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之声】茶管

我认为器物要有烟火气,需历经生活地煅烧,淬炼才能沉淀它的美。这是一种内敛的、不奢华的、不浮躁的静止而流动的美。它能让你去感觉时光从它身上缓缓流淌过的痕迹。发现器物之美!懂得生活之美!感恩并珍惜当下!

欢迎投稿并关注文化宁海投稿微信号:zcf106zcf

茶管      芦苇扬摄

此为何物?好奇者非我一人吧。

前几天,我经过城关桃源南路,见路旁置放两只茶桶,上写“免费饮用”很是醒目。蓦然忆起这里曾有一座庵堂。彼时,烧茶供行人饮用是庵里的老师太和佛门子弟用来结缘行善的一种方式。善者发愿,农闲时分去茶堂小住几日,为的就是烧一缸水,让远行的过路客有一口茶喝;为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种积德结缘的信仰。庵堂一侧摆放着一口水缸,旁竖一根竹竿,而此物就斜挂在竹杈上。

此物即茶管,“管”儿化音读作“滚”,也有人叫茶棍或茶筒,是旧时饮开水的短竹筒。笔直中空的身躯可盛满一管水,往来旅客,或爬山搲岭后,口干身乏。走进茶堂,就像到了自家院子,取下竹竿上的竹管,舀一管,咕咚咚直灌。这缸里沁人心脾的茶水,好比琼浆玉液。

张家山路廊        温馨港湾摄

据群友小西说,在她小时,父亲农闲时会去白峤港抓些鱼虾,第二天当她们还在睡梦中,母亲就挑起父亲辛苦一夜的劳动成果,翻越白峤岭头去城里换取油盐酱醋或毛线花布。其实父亲每每晚饭后准备渔网,她便知母亲第二天清早要上城里的。于是当母亲前脚出门,她便后脚跟上。半路上母亲拿她没有办法,只好催促她跟紧了。其实天还黑,这个跟屁虫小西也正好给那时年轻的母亲壮壮胆,毕竟晨雾中的白峤岭古木森森,偶有寒鸦的嘶声撕破这黎明前的沉寂,实在有些瘆人。

到白峤岭脚时她早已气喘吁吁,这时晨曦微露,隐约可见岭上大松树下茶堂一角以及微弱的烛光。心想又可喝上有着竹子清香的甜丝丝的清泉了,她便加快步伐,身轻些许。一进茶堂,踮起脚尖,取下茶管,茶管一头轻,一头重,把重的这头在清幽幽的水缸里撩几下,再沉入水下,瞬即提起,便是满满的一管。

那喝水的样子定然猴急般,又如耕罢的牛儿,畅饮了开来,全然没有女孩儿的模样。“慢点喝,慢点喝,喝多了走不动了。”喝罢,再舀一管,甩点脸颊上手臂上,凉快凉快,然而母亲就会大声呵斥,茶水来之不易,不可浪费。

这才知道了,住在她家后院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总会在那几天把自己拾掇得清清爽爽,脑后揪了个斑白的发髻,青布对襟衫,好看的布鞋上还有一粒圆圆的盘扣。婆婆又出门到茶堂烧水去了。

相见岭路廊  葱丛摄

多少年过去了,白峤岭早已湮没于荒尘古道中,城里高楼大厦林立,车辆疾驰,很少有人会徒步古道,或经茶堂去歇一歇,让脚下的步履不再匆匆,让心灵有个驻足落脚的地方。

眼前的茶桶还在,而茶堂已废弃。

那时候,宁海的路廊茶堂有很多,城南的解放南路上也有一座,一边堆放着茶堂烧水用的柴火,几条大板凳和一张四方桌,两口黑色的大水缸倚放在灶台一侧。一口倒烧好的白开水,还有一口盛放加了薄荷叶的开水。路人牛饮后坐在路堂长凳上,和其他一些互不认识的旅人谈天说地,讲讲今年白芨塘的棉花怎么样;谈谈双峰的笋干价格;聊聊海下隔(东路)的虾皮苔······在信息闭塞的年代,路廊茶堂便是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地方。

茶缸与茶管   芦苇扬摄

现下,超市小店比比皆是,琳琅满目的各种饮料随你挑选,还有谁会到茶堂去喝免费的淡素素的开水呢?还有谁会再用被无数人喝过的茶管舀水喝?宁可花钱买吃喝,喝完“啪”的一声把易拉罐扔在地上,忘了劳动可丰衣足食,先人后己,付出即快乐的道理。后来,交通四通八达,再也没人走古道,偶有驴友登山访古,遇见茶堂也是萧瑟孤寂地默立于深山冷岙或田间地头或村庄一角。曾经茶堂的存在,惠及无数行人。如今,有的茶堂被流浪者作为暂时安身之所,退出了属于它的历史舞台。

今天,我用一节毛竹脑头做了一个茶管。不起眼的茶管是一种朴素的行善精神的象征与延续!它依然在我心里永存。

文字  I 芦苇扬

顾问·朗读 I 陈一兵

视频制作 I 浩海紫烟

编辑 I 西湖雨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第 10 期

(0)

相关推荐

  • “林语茶堂”亮相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

    "林语茶堂"亮相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 平 和 君 6月8日上午,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在漳州东南花都开幕.本届茶会是第十届海峡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 ...

  • 水咸的,水淡的 | 高明昌

    文/ 高明昌 海边村,枕在东海的口子边上.只要爬过护塘,就能看见浪涛,浪涛像一道道泛着白光的城墙,吼着.跳着.挤着,拍岸而来,到了护塘后撞成了水花,它们撼不动护塘.护塘很长,边际在金山,源头在杭州.所 ...

  • 5546  一对水桶

    过去在农村生活.家里做飯,喝的水全要用水桶到村口唯一一口吃水井去挑. 家里穷得实在腾不岀三块銭就能买上的一对水桶. 更穷得买不起一个剩水的缸. 家里剩水的瓦缸还是从母亲家里拿的. 自从我把母亲家里的水 ...

  • 最古老的茶馆 成都大慈寺禅茶堂

    成都大慈寺"禅茶堂",早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就已经有了.史学家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中说:茶作饮料,唐时自江南传到北方,逐渐流行.据<封氏闻见记>说,唐玄宗 ...

  • 『养生茶』(十六)爽口茶: 罗汉利声茶

           原料:罗汉果10.余甘子10.绿茶2.冰糖10.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 【宁海之声】妙相寺古钟

    宁海有一句古老说话,嗷:"大北门个风,妙相寺个钟",讲明妙相寺个只古钟蛮有来历咯.假行勿是有个后生毛手毛脚,勿听劝教,讲勿定个只钟老早变成国宝类! 勿晓得何朝何代,妙相寺铸了一只大 ...

  • 【宁海之声】心头血块

    搬把矮凳, 听大话挈喽,快!快!快! 早回见啦,宁海城里有一份人家,主人家从小爸便故边来,姆一把尿.一把屙逐点把其带大 ,捏了手迭怕其落敖,含了嘴迭怕其烊敖,个儿便了其个心头血块. 后底,儿讨了内客, ...

  • 【宁海之声】葱丛奇遇程公碑记

    搬把矮凳, 听大话挈喽,快!快!快! 历经半个多世纪,辛亥革命志士民国陆军少将,去世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为中将的宁海籍人士,程干青的墓碑在有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失而复得. 此碑在相见岭北端梅林仇家村的古道上 ...

  • 【宁海之声】魂灵落敖类

    今明啊!搭大家讲一讲宁海话里面一句话嗷了:"魂灵落敖类",魂灵落敖是讲一个人做事干啊,思想.注意力勿集中,心啊,搭何堆去都勿晓得.介日呢,嗷其烧餐夜饭,其勒电饭煲迭水摆迭米摆迭,盖 ...

  • 【宁海之声】宁海篾作

    请点击视频欣赏宁海篾作 篾作调 黄坛篾席逐步簟 魏家矮椅张辽篮 脚箩出勒上辽岗 秧帽要算溪旁徐 糠筛米筛枧头出 扫帚筲箕张家山 宁海篾作 宁海一直流传着,"东门漓卤溚浆,西门拕棒夹枪,北门珍 ...

  • 【宁海之声】买鸭栏

    猕猴桃摘了后要施肥.听说鸭栏是最好的肥料,所以,老爸每年要买好几车拖拉机的鸭栏. 今年卖鸭栏的人又开着拖拉机在田垟畈转了. 老爸说:"多少一车啊?" "900元.&quo ...

  • 【宁海之声】乡音更亲切

    换个角度看文化 亲 切 的 宁 海 话 [ 编者按 ] 经著名诗人潘志光先生牵线,国家一级作家薛家柱先生授权"文化宁海"微信平台转载他的<乡恋>,并同意改编成方言朗读. ...

  • 【宁海之声】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薛家柱 "踏着沉重的步伐,归乡路是那么漫长--"费翔一曲<故乡的云>,唱出了多少游子的乡愁和归家的急切. 我1952年早春离开家乡,去慈溪锦堂师范求学.大清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