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瘤子”哪去了 这是...

说好的“瘤子”哪去了
这是一个59岁的男患者,因为上腹部不舒服3个月,到医院就诊,医生给患者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在贲门下缘胃底处,发现了一个直径大约1.3cm的隆起病变,表面粘膜光滑,颜色和周围一致,使用活检钳轻轻推挤,发现这个“疙瘩”还可以轻微移动!根据这些特征,医生怀疑这是个粘膜下隆起病变,按照梁宝松教授科普的说法,这个地方的胃壁有四层,从内向外,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如果拿房屋的墙壁做对应的比喻,从内向外分别对应着涂料层、泥巴层、砖头层和外涂料层。根据经验,这应该是个直径大概1cm的瘤子,就长在泥巴那一层。
既然是个瘤子,长在胃里边,还是间质瘤比较多,间质瘤属于半良半恶的肿瘤,原则上应该尽早切除治疗,原来这样的瘤子,都需要外科开刀或者腹腔镜把瘤子连同胃壁一起切掉,而现在,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方法,可以通过胃镜,先用注射针在涂料层砖头层之间注射生理盐水,再用电刀切开涂料层,使用电刀分离瘤子,就像是挖土豆一样把瘤子挖出来,再把瘤子通过嘴巴掏出来,最后用钛夹把创面封闭,就既切除了肿瘤,还不在腹壁开口!
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可是,当于光教授在患者麻醉达成后,顺利插入胃镜的时候,却瞬间懵掉了!那个很明显的隆起病变不见了!它会跑到哪里去呢?于主任在脑海里快速思考着:1.术前诊断错了?再认真查看术前胃镜报告,不可能,病变明明摆在那里;2.会不会是麻醉之后肌肉松弛,失去了肌肉收缩的支持,病变不明显了?有可能;3.会不会是充气量过多过少,影响了隆起的高度?这个不能除外。于主任一边调整胃内的空气量,一边注意观察,还是看不清楚!唉,如果这时候有个超声胃镜该多好啊!通过超声胃镜探查,我们可以清除看清胃壁的层次结构和胃周围的情况,可是,事不凑巧,当时真的没有超声胃镜!
就此打住,放弃治疗?患者需要花两次钱,再受一次罪!根据经验,于教授有把握确认那个病变还在那里!于是针对病变区域改行部分食道贲门黏膜剥离后,反复寻找瘤体,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隐藏在第二层内的瘤子终于原形毕露。于教授遂行套扎吸引圈套器电凝切除。瘤体包膜完整,术中一滴血都没出...[呲牙]
手术做完了,瘤子也挖出来了,直径1.2cm,并且把掏出来的瘤子送去做病理检查验明正身了,可是,回想这个病例,大家会有什么体会?医学最大的魅力是不确定性,最大的困惑也是不确定性,疾病诊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还是觉得,多一些手段,比如,具备了超声胃镜,我们的工作就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打好基础,具备很好的系统性临床思维,有时候也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大家说对不对?于光医疗集团 于光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梁宝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