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街】海豚来访大青洋

大青村 位于宁海长街镇西南部、三门湾畔、胡陈港东岸,大青山、大虹山、大旗山三山环抱,由大青、上堍、洋加田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655户共2035人,其中党员64人。村耕地面积2980亩、山林600亩(有毛竹、板栗、香樟、杉木等)、果园747亩、淡水养殖水面1200亩。主要从事柑橘种植、水稻种植、淡水养殖等,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明末清初,大青山就有人居住,时称下岗山,先有蒋、冯、蒲姓先居,打渔开荒、筑墩晒盐为生,后又有祝、胡、童、竺、陈等姓相继迁入,现有28个姓氏聚居。

01

海豚来访大青洋

一条宽阔平静的湖港,静静地流经大青村西岸。这一段湖港,村民称之为大青洋。

从前,每年中秋,成伍结队的大鱼从东海游进大青洋,满洋都是。数百头大鱼欢快地在洋面游动,潇洒优雅地摆舞着鱼尾,溅起点点浪花,自在嬉戏。大鱼大的像三柱帆船一样大,小的也有牛样大,它们来访,所有渔船都避之三舍,以免被撞翻。神奇的是,它们一年中只在中秋那天涨潮时涌进来,第二天退潮便集体游离了。

这种大鱼被青珠、前横、龙浦、沥头一带的老百姓叫作“海猪”,站在岸上远远望去像猪的模样,其实是海豚。老辈人说成群的海猪每年中秋一次进五屿门,经大青渡、沥头渡,到海头村东面小山脚有个叫红岩洞的地方,朝拜猴王大帝,向红岩庙集体点头三下而后离去。洞里有一个清凉的泉眼,汩汩流淌出乳白色的山泉,后来洞外扩建成猴王大帝庙,如今犹在。

为什么海猪会向猴王大帝朝拜?想必是海猪到了每年一次的产卵期,这里有胡陈溪排出的淡水,相对外洋的海水,咸度低些,水温高些,适合产卵。

老辈人还说海猪由大青洋的花莲柱(类似马胶鱼,但肚子大些,长40公分左右)管着,花莲柱上窜,海猪也上窜,花莲柱沉入洋底,海猪也紧紧跟随。如今想想,可能是海猪视花莲柱为美食而拼命追逐。

来源网络

那时,站在大青山(西濒大青洋,最高点海拔39米)东面山脚的土墩上,能看到黄鱼、带鱼游过。大青村4个生产队的8艘渔船,驶入大青洋,撒网捕鱼,东海野生野长的海鲜,满篓满筐地抬进村里。村民生活虽然不富裕,小海鲜却是满盆满盆煮着吃、烤着吃,吃不完的黄鱼、带鱼晒成鲞。

大青渡,宁海、力洋去长街的交通要道之一。大青渡埠头有三间矮平屋,遇台风,或天黑,过路人会向屋主郑家人讨个住宿:“郑家人,你屋里让我住一夜好伐啦?”郑家人经常让过路人白住白吃白喝。退潮的时候,附近的孩儿们相约去抓小虾小蟹。

台风季涨潮“做大水”倒塘,时常把这一带庄稼淹没、房屋冲垮。1956年“做大水”,大青人纷纷逃到大青山上,冯全军那时刚好2岁,他父亲刚把他从床上抱起跑出家门口,墙壁瞬间倾倒,差点没命。

长街境内无大河长溪,咸不能御,淡不能蓄,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堵港蓄淡,1973年10月,县里组织在大青洋上游建造大水库,在明港洋、大青洋两岸筑堤,动员力洋、长街50多个村庄的村民参与动工兴建,并把村民编成连队,每人每天可分到3角工钿、半斤米。村民们住在工棚吃在工地,干着最劳累最危险的苦力活,炸石、打石、运石、挖泥、挑泥、拉泥······他们以苦为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自家屋里变得安全、宁静、美丽”。

大青人曾向县里申请命名为大青洋水库,当时的县革委会主任应四官将“大青洋水库”命名上报省里未获批,省考察队认为这条围筑的淡水港源自胡陈乡胡陈溪,源头在胡陈的红岩洞(归云洞下面20里处),故最终水库命名为“胡陈港水库”,于1979年建成,内陆港长14公里。此后,大青洋改名为胡陈港

胡陈港围堵后,就再也见不到海豚贵客一年一度的热情来访。村里的年轻人不相信,认为老辈人讲的是神话,可确实是老辈人亲眼所见。

村傍胡陈港,大青人不用出海讨生活了,他们围塘引水,转为种植养殖,塘里养南美白对虾,还种上芦荟、水稻,房屋再也不会被“大水”冲毁。

胡陈港除了灌溉,还可投入养鱼,成为垂钓天堂。沿着胡陈港一路向上,您会邂逅户外运动激情,比如全国排名前三的滑翔基地,40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80公里的山地自行车赛道,有自驾车露营活动区、草坪露营区、竹林露营区等。

大青村现民居

口述 | 郑娅云    执笔 | 飞红

(郑娅云,大青村人,16岁任村会计,1993年-1999年任大青村书记)

02

刀枪庙庇护义兵

一座古庙,位于大青洋东岸、大青山龙口西山嘴,始建于1695年,距今三百多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占地面积500平方来,素为大青村及周边村民敬神之场所。

古庙不大,称谓较杂,老百姓喊刀枪庙、躲债庙、哆斋庙、大青庙。

相传,民族英雄张苍水被捕后,有几位义兵败走至当时还是悬水岛的大青山后背,正逢清兵大肆搜捕,义兵无处躲藏时,有一老翁将他们引到一小庙中,叫他们换上民服,并把刀枪、军服丢到井中,推上井盖,又叫他们乘上老翁的小船逃出海去。

因此,代代口口相传,称这座小庙为刀枪庙,井为刀枪井,井址尚存。

又称躲债庙。以前穷苦人家最难熬的是过年,债主除夕要债,穷苦人家过年如同过关。但皇帝封了正月初一不能讨债,也不能抲赌,到民国时期也如此。每年除夕夜,有戏班在这座古庙里通宵达旦演戏,附近欠债穷人就渡洋躲到这座偏僻的古庙,熬夜看戏。庙内备有炊具、柴米、油盐等,躲债人可自己动手做饭。

躲债庙是老百姓的戏称,此庙正宗叫法为哆斋庙(古写哆嚌庙),专为救助海上遇难者所建。这样的庙都建在海边靠山的地方,供遇海难而脱险上岸的难民挡风遮雨、御寒避暑。三百多年前,大青山周围一片汪洋,先民出海航行作业的船只经常会遭遇不测,这座庙庇护着“海归”的难民。

2009年,因庙宇破损由信众捐资重修,庙内白鹤大帝及诸神像均重塑而就,政府批庙名为哆斋庙。

此庙早时叫大青庙。据传,以前海盗上来抢财物,都要经过大青洋东岸的大青庙,庙内所奉的主神即宋高宗封的“灵显威烈昭德仁济王”赵炳,也就是白鹤大帝,远远看到有海盗船开来,就骑着白鹤在庙前“赖家墩”点起神奇的红灯,通知乡邻们海盗要来了,保护好财物和乡亲们的安全。

大青村、下堍村、上堍村以及对岸前横村、小青村,只要看到“赖家墩”点起红灯,都自觉地做好防海盗准备。海盗上来,不是被抓,就是抢不到财物。后来,海盗只要看到庙前红灯闪烁,就不敢前来。

乡亲们为了感谢赵炳王,就建起庙宇,塑造白鹤大帝神像,并有娘娘、太子、文武判官、土地公、土地婆作伴。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举行庙会,年复一年,至今香火不断,深得大青洋两岸村民崇拜。

口述 | 冯全军  郑大云     执笔 | 飞红

(冯全军,现任大青村书记)

03

两担银元换平安

童家,这个小自然村坐落在大青村的东南方。之所以叫童家,那是因为解放前这一带的土地都属于一个叫童达元的传奇人物。要说他家的地由哪至哪,没人跟你细说,只会对你说,看吧,他家的地,你的前后左右,眼光所及之地,全是童家的。

童达元的祖先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的爷爷这一辈,因为生活所迫,离开故乡前童,流落到大青这个村子。兄弟三人靠着木工手艺糊口。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日益精湛的手工活,停下了流浪的脚步,娶妻生子,扎根在这个小村子里。勤劳、节俭的祖辈把从牙缝里省下的钱拿来买了土地耕种,农闲时节人人称颂的木工手艺可以大显身手,到童达元出生时,家底丰厚,已拥有土地上千亩。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了余钱,长辈就挖空心思培养下一代,进私塾读书。童达元很聪慧,也很努力,没有辜负长辈们的期望······成了远近闻名、学识渊博的名人。

成年后,担任了山头乡的乡长,同时兼任山头学校的校长。先后娶了妻子,纳了小妾,妻妾都给童家带去了不菲的嫁妆,不少的陪嫁田地,这一切更是壮大了童家的实力。建四合院,养高头大马,建炮台……童家的财力引来了他人的妒忌,不幸的事在他儿子周岁生日的那一天降临。

那天凌晨三四点,三门那一带的海盗乘船而入,在内奸的指引下,直奔他家。睡梦中惊醒的他来不及躲进炮台,被破门而入的强盗逮住,同时也将堂弟绑走。强盗们担心动静太大,引来攻击,绑走两人立即撤退。

兄弟俩被强盗抛在小岛上吃尽了苦头。想从陆路逃跑,没门!困在小岛上的人没有船,哪里走得了;想从水路走,没体力,没能力!堂弟在逃跑中被子弹击中当场死亡,童达元被打伤逮住,强盗割下他的耳朵,寄回童家。为了赎回童达元,三代人积攒的银元被掏一空。整整两担的银元终于赎回人。

大青村平海寺

经此打击,童达元明白积攒的钱财太让人眼红,不如散尽钱财换来生活的平安。他见村子里的人去力洋前横行路坐船不方便(胡陈港对岸的),便掏钱雇人用青石板铺了一条通往渡头的一条路;他见村民去山头的路泥泞,雇人铺了一条石子路,方便村民出行……有舍就有得。童达元的大方豪爽人人称颂,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三教九流都有他的好兄弟。

土改前,友人告知国内形势严峻,最好收拾行李去台湾。他听从了劝告,但是他错估了形势,舍不得抛妻弃子,离开宁海去了上海,以为这样避一避风头会没事,结果在上海被捕入狱,病死在牢中。

家中的妻儿,秉着祖先的勤劳和智慧,经历文革劫难,改革开放,家业在慢慢复兴中。其玄孙童伟钿在浙大毕业后,赴加拿大留学,四年间硕博连读,毕业后在美国佐治亚州大学任教。

文 | 冯梦亚

(故事讲述的是冯梦亚大姐夫家的兴衰史)

04

英魂长守大青山

大青村的一位象山籍老头病逝,双脚腐烂,村书记为他处理烂脚,为他套上崭新的寿鞋,让他干干净净地走向黄泉之路。那是50、60年代的时候,大青村里每逢无儿无女的孤寡老头辞世,都是村书记给逝者净身更衣,召集村民为逝者装棺入殓,将逝者体面地入土安葬。

一位孩子,7岁时连失三位亲人---父亲、5岁的大弟和3岁的小弟相继病逝,13岁时失去娘亲,村书记作主将孤儿寄养在一位村民家中,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成为全村的孩子。孩子年满18岁时,村书记又作主分给他一间屋子,让他自立门户、自力更生,并带在身边培养。这位孤儿名唤赵启根,后来担任了村支委委员、山林队队长,兢兢业业报答村民们的再生之恩。如今83岁的赵启根,身体硬朗,在谈到这位村书记时,他说一辈子都感激不尽。

这位敬老爱幼的亲民村书记就是胡余官。胡余官(1918-2006),从小家境贫寒,土改后成为村干部,1954年入党,即任大青村第一任村书记。

50年代的大青村只有136人,16户人家。村民们住着茅草屋,以大头菜、番薯、南瓜等杂粮充饥,凭仅有的布票、粮票、肉票过日子。村前一条中心路,碎石板拼凑铺成,宽40公分,只容一人通过,碎石板路的缝隙毛稗杂草丛生。

60年代,中国开展了一场农业学大寨运动。胡余官也想改变村庄面貌、带领村民脱贫,他指挥三连队养兔、养猪、养鱼、种桔、种梨、种桃。1967年,胡余官带着1位技术员,漂洋过海、翻山越岭赴黄岩学习种植柑桔技术,那时候徒步出县,路途非常遥远而辛苦。回来后就在自家田地搞上试验,历经3年,终结硕果。当他将澄黄饱满的柑桔整篓整筐地摆在村民面前,大家品尝后,开始相信大青的土地上也能种出甘甜的桔子。胡余官天天对着广播室里的话筒,不厌其烦地传授柑桔种植技术,村民们搬来板凳排排坐着认真听讲。几番推广后,全村共种上2000多株柑桔,种了毛竹100多亩。

大青村这些桔子、毛笋、桃子副业年售销总收入达1万元,在60、70年代,算多了,胡余官的功劳非常大。电灯吧,大青乡都没接,大青村率先接上了。1970年建成了大会堂。那时,全县都来参观学习大青建设,县里还奖励村里一台大大的反射电视,全村老小都到大会堂去看电视。

有收入打底,村班子商定,胡余官规划筑路,冯中保(山林队队长,逝世后由赵启根接班)负责放岩、采石、运石。不久,狭窄的中心路扩建成机耕路可通车,田间小道可供手拉车通行。大青至山头、大青至农场通村公路与力胡线及沿海南线公路相连接了。

1975年,胡余官规划建造大寨屋。钱款、货船、泥工、木工都由大队出的,打石头、运石头村民们齐动手,有梦想才有动力,他们如燕雀只为筑一个牢固而温馨的小屋,全村村民都从茅草屋移居到大寨屋。

1979年,大青村形成了三大主产业种植柑橘、水稻和淡水水产养殖。

大青村稻田

胡余官退二线后,即不成绊脚石,也不闲来无事,继续支持新任书记陈校青,主动提出掌管山林河港副业、贫下中农教育工作,还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他从茶山林场运来树苗种植在大青山上,终日以山为伴、以林为友,朝赏胡陈港风光,暮看大青山松涛,直至89岁寿终正寝、安详离世。出殡那天,自发前来送葬的村民足足延绵了2里路。

40多年过去了,大青山上500株松树依然默默守护着老书记的英魂和梦想。

口述 | 赵启根  郑娅云     执笔 | 飞红

·  第14 期  ·

【 走 进 长 街 】

编辑:飞红

摄影:山水尤、濯清涟

审核:东南风、浩海紫烟

采访时间:2019年7月6日

长街镇 、文化宁海联合出品

(0)

相关推荐

  • 【莫颜】陕西电影《雏凤新声》,感人!

    文/宋九成 4月2日上午,做为春光灿烂影业有限公司的特邀嘉宾,出席了该公司参与联合拍摄的陕西题材的扶贫电影<雏凤新声>首映式,观看了这部感人心肺的现实农村扶贫题材的好作品. 影片一开始首先 ...

  • 90后“荷花王子”的兴村之路,从打工仔到村支部书记的完美逆袭

    记者 蹇佳伶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陈佳 何波采摘太空莲蓬 绕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合川区三庙镇戴花村,初见何波,记者有些许惊讶,这个相貌俊秀.身材纤瘦的年轻小伙子竟是干农业的,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莲 ...

  • 【纪行】遇见焦庄(散文)/王贺锋

    周末的一大早,有幸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接到县作协田主席的邀请,随作协几名骨干作家到西平县焦庄乡参加采风活动.清晨的天,一直细雨绵绵,却丝毫没有阻挡所有人的兴致. (一)高庙 车出了城,一直向南驶去. 大 ...

  • 【长安村落】——郭杜街道五四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村原位于新韦斗路与西户路十字西北角,由尚村.刘家村.东高庙三个自然村组成.2010年,有5个村民小组,342户,1205人. 尚村,有老人说原名北 ...

  • 【长安村落】——大兆街道东曹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少陵原中部北端.东与郭庄.新庄相邻,南与大兆.小兆.兆寨相望,西与中兆接壤,北与鲍陂相依.雁引.韦鸣公路分别沿村南.村东北穿过,老雁引路穿越村 ...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宫庙,宁海都分布在哪里?

    妈祖是中国官民同敬.最有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妈祖信俗文化是我国文化瑰宝,妈祖信俗,是 ...

  • 我的老家在下楼

      谁不说俺家乡好 文/叶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家乡"这两个字,让人看上去特别有亲切.温馨的感觉. 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曾有过多次冲动,一心想把它化成文字,让更多的人走近 ...

  • 李珺:柔肩担重任 倾心抓扶贫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只有把百姓的冷暖需求放在心头,工作才有目标和方向.热情和动力.特别是今天获得这份荣誉,这是百姓对我的认可.组织对我的激励,我要倍加珍惜.继续 ...

  • 【扶贫故事】聂光玲:七年情深扶贫路

    ▲杨慎喜(右一)和帮扶村村民合影 11月30日,从陕西商洛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悉,商洛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山阳县漫川关镇板庙村工作队荣获"商洛市脱贫攻 ...

  • 【走进长街】海角尾闾伍山村

    作者:东南风 航拍:山水尤 伍山村位于长街镇的东部,系伍家屿.松岙.洋岭.三角塘四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总户数650户,有人口2100余人. 伍家屿 松岙.三角塘 伍山村地处三门湾畔,依山傍海,环境优 ...

  • 【走进长街】旗山烽火台

    袁伟望 旗山烽火台 烽火台明代称烽堠,清代称烟墩,烽火台为俗称.烽火台多建在滨海或近海的山顶处,视野开阔,可观察海上往来船只动静,为海防的第二道长城.山头旗山烽火台,建筑在长街镇山头村北的旗山最高处, ...

  • 【走进长街】九江:更有江村如画里

    更有江村如画里 作者:袁伟望 摄影:尤才彬 九江 九江村,位于长街镇东北3公里九冈山东麓.现由九江.东陈两个自然村连接而成.村西一脉连绵九冈山,村东一带平洋桑田水.九江村掩映在九冈山麓的绿树丛中,可谓 ...

  •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走进长街】东出宁城第一村:大湖村

  • 【走进长街】潮横海阕车岙村

    车岙古村,在长街镇东北7公里的山岙间.西北隔沿盘头一浪山与西岙村相邻,东北与象山苏岙村隔石佛岗相对.车岙与西岙.苏岙三村,构成一个倒三角形分布.车岙村处在美丽的车岙港水库库尾,村北靠后门山,村东为塔山 ...

  • 【走进长街】别有新塘一抹香

    别有新塘一抹香 文字:小包车 摄影:山水尤 新塘村,位于长街东北,由上新塘.下新塘.小龙头3个自然村组成.东临岳井洋,西依车岙港,北靠大麦塘村,南临岳井村,树木葱茏,河水清澈,瓜田连绵,海风拂面,犹如 ...

  • 【走进长街】山头:旗风猎猎山河秀

    " 故乡山川,在我心里,是一份使命与责任,无奈才疏学浅,只拙劣地描述故乡的风貌,粗浅地梳理故乡的历史文脉,为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故乡的山水,唤醒家乡的记忆,记住心中的乡愁,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

  • 【走进长街】长尾票夹富新城

    【走进长街】长尾票夹富新城

  • 【走进长街】做客新塘村

    山水尤摄 做客新塘村 · · · · · 文字:袁伟望 没想到新塘村会这么客气地接待我们. 我们提早到村里,太阳已经有些热量了,照在身上热辣辣的,有点烫.胡书记见我们到了,就直接领我们到村文化礼堂,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