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劳十章之翰池遗事

思劳镇,位于云浮市云城区东北部,是云浮地区一个历史底蕴相当深厚的古镇。本辑“思劳十章”系列文章,就为大家详细分享思劳镇的历史沿革及人物传奇。

第八章:翰池遗事

陈翰池,是民国时期思劳籍的著名实业家,他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的生平事迹,至今仍在当地广泛流传。

陈翰池(1879——1957),又名陈成,今云城区思劳镇冲坑村人。陈翰池少年家贫,只读了两年书就辍学,十六岁到佛山做锯木工人,由于诚实、聪颖、好学,受到老板赏识,当了五年工人后,老板支持他在禄步办起友和桂皮庄,专门经营桂皮生意。在陈翰池的苦心经营下,生意蒸蒸日上,业务不断扩大,先后创办和经营梧州公栈桂皮庄、梧州志成锯木厂、广州泰兴和机械锯木厂、香港志成机械锯木厂、澳门谦源炮竹厂、肇庆新街万和隆日杂商店、粤桂港澳万和隆运运输公司、安达运监公司等实业,成为当时云浮县有名的实业家。

有所成就后的陈翰池,一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1938年投资家乡兴修东、西水利工程,解决冲坑一带十一条自然村两千多亩受旱农田的灌溉问题,同年,捐资修建了冲坑至古律的新桥、冲坑往白诸的河伯桥、冲坑通大湾的头播河桥等三座桥,还捐资兴建了思劳往腰古墟途中的金岗岭茶亭。陈翰池更加热心家乡的办学教育事业,1942年为云浮中学捐建教室一间,1943年捐建云浮西山中学(今属阳春)教室一间,捐建腰古蓉华中学教室一间,1946年牵头在家乡冲坑办学,组成建校筹委会和校董会,担任董事长,经三年努力于1948年建成占地十一亩的冲坑学校新校舍(崇学堂),该校有八个教室、一座教室宿舍和一座西式礼堂,全校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陈翰池每年捐献稻谷五千斤作为学校奖学基金,实现学生入学不收费,并向学校捐赠图书一万册。1957年,陈翰池病逝于香港,享寿七十九岁。

如今,斯人早已逝去,然而他的精神与事迹则永世流传,他当年在家乡的建设至今仍然流惠让当地,因此,他在思劳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周业锋

图源:云城发布

(0)

相关推荐

  • 叶仲桥国画作品展

    叶仲桥作品<万紫千红总是春> 展览现场展出了叶仲桥山水.花鸟等题材的创作与写生作品.来自广东云浮的他,致力于表现云浮"石都"的风土人情,他在现场表示,"希望把 ...

  • 福安潭头走单骑,西坑不坑虎岩奇!

    福安潭头走单骑,西坑不坑虎岩奇 (手机随拍) 近日天气如预报一样精准,淅淅沥沥的一夜雨到七点说停就停,只是我之前对天气预报不太信任,直到天上映出一片阳光才去收拾行装,因此到九时后才出发.不过,今天天气 ...

  • 恭喜!云浮2镇入选省级试点名单,是你家乡吗?

    近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 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地区名单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新兴县天堂镇正式入选 省级城乡融合试点地区(中心镇) 一起看看有哪些试点地区 来源:云浮市发展和改革局

  • 西桥南童年往事

    观兖州 知天下 西桥南童年往事 江庆崙 人总有些童年情节,童年是人生的一片净土.二十年的职场生涯忙忙碌碌,不知不觉把我推进了不惑之年,有时真想远离尘世的浮华.古人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 ...

  • 【我的乡情153】王俊林:杨桥那一抹景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杨桥那一抹景 王俊林 暑期携故友驱车乡下,触景生情,滋生多少儿时的怀念.看着那土宅,那桥,那竹,是多么的亲切,令我情寄乡里,回味悠长. 土  宅 顶着烈日,我们想在屋檐下暂歇片 ...

  • 刘贤生专辑| 潘田诗词歌赋

    (搜集整理:向古令) 刘贤生 丰顺县潘田镇华亭下坝村人,1948年5月6日生.曾任潘田公社文化站专干.潘田镇委办公室主任.副书记.潘田镇镇长等职,现居珠海. (一)潘田四时咏 春晨 满目烟波绣山村, ...

  • 远古遗事

    上文最后这几句是讲一些远古事迹: 1.人们深信的中子星一勺就有亿万吨,却不相信太阳可以化身为金乌.后羿射日. 2.法天象地,天罡地煞诸般仙术,可以高巨万丈,也可以渺小如蚁.壶虽小,但壶中别有天地.夸父 ...

  • 同学情|回家乡时,他说带我去看看她吧!

    他回到家乡喝酒 因为是同学的儿子结婚 坐在一席的 也都是同学 酒酣正热时 他说总觉得少了一种 还有同学没来的气氛 美女同学说某某没来时 他说 嗯,正是她 记得上初三时 他就坐在教室的中排位置 而她就坐 ...

  • 家乡之美——田坑水韵

    家乡之美——田坑水韵

  • 李兰娟的家乡母校今焉在

    一龙镇万虾,幽兰自芬芳. 当身着白色战袍的抗"疫"女帅李兰娟现身在银幕上时,仿佛重见在黄天荡抗金的护国夫人梁红玉亲执桴鼓的一幕,给无数处于灾难之中的武汉市民带去战胜瘟疫的勇气,也令 ...

  • 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下)​

    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下) 文/田园时节雨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桥盟村集体经济也开始好转起来,决心再另选地址,建一所上档次高质量的教学楼. 原来的第二所学校因距村庄较远且偏僻,学校校舍也比较陈旧老化,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