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会我们至深的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 不争,故无尤。
经典解说
上等的善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人们厌恶的低注卑下的地方,所以接近道。
居住在自然选择的地方,内心像水一样沉静深远,与人交接善于真诚、友爱说话讲究信用,为政善于安定太平,做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和水一样),与世无争,所以没有过失。
经典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日“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
'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经典解说
达到虚空的极点,坚守清静无为的极致。
万物一起蓬勃生长,我来观察其中往复循环、周而复始的规津。
万物纷繁茂盛,各自又回归到本原状态。同归本原叫做'静',静叫做'复命”,复命叫做”常”,认识和把握“常'叫做'明”。不认识把握万事万物变化中的永恒规律,轻举安动,就会遭遇凶险。
能够认识把握万事万物变化中的永恒规律就能包容万物,能够包容万物就能坦荡公正,能够坦荡公正就能周全,能够周全就能符合自然,能够符合自然就能符合道,能够符合道就能永恒长久,终身不会有危险。
学会宁静
有一个禅师在讲经,晚风吹动了寺庙的旗播,发出阵阵的响声,听课的小和尚就把目光移至窗外。禅师问其为何分心,小和尚说道:“外面风吹动了旗幡。”禅师说道:“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你的心在动!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学会了宁静,也就学会了如何把握人生。”
曲则全,枉 则直 ,洼则盈,敝则 新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 为天下式 。不自
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 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 归之。
经典解说
经典委曲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伸直,低洼反而能盈满,破旧反而能生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因此,圣人坚守道成为天下的典范,不自我表现,所以才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成就功劳,不自高大,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争,古人所说委屈才能保全的话,确实能够让他达到保全的目的。
经典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
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
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之,故其道者不处。
经典解说
踮起脚跟的人,是站不稳的;跨越着走路的人,是走不远的。自我表现的人,不会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彰显:自我炫耀的人,不会成功绩;自高自大的人,不会长久。
用道的观点来观察,可以说:“多余的饮食和行为,众人都会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经典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 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 ,燕处超然。奈何万
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稳重轻率的根本,沉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所携带的必需物资。
虽然有壮丽的宫殿,奢华的生活,却能安居其中而超然物外。为什么大国之君还要轻率躁动地治理天下呢?
轻率就会失去(生存的)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的地位)。
经典原文
信言 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 不善。
知者 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
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
不争。
经典解说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是真正有知识。
圣人不积累财物,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面更丰富。
自然的法则.是有利万物而不伤害万物:圣人的法则,是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