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的人的顽固症!巧养护(一、二、三)。出汗,内脏下垂这么养护

气虚顽症巧养护

气虚患者的居家调养以按摩、艾灸等温补疗法为主,能益气健脾、增强抵抗力。

此外也可以选择补法刮痧,不要求出痧,局部皮肤微微温热即停止刮拭。

特别要注意的是,气虚的人一定慎用拔罐。因为拔罐后,毛孔即大张,正气也随之外泄。

气短自汗

自汗,就是白天无缘无故地流汗,多为心气虚不能固摄汗液所致。

气虚的人,本来气的推动、营养、防御作用就很弱,津液还不停地往外跑,身体就会越来越弱。有的人还伴有气短的症状,一走路就气喘吁吁的。

除了气虚外,心脏方面的某些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也都容易出汗。如果总是无缘无故地冒汗,特别是常出冷汗,伴有心慌气短,或汗液发黏时,最好先去医院检查。

按揉神门穴

按摩、艾灸养心止汗

自汗气短还伴有经常感冒、脸色发白、容易疲劳等症状,可以选择艾灸神阙穴(肚脐)、关元穴(肚脐下3寸)等腹部穴位,每天灸15~20分钟。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是心经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是补益心气的要穴。

每天用拇指指腹按压3~5分钟,能缓解心气虚引起的自汗。

艾灸大椎穴可祛寒

如果气短还伴有发冷、后头微痛的症状,就可以用艾条灸大椎穴至皮肤转温,不适症状就能得到缓解。

吃点酸枣仁能缓解自汗

酸枣仁即酸枣的种子,经炮制后可作药用。酸枣仁含有生物碱、多种氨基酸和金属元素等成分,能起到宁心安神、补中养肝、敛汗等作用,对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体虚自汗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酸枣仁粥:酸枣仁10g,生地黄15g,大米100g。

做法:①酸枣仁捣碎,生地黄切小块。②将酸枣仁和生地黄放入沸水中煎煮,去渣取汁。③大米加水煮成粥,放入酸枣仁和生地黄汁,小火继续熬煮至粥熟,关火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气虚所致的自汗、失眠症状。

内脏下垂

人之所以能够摆脱地心引力,直立活动,是靠气的支撑。中医讲“升举无力”,指人的气机不能升提,内脏就没有足够的支撑力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了。一个充满朝气的人,任何部位都不会出现下垂。

而人一旦气虚,面部、胸部、腹部肌肤都会松弛下垂,更严重一点的,胃、子宫等内脏也下垂。

所以,治疗一切下垂之症,首先要补气,把元气补起来,脏器自然就上提了。

补益正气的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通过肌肉筋脉的主动收缩与被动按摩相结合,才能获得很好的防治内脏下垂的效果。

另外,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也有防治内脏下垂的作用。

内脏下垂者还可以服用西洋参丸或西洋参口服液。

按肝点改善内脏下垂先取手穴上的肝点、胃肠点、脾点,还可以取耳朵上的肝穴、胃穴进行按摩或艾灸。

无论是手上还是耳朵上,都要取肝点,因为凡是肝胆之气旺的人,全身不会筋疲松软、内脏下垂。配合脚上的相关肝胆穴位,效果更好。 防治内脏下垂的小动作经常做收腹挺胸的动作,意想头顶百会穴向上提升。

还可以做一下腹式呼吸和提肛动作,时间长了,小腹的肌肉经常处于内收状态,有利于肠道蠕动,不会便秘,还会减少腹部赘肉,使腰部变细,消化功能也会变得很好。常食黄芪、党参预防内脏下垂

黄芪山药粥:黄芪、山药各30g,薏米、大米各50g。

做法:①山药去皮洗净,切小丁。②锅置火上,放入黄芪和适量水,烧开后改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取汁。③在黄芪汁中放入薏米、大米,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④放入山药,待粥煮至烂熟时即可。

功效:黄芪是一味常见中药,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和薏米都是健脾益气的食材,气虚的人食用此粥能补益肺气。

补中益气粥:党参、黄芪各15g,白术12g,升麻、当归各6g,柴胡、陈皮各3g,小米50g,红糖适量。

做法:①将党参、黄芪、白术、升麻、当归、柴胡、陈皮放入锅中,放入适量水煎煮,滤渣取汁。②锅置火上,放入小米和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③放入煎煮汁液,小火熬煮成粥,放入红糖即可。

功效:党参、黄芪、白术、升麻、当归、柴胡、陈皮同煮,能补益中气、升阳举陷,适用于气虚下陷型内脏下垂、痔疮脱肛等。

气虚的人顽固症!巧养护(二),反复感冒这么养护,提高免疫力

反复感冒

生活中,气虚的人主要表现就是反复感冒,气温稍有变化,就感冒了。而大多数人一旦感冒发热就吃药、输液,好了就停药,过一段时间又感冒了,再吃药、输液。

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地摆脱反复感冒的困扰,还得从补虚祛寒,调理体质入手。

黄芪、党参代茶饮,补气不感冒

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黄芪和党参均属补气良药,党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的人。经常疲劳的感冒患者,不妨尝试喝参芪茶。

紫苏煮粥,防治风寒感冒

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煮成稀粥食用。

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的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精油,易于挥发,所以,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参芪茶:生姜5片,葱白5条,党参15g,黄芪30g。

做法:将材料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即可。

功效:生姜、葱白、党参和黄芪共用,具有补益肺脾、发汗解表的功效,用于体虚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头痛、胃痛欲吐、四肢酸痛、鼻塞、体倦乏力等。早晨服用,可连服7天。

家备生姜,吃出温暖

民间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而且在感冒发热时,很多人都会用生姜煮汤给患者喝,可以催汗,把寒气逼出体外。

生姜性温,吃过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生姜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能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所以,对于气虚的人来说,如果是受寒感冒,生姜是首选。

生姜泡茶:生姜5g,红糖20g。

做法:①将生姜洗净,切片。②放入锅中,加水两碗,大火烧开,加入红糖,调匀即可。

功效: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气虚所致的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早晚各1次,可连服3 天。夏天服用,可祛除体内寒气,从而防止风寒感冒。

葱姜糯米粥:生姜5片,葱白5条,糯米50g。

做法:①将糯米洗净,加水煮至将熟。②加入葱白、姜片,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生姜和葱白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用于感冒风寒证,症见恶寒、头痛、胃痛欲吐、四肢酸痛、鼻塞等。早晨服用,可连服7天。夏天服用,可预防冬天感冒。

姜苏茶:生姜、苏叶各10 g,红糖15 g。

做法:①先将生姜洗净捣烂,苏叶洗净。②共放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烧开,加入红糖调匀即可。

功效:本方具有祛风解表、温散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气虚导致的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恶心、胃部不适等。

头部穴位常按摩,感冒不反复

按摩对防治气虚所致的感冒有独特的优势,发病时按摩可调治各种症状,不发作时按摩可起到补肺健脾、固本防感的作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头部按摩手法:推、拿、按、抹。

可按双侧曲池穴、合谷穴,每穴约1分钟。

推或拿风池穴约1分钟。

推印堂穴,向上沿前额循发际至头维穴,再向下至太阳穴,反复4遍,每遍约半分钟。然后按印堂穴、太阳穴各半分钟。用抹法从印堂穴向左右至太阳穴,往返6 遍,每遍约8分钟。

除此之外,还可按双侧肺俞穴、脾俞穴,每穴约1分钟。

用艾条灸大椎穴、关元穴

穴位可选用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大椎穴、风门穴、膏肓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每次选两三个穴位,用艾条温和灸或施无瘢痕灸,每穴5~7壮。

肺俞穴上做敷贴

敷贴又称外敷疗法,将药物研为细末,用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疗法之一。敷贴的优点除了能使药力直达病灶发挥作用,还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而由表及里,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治愈疾病。敷贴疗法对气虚所致感冒的治疗效果较好。下面介绍两种自制敷贴药剂。

附桂粉:制附片、肉桂适量,蜂蜜适量。

取穴:上述两种材料研细粉,加入适量蜂蜜制成糊。每次取药糊6克,在肺俞穴上贴敷。

贴法:每次贴敷6~10小时后去掉,隔10天贴1次。大伏天起贴,到末伏止。

功效:具有温阳补肾、散寒防感之效。用于气虚的人冬天感冒,症见恶寒、乏力、腰酸等。

白芥细辛粉:麻黄、干姜,白芥子,细辛,杏仁,蜂蜜适量。

取穴:上述材料研细粉,加入适量蜂蜜制成药贴糊。每次取药糊6克,选取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等贴敷。

贴法:每次贴敷6~10小时后去掉,隔10天贴1次。大伏天起贴,到末伏止。

功效:可用于寒饮伏肺的感冒,症可见怕冷、咳吐泡沫痰、胸闷、不欲饮食等。

气虚的人常有的顽固症状(三)低血压,月经不调调理该这么做

低血压

低血压是血虚的一种表现,血虚源于气虚。

气虚了,心脏的推动功能就弱了,势必会导致血液循环的速度减缓,血压自然就下降了。由于血压偏低,大脑的气血不足,低血压的人往往伴有头晕的症状。

低血压的人往往在上臂、大腿内侧会出现压痛点,有的人甚至不需要压,也会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时候,你就可以轻轻按揉这些压痛点,从而改善低血压。

刮手足缓解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很容易引起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经常刮拭手足部反射区和耳穴,就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减轻这些症状。

按揉百会穴升血压

按揉百会穴可以益气升血压,百会穴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低血压者轻揉百会穴可以补气,升血压。

常服人参、西洋参可升血压

如果血压偏低,疲倦乏力,经常头晕,气短,容易感冒,且经常大便稀溏或排便无力,可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经常自汗、气短、心悸者,可口服中成药生脉饮,或常服人参片、西洋参片。

人参黄芪粥:人参4g,黄芪20g,白术5g,糯米100g,白糖适量。

做法:①人参、黄芪、白术切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②糯米加水熬煮成粥,放入药汁,略煮片刻,放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人参味甘、性微温,有降压作用,同时在低血压状态时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人参配黄芪和白术,能补正气,稳定血压。

西洋参脊髓汤:西洋参3g,枸杞子、桂圆肉分别10g,猪脊髓100g,盐适量。

做法:①西洋参、枸杞子和桂圆肉洗净。②猪脊髓洗净,切段,开水焯3分钟,捞出洗净。③所有食材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煲2h,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西洋参可保护心血管系统。与枸杞子和桂圆共煮汤,有补气补血的功效。

月经不调

气虚了,血液生成少了,推动力也就弱了,那么月经就可能迟迟不来,即使来了量也很少且颜色浅淡。还有一种情况,月经来了,又迟迟不走,而且量多,这也属于气虚的症状,这是因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液造成的。

这时候,女性朋友要多吃一些补血、益气、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红枣、枸杞子等;也可以口服中成药人参归脾丸。

艾灸神阙穴调月经

每天晚上睡前用清艾条灸一次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灸到局部温热即可。如果不方便做艾灸,找个暖水袋敷在肚脐上也可以。

艾灸、按摩血海穴祛瘀血

血海穴是人体血液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可以治疗一切血病及月经不调、崩漏、闭经等症。每天早晚按摩或艾灸,每次1~3分钟,是一种极好的保健方法。

气虚引起的月经不调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什么区别呢?

判断的方法很容易,你只要看看自己是否具有气虚体质的特征,或者观察经血的量、色。比如说,气虚的人,经血的颜色很淡,经期常常提前或推后,没有规律。有些人经血量偏多,经期延长,整个人很疲倦,四肢没力气,总想躺在床上,懒得说话。这时候,调经的办法就是健脾、补益气血了。

气虚所致月经不调这样吃能滋补

当归红枣粥:当归15g,红枣20g,大米80g,红糖适量。

做法:①当归用温水浸泡;红枣去核洗净。②将当归放入锅中,放入适量水熬煮,去渣取汁。③药汁中放入大米、红枣和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放入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当归能补血,红枣能气血双补,对气虚的月经不调患者有益处。

党参薏米猪蹄汤:猪蹄500g,党参15g,薏米30g,姜片、葱段、盐各适量。

做法:①将党参洗净后切片;薏米去杂质后洗净;猪蹄除去毛,切两半。②将猪蹄块、党参、薏米、姜片、葱段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炖煮1h,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搭配猪蹄、薏米,能够为气虚的月经不调患者滋补气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