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会我们至深的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 不争,故无尤。

经典解说

上等的善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人们厌恶的低注卑下的地方,所以接近道。

居住在自然选择的地方,内心像水一样沉静深远,与人交接善于真诚、友爱说话讲究信用,为政善于安定太平,做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和水一样),与世无争,所以没有过失。

经典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日“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

'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经典解说

达到虚空的极点,坚守清静无为的极致。

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来观察其中往复循环、周而复始的规津。

万物纷繁茂盛,各自又回归到本原状态。同归本原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和把握“常'叫做'明”。不认识把握万事万物变化中的永恒规律,轻举安动,就会遭遇凶险。

能够认识把握万事万物变化中的永恒规律就能包容万物,能够包容万物就能坦荡公正,能够坦荡公正就能周全,能够周全就能符合自然,能够符合自然就能符合道,能够符合道就能永恒长久,终身不会有危险。

学会宁静

有一个禅师在讲经,晚风吹动了寺庙的旗播,发出阵阵的响声,听课的小和尚就把目光移至窗外。禅师问其为何分心,小和尚说道:“外面风吹动了旗幡。”禅师说道:“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学会了宁静,也就学会了如何把握人生。”

曲则全,枉 则直 ,洼则盈,敝则 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 。不自

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 归之。

经典解说

经典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盈满,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因此,圣人坚守道成为天下的典范,不自我表现,所以才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成就功劳,不自高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争,古人所说委屈才能保全的话,确实能够让他达到保全的目的。

经典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

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

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之,故其道者不处。

经典解说

踮起脚跟的人,是站不稳的;跨越着走路的人,是走不远的。自我表现的人,不会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彰显:自我炫耀的人,不会成功绩;自高自大的人,不会长久。

用道的观点来观察,可以说:“多余的饮食和行为,众人都会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经典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 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奈何万

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稳重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所携带的必需物资。

虽然有壮丽的宫殿,奢华的生活,却能安居其中而超然物外。为什么大国之君还要轻率躁动地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生存的)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的地位)。

经典原文

信言 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 不善。

知者 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

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

不争。

经典解说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是真正有知识。

圣人不积累财物,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面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有利万物而不伤害万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和《庄子》同为道家源流,圣人悟道的三大不同之处

    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对于<老子>和<庄子>的先后顺序,存在着学术界的争论. 国学大家梁启超先生,认为庄子应该先于老子,在上世纪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道德经>后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

  • 徐大椿注道德经:将欲取天下第二十九

    昨天 上一章讲,圣人笃守常德,虽然朴散为器而应物无穷,却又大制不割,因此能为天下王.本章接着从反面讲,如果把天下当做"器物",以人智去巧取,那是不可能得逞的.   道篇的第二十九章 ...

  • 《易经》导读(五十七)——第27卦《颐》卦(上)

    颐卦第二十七:震下艮上(山雷颐) [原文]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

  • 鬼谷子金言10句:悟懂做人谋事大智慧,你的人生将会少走很多弯路

    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称鬼谷子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鬼谷子一生并未下过山,但是他却拥有500为弟子,像庞涓.孙膑.苏秦.张仪.白起等等,他们运用鬼谷子传授的绝学,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着战国 ...

  • 《道德经》里的16字做人智慧

    老子的<道德经>蕴藏着古老的终极智慧,包括治国理政的智慧,处世做事的智慧,当然也蕴藏着做人的智慧. <道德经>第58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

  • 潘书朋:经典语录——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做人

    45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做人. 457.我们的教育是在传递爱,不是在制造恨.给孩子们 ...

  • 10个瞬间让你领悟,澳洲动物是怎么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在澳洲,我们与野生动物和平共存,但我们不知道,我们自以为是主人,但在动物的心里我们只是仆人.澳大利亚官方旅游局在网路上分享了好几张有趣的照片,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些动物好朋友们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吧! ...

  • 只教会读书却不教做人

    只教会读书却不教做人 2021-05-09 以前说旅游的时候我就说过了,我习惯用脚步去丈量一个城市的宽度.所以我每到一个城市,基本上都会找一天的时间,做工.车走路在这个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走来走去,然后别 ...

  • 《道德经》中蕴藏的三个做人的道理和学问

    2019-10-14 09:53 来源:新咖说历史 处世之道,在于历练,为人之道,在于后学.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如果要达到非常高的境界,首先是要多经历事情,能够在经历中获得处世的学问,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 ...

  • 200个歇后语,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200个歇后语,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经典的文化需要传承,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多学学.[赞]

  • 做人,学会这四句话,人生路越走越宽!

    文/飞鱼 导语:做人,学会这四句话,人生路越走越宽! 1.做人,学会宽容,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做人心胸宽广,对人对事豁达大度,懂得体谅别人的难处,懂得换位思考. 懂得宽容的人,才 ...

  • 杨绛:做人要低调,不在三件事上跟人争论,会越活越高级

    图/源自网络 闲暇时,我喜欢随手拿起手边的书来看,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总能很快沉浸进去,然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乐趣,大抵只有真正热爱读书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