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被粽子月饼耽误了的电影公司

每逢端午中秋农历新年这些传统节气,就是各大“中华老字号”们的疯狂营销季。
团圆相聚之时,觥筹交错之日,离不开亲人故乡,更离不开美食远方。
而这里面,有一家老字号,用广告电影的模式,完成了很不同的营销出圈洗礼,如今,它正在为上市做最后的IPO筹谋,也在2021年的中秋,把那些天天想刚起来的直男们,搞软化了……
五芳斋,一家被粽子月饼耽误了的电影公司。
如果你接受他们的广告片,说明你依旧是那个脸庞黯淡却内心撩骚的少年。
01
节日的营销SLOGAN要不要提?
我们软到一块儿去了
先上2021年五芳斋影业公司的中秋广告片:
一个人单超,那叫孤傲侠义,一群人围攻,那就是笑傲江湖。
今年的五芳斋,依旧没有让所有人失望,连片尾1分半的纯净广告口播,我都看得津津有味。
创意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但卖点一定是客观科学的操作,反正“软到一块儿”的洗脑,基本完成了。
这是五芳斋2021年度中秋节的整合营销概念:我们软到一块儿去了
当然也可以称它为节日slogan,短暂的使用周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其推广使用。
用一个老大哥的身份,和一众国产品牌且都有中秋营销需求的货品搞跨界联动,或沙雕,或温情,反正软糯的状态,除了口感,还有情感。
用策划的思维来解读广告,比拼的肯定不是影片的创意本身,而是系统化的思考,和专注力的选择。
中秋这个销售旺季要怎么打?
品牌曝光和促销卖货的比重如何设定?
广告投放策略是什么?
产品如何定制设计?
背后的逻辑是如何和卖点及市场对接?
……
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系统化的思考;
而在万千卖点里寻找一个“软糯”,就是摒弃大而全,专注、精确地进入市场。
在很多小商家的运营困局里,往往有一个拔不出来的bug:
总想说太多的话
总想从各个角度全面地介绍
但真实的市场竞争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告诉你,消费者的脑容量非常有限,他能记住一个卖点,已经是对品牌的恩赐了。
从这个角度再进一步思考,每一次的节日营销,我们都非常有必要去创建一个可执行、能落地的概念;
这个概念要为产品的真实特征服务,也要为市场推广语境里的社交对话感服务。
02
想成为玩概念高手?
还是成为概念的执行者?
当然,这并不是五芳斋被誉为“五芳斋影业公司”的代表作,代表作来自于2017年的《手速很快的张改花》
这是五芳斋2017年端午节的广告片,作为一个以粽子为本家的品牌,当大家还在款款深情地拍一些温馨端午故事的时候,五芳斋已经在尝试“玩端午”的乐趣了。

继续回望2018年的五芳斋中秋,依旧是软糯的卖点诉求,影业公司又搞了个80后动画片《过桥记》,看起来傻傻的文案、傻傻的画面,全是现代人的此情此景。

时尚不创造,就是不断地轮回交替。

这一条准则,放在公关广告策划领域,同样适用。

2018年端午粽子季的广告,也是一种脑洞大开的视角,想起来都很简单,还略微幼稚,但朋友们,反差萌,在社交领域,是一打一个准的策略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搜五芳斋月饼短片《走近科学》,7分钟的视频,纯愈B站风,让你又想鼓掌,又想抠脚。
有心搜集,五芳斋犹如一个影视基地宝库,短短几年时间,围绕几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气,不停地拍着小短片。
当你看着这些短片的时候,你都不能准确地称之为广告。
有沙雕视频的质朴,有神经质社畜的脑回路,有画质堪忧的复古心思,也有制作精良的好莱坞手笔……
而五芳斋背后的合作者,是“环时互动”,这早就不是站在标准广告体位上的传统公司,而是一家基于受众洞察,整合多种创意方式,聚焦社交网络,协助品牌和产品扩大其社会化影响力,以创新为生命线和竞争力的新形态传播公司
洞察、传播、社会影响力、社交网络、创意方式……
这样的关键词,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品品牌市场。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去分享一支无内涵、无互动、无话题的三无广告,大众只愿意分享那些有趣、有料、有道理的三有内容。
传播,主动的传播,才是制造影响力的奥义。
好的商业传播,是为商业品牌服务的;
而略显文艺的传播,是很多创意人的孤芳自赏。
在玩概念这条道路上,依旧是艺术与科学的并存体,商家付费拍这些玩意儿,最怕的是脱离品牌和产品本身,成为创意人自嗨的得奖作品练手工具;
创意人也要深刻自查,避免成为那个不落地的伪文青。
03
当你成为了别人的期待
如今的五芳斋,被冠以“影业公司”的名号,看起来是褒奖,但背后裹挟了一份“期待”。
当我们因为外界的光环,营造的社交身份感而喜欢上了一个品牌后,期待值随之产生,期待,是一把双刃剑,让你生,也让你死。
所以很多正统的广告人,绝对要回避一条路径:
避免为受众营造某种期待
因为这样,就可以持续的按照行业套路,基础方法论,去不停地复制产出、培训徒弟、接着收钱。
诟病的,也就是那些看起来科学的套路,让人失了兴趣,转身弃你而去。
用套路和非套路来区分,广告内容行业就分出了不同的阵营门派,有一心想干大的公司,几十号创意流水线工作者,比如华与华,用核心套路和方法论,做套路标定的商业客户;
但更多的还是地方阵营中的小而美公司,几个人就是一个战队,比如小马宋,用定制化的洞察思考,做套路外的商业客户。
与人相挂钩的服务行业,最难是标准化,因为众口难调,而最容易也是标准化,因为只要会搞营销,就是老子说了算。
大家,就在这血洗的江湖里,抢占着自己的生态位。
时而自我,时而癞皮狗。
如果你是一个品牌,你是想活成别人的套路,还是别人的期待?
我的回答,带着人性的思考:
你是怎样的人,就会去做怎样的事。
如果你细心探究,就会发现很多做创意产业的人,都熬不过35岁这道坎;太多的设计、策划,因为无法承受加班太肝、头发太少的噩梦,都梦想着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拿着攒了十年的工资,去做了一个叫做“小店”的作品。
作品,有时候经不住商业的敲打,太梦幻了;
生意经里,活下去比怎么活更重要,抄竞品比超越竞品更重要,每个行业,都需要从咿呀学步的婴儿时期开始,这也是谁都逃不过的宿命。
在职业的曲线跨越里,我从来不建议身边人跨行业,因为积累的势能来之不易,而具备迁徙能力进驻新行业的人群,少之又少。
最后会发现,跨行业的人,要么想好了从一个小白干起,要么就是没有认清自己,错把年龄当资历。
职业如此,商业同样如此。
做生一定不如做熟,虽然有时候看别人风生水起的样子,确实相当焦虑。
与其徘徊于选择的两难,不如坚定地守好自己的“期待”。
我一直相信,人类活下去,是需要赋予期待值和意义感的,如果今天都能猜到十年后的结局,好多人的人生,都会在牢固里坍塌。
月饼糖分重
减肥请当心

📹  633@大野633

📷  老孙@牧野笙

大野WLarge

内容营销行业的独立联盟,去链接设计师、摄影师、导演、商业主理人、营销人、媒体人、文案策划等有趣的人群,致力于商业内容传播的生产服务。

大野到底是干嘛的?一键到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