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北征》,诗题一作《从军北征过凉州》。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元年(785)至四年间,诗人李益入朔方节度使崔宁的幕府,随着崔宁北征戍边。“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天山:即祁连山, 匈奴称天为祁连,故名。海风:从湖泊吹过来的大风。偏:一作“遍”。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雪后的天山本来就冷,再加上刮起一阵从青海湖过来的大风,更是寒冷;偏偏就在这时,行军中吹起了笛曲《行路难》。首联诗写唐军行军过凉州时的酷寒荒凉景象,忍不住使将士们吹起了笛曲《行路难》。《行路难》在此为双关语。一方面描写戍边将士北征路途的艰辛,另一方面用笛曲《行路难》来抒发将士们心中的哀怨。“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碛(qì):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听到笛曲《行路难》,正在沙漠中北征行军中的将士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齐齐望向月亮。
《从军北征》是唐代诗人李益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随军北征戍边的真实感受。描写了行军凉州沙漠中的寒凉荒凉景象,表达了将士们雪山月夜思乡的哀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