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剑译作——徐志摩《再别康桥 A Second Farewell to Cambridge》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quietly I take leave
just as I came quietly
gently I wave goodbye
to clouds in western sky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the golden willow by the river
is a pretty bride in the sunset
the gorgeous image in the waves
gently ripples within my heart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the grass on the river sludge
tenderly sways under the water
in the gentle waves of Cam River
I'm content to be a water weed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that elm-shaded pond
is not a clear spring
but a rainbow in the sky
rippling among water plants
where rosy dreams stay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to seek a dream?
I take a long punt-pole
upstream to greener grass
the starlight fills my boat
I sing in splendor of stars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ut I could not sing high
for silence is the music of farewell
summer insects also keep silent for me
tonight Cambridge falls into silence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secretly I take leave
just as I came secretly
gently I wave my sleeve
taking no cloud with me

译于2007年1月24日。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几年前,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此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

       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

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

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

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

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

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歌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诗歌语言清莹流丽,音节抑扬合度,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可以说是“三美”俱备,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堪称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