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奥登《小说家》:优秀的诗人,应该如同耐心锤炼作品的小说家

英国诗人奥登,以其多变的写作风格,对20世纪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四行诗《小说家》就属于他多种风格中的一种,全诗摒弃了过多的诗艺技巧,以理智的思维方式展开对诗人这一职业的论述,带有“劝谕诗”的意味。

诗歌题目为“小说家”,而内容却是在写“诗人”,因此就暗指了像小说家一样的诗人。奥登在诗歌中,将自己的想法,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出来。进而告诉优秀的诗人们,应该如同耐心锤炼作品的小说家一样。

装在各自的才能里像穿了制服,

每一位诗人的级别总一目了然;

他们可以像风暴叫我们怵目,

或者早夭,或者独居多少年。

诗人首先是在第一节诗中,以一种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天赋式”诗人的现状。

他说:“装在各自的才能里像穿了制服,/每一位诗人的级别总一目了然”。在这里“才能”指代了诗人的内在天赋,“制服”指代了军队的衣服,“级别”则指代了对士兵的等级划分(第二节诗中的“轻骑兵”指向了这层含义)。所以诗人奥登就以形象的比喻,将天赋不同的诗人比喻为级别不同的士兵,由于制服上不同的肩章,而可以一目了然地辨别他们的级别。

这些各有天赋的诗人,就像凭着本身的才能冲锋陷阵的士兵一样。非常优秀的“可以像风暴”一样惊讶到众人,天赋用尽的会因为再也无法输出而“早夭”,自信满满的会以多年的“独居”来苦苦冥思。

他们可以像轻骑兵冲前去:可是他

必须挣脱出少年气盛的才分

而学会朴实和笨拙,学会做大家

都一位全然不值得一顾的一种人。

在第二节诗中,诗人奥登开始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些独具天赋的诗人可以像“轻骑兵”勇猛的冲锋一样,身无束缚地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但是,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于是,诗人让“他”出场,这里的“他”是不同于凭借天赋创作的“他们”,而是如同一位耐心锤炼作品的小说家一样。

“他”知道如果仅仅凭借天赋,是无法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这个道理。于是“他”要挣脱“少年气盛的才分”对自己的束缚,暂时逃离短暂的光环对自己的笼罩,沉入百态多样的现实社会中,以“学会朴实和笨拙,学会做大家”。这样的做法也会不被很多人认同,会让人觉得“他”是个异类,完全不值得这样做。

而这种做法,是被诗人奥登所认同的,天赋不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沉下心来体悟社会,才能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像小说家沉入社会体悟百态人生一样。这样,一个有天赋的诗人,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大诗人,“他”的灵思也会源源不断涌现。

因为要达到他最低的愿望,

他就得变成绝顶的厌烦,得遭受

俗气的疼痛,像爱情;得在公道场

诗人在第三节诗中,为“他”的这种做法也做了解释,清晰地说明自己的认同。“最低的愿望”是指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诗人认为“他”要达成这个愿望,这些不被看好,这些被指责,就是必须要承受的。就像要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必须在“公道场”(指世俗社会),而不是空乏的遐想。

公道,在龌龊堆里也龌龊个够;

而在他自己脆弱的一身中,他必须

尽可能忍受人类所有的委屈。

最后一节诗,也是诗人对这种做法,继续表达的观点。“公道,在龌龊堆里也龌龊个够”这一行诗具有非常强的力量,是指一个优秀的诗人在面对世俗种种时,应该融入其中,成为一份子,这样才能体会到一切现象的本质。

所以,既然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那么必须以“脆弱的一身”来“尽可能忍受人类所有的委屈”。这里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但是总的来看是诗人希望“他”要真正沉入生活,不要在意外界的眼光。

诗歌结束,让人不由联想到了一些昙花一现的,自诩天才的“诗人”,或是一些早夭的其他领域的天才。再想到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写出优秀的作品,往往是经过多次生活的体验,准备很多的材料,方才动笔。而最终能够成品,也需要经历很多岁月的打磨。诗歌虽然比之小说要短小,但是如果不像小说家一样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细致的打磨,纯粹靠天赋得来的作品,总是不够出色的。

诗人在诗中言说的道理,也是我们从小就接受到的道理。先天的天赋,总是需要后天的磨练,才能让自己更加优秀。倘若一味依赖天赋,而不进入社会磨练,迟早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虽然社会百态,可能会给沉入社会的自己带来很多的委屈,但是这都是实现愿望前必须要去经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