发展兴趣爱好;要多看孩子的优点,不盲目攀比挫伤孩子自尊,引发亲子对立情绪;要重视心理健康,保持活泼阳光的心态,不可让孩子内心长期受压抑。

学业有成固然值得庆幸,但不能“一俊遮百丑”,不能削弱人品道德方面的要求。学业不够理想,只要人品好,有一技之长,照样拥有灿烂的前途,活出幸福的人生!愿孩子正读书的家长摆正心态面对实际,可以有向往有梦想,但不必过于期许。

对成年子女,操劳依旧

按法律规定,父母把孩子养育到十八岁成年,就已尽到自身的义务,可以放手,人生之路靠孩子自己去打拼了。可中国式父母感到不放心,认为还没到脱手“松绑”的时候,感觉孩子还小不能独立,且自己还有为孩子奉献的能力,岂能贪图安闲?

孩子的学业深造、孩子的称心工作、孩子的婚恋大事等,离不开他们的操心、帮助和支持。一般孩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差不多就到谈婚论嫁的时候。这又成了父母的心头之患,尤其是为儿子娶媳妇更让父母操碎了心。

“买房买车”是现时结婚必须的配置,及至婚期,女方或借机“狮子大开口”狠狠打你一耙,且毫无商量余地。儿子结婚使得普通家庭费尽全力去支撑应对!否则,觉得自己没面子,更对不起儿子。

到此为止,按照传统观念,作为父母已完成养育儿子的责任!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天命至花甲之间,到了自在轻松、保养身体、安享人生的时候了。

现实绝非如此!好像已成习惯,少了忙碌就不舒服似的,父母到了退休享福的时候,他们还想找事做挣点钱,一方面为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另一方面也为儿孙继续发光发热。

随着孙子的出世,为减轻儿子儿媳的负担,祖辈荣幸地加入“再就业”大军,他们义无反顾地担起照料孙子的重任。不仅是协助,他们当的是免费的家庭保姆;不仅是担当对幼儿的抚育之职,又顺利跟进孙子入园入学的接送任务。

祖辈们秉承居家美德,生活精打细算,吃穿节俭简朴,病痛不适忍耐。他们想的是子孙发展有为,盼的是家庭幸福兴旺。逢年过节,合家欢聚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刻。为了筹备,为了子孙吃的开心,早让年老的父母操心忙碌好一阵,从菜肴的采购清洗,到烹饪蒸煮,再到餐桌共享,最后收拾“阵地”,这当中饱含着父母多少辛劳多少爱!

中国式的父母就是这样甘于为子女辛劳奉献一辈子,而忘了谋划和享受自己的幸福人生!及至孙辈长大,“获大赦”之时,已到古稀之年,体质健康者过几年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可有的已疾病缠身,有的生活需人照料,有的已不幸离世了。

父母为孩子的艰辛付出,与实际收效存在落差,也与孩子的心中所愿不尽相同,与自己的人生幸福明显背离,甚至因付出过多的“爱”,适得其反,导致人生遗憾或家庭悲剧。这样做中国式父母,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改进吗?

对幼童的爱,少一点娇惯,多一点自立;对孩子学业,少一分期许焦虑,多一分自主奋斗;对成家后的子女,少一些勉力支助,多一些责任压力,就多一些轻松自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