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张仲景名方,祛湿祛到骨头里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
三黄汤
以麻黄,黄芪,黄芩之三黄,加独活、细辛
治中风,表现为手足紧绷难以屈伸,一身关节均疼、烦热、发冷而不想吃东西。
此为中风在表之症。起于外感风邪,邪入体内,久而扰乱肾府。肾为胃之关,肾关不利则胃气不转,肾气不上合胃气而转输于脏腑,则胃热反下入于肾阴而导致肾阳虚。
胃热,则胃肠积滞,不想吃东西。肾阳虚,不能和心交流,故烦乱心热。
风邪在表,令汗出不畅而郁湿。加之肾阳虚主骨力差,久之湿流关节,令百节疼痛,属阴邪,阴邪为寒湿。如果更严重,就是中风入里及血脉,则非本方所宜。
本方三黄之用,麻黄通阳祛表寒,黄芩清里热与湿滞,黄芪宜生用以走肌表。
其一,麻黄
风邪轻扬升散,能向上向外影响手足与关节,而麻黄,只要患者有风邪致病的表现,不论内风外风,均可用。
麻黄去根节的茎发汗,根节敛汗。只要不特别说明,一般用的是麻黄茎。茎中空有节,如人四肢骨节,故可疗骨节病变。中空,力气便易用在表面,故能发表。同时,中空之形,亦能利水。
麻黄是草本,整株由众多细长中空的茎组成地上部分,呈现一种宣散而通阳之象,加之麻黄多生长在西北寒凉干燥之地,气候偏凉,所以麻黄味苦,以应其燥,性温,以耐其寒。能散风散寒,发汗解表,正是宣通阳气的代表性药材。阳气一通,表寒一解,恶寒自除。
故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广泛运用麻黄来开散疏解。而本症之湿流关节,亦可用麻黄之燥湿利水来治疗。
其二,黄芩
黄芩清热解毒,通行于多经,上行泻肺火心火,中行泻胃火,下行泻膀胱火。心火得凉,则心烦得除。胃火得降,则胃肠积滞得消,烦热得解,也想吃东西了。同时还能燥湿,与麻黄共将流于关节的湿从皮肤蒸发出去,从二便导出去。
其三,黄芪
生黄芪不仅益气固表,助麻黄加固肌肉体表这个城防,还利水消肿,助麻黄黄芩治湿流关节。若是炙黄芪,则更注重于补气升阳。
独活细辛则既可解表,又入肾温肾中之阳,交通心肾,转胃气,并引三黄达百节,解麻木疼痛与手足紧绷不能伸直。
独活除了入肾,温肾中之阳而主关节骨痛。
还入膀胱经。膀胱经循经路线从眼内角而起,向下止于足小趾背侧趾甲外侧。故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之风寒所伤,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风行湿散寒。
邪散则肌表安和,所以独活亦有解表之效。气血流通,其痛自止,同时还能舒缓关节,令手足紧绷,难以屈伸之症得消。是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论新久的佳药。
细辛,辛,味香之意。大凡香药,皆能疏散风邪,且细辛气盛而味烈,疏散之力更大。同时,风必挟寒而来,而本症内热而表寒,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既能外祛寒气,又能疏散心肺肾上上下下之风邪,除痰凝瘀阻。可谓无微不入,无处不到。
由此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除阳气闭阻而致肾阳之伤。
与细辛共温肾阳,并引诸药解表散寒,祛胃热心热,温通百节,逼出关节手足的风寒湿。
以上诸药,就像一个成熟的公司,员工的工作环环相扣,互有交叉。每一步工作都像在紧拧摞丝钉,共将其牢牢稳固在需要它的地方。
大医张仲景之方,感恩盛赞。
全方用量:麻黄8克,独活6克,细辛3克,黄芪3克,黄芩5克
用法: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