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先生旭明传(一)
前 言
叶旭明先生是我市文艺界著名人士,能诗善文,工于绘画,在民间文学和楹联研究等方面有相当深的造诣,著作等身。叶先生曾在云浮电视台开设“趣联故事”栏目,一度成为街谈巷议的人物。先生今年七十有六了,精神矍铄。晚辈山人以文言文撰《叶先生旭明传》,作为《叶旭明文集》之特约稿。不胜荣幸焉。本公众号从今天起,分3期连载《叶先生旭明传》,敬请关注。
中学时期的叶先生
叶先生旭明者,郁南连滩上桥人也。上桥有山曰天塘,古木交荫,石径荦确,地最幽胜。顺治十八年,定峰长老庵于其上。以庵外池水清流,纤尘不染,池旁大石内涵洞穴者可容五六人小憩,名之曰“天池庵”。民国三十又三年,岁次甲申,先生生于庵下之上桥村。时乃抗战末年,连滩沦陷,先生于襁褓中避入深山,曰“走日本仔”。或曰先生生于乱世,然也。
先生幼时,呼之问之,皆以“下”而对。“下”者,应人之语也,意即“哎”。先生祖若父即以此名先生,贱名也。盖先生之父而立方得先生,自以为掌上明珠。呼以贱名者,乡间贵以贱养也。
先生祖若父以裁缝为业,于连滩街开有缝纫小铺一爿,兼售土布数匹,先生重慈若令慈则务农于上桥,先生自幼衣食无忧。而祖若父皆通文墨,先生自幼得受其训,兼之天性淳厚,故乡间小童之野性几无,彬彬然于人前也,父老乡亲之多赞赏之。
先生五龄,连滩解放。以其祖若父业缝纫,为手工业者,家庭成分乃定为手工业者。
光阴易逝,日月易得,1954年,先生十龄,于上桥读四年级毕,考入连滩中心小学读五年级。先生遂与重慈、令慈迁居连滩街,与祖、父团聚焉。
叶先生与母亲合影
连滩古属建康都,都辖堡三,河口、荡村二堡夹南江左右,思和堡在下流之左。建康都地境宽平,土田沃衍。思和、荡村民多殷富,衣冠文物甲于诸乡。连滩属荡村堡,为东山、西山之要隘,其地南接蓝青,西连内外塞,乃罗定之咽喉,入高凉者亦间取道焉。舟楫往来,百货所辏,四乡负贩,咸集于此,市廛栉比,故经商者多趋之焉。民国以还,连滩之商业更为繁荣。
连滩自非上桥可比,先生于此,学得以尽其趣,趣得以助其学。先时,先生已好绘事,今得同窗傅汉明、罗觉强为同道者,更为痴迷矣。罗父擅画,先生常得其指点。一日,先生摹国画《三鱼图》呈罗父,罗父赞赏不已,谓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为勉先生,罗父题诗于先生画上,曰:
三鱼共戏水中央,跃跃同登四海洋。
他朝若得风云志,意欲鲸吞此月亮!
学校美术老师谢某、梁某,对先生亦爱之有加,学校每办墙报、展览,必令先生与之,谓以此提高先生绘画水平,使其才能得以尽展云。
先生不特好绘事,亦好写作。初高中,先生所作之文,老师常以为范文,或读于班,或贴于墙。其《罗定展览馆参观记》于学校作文比赛中夺高中组之冠。《小花朵》发表于《羊城晚报》,则为先生见报之处女作也。而论轰动性,当为与同窗傅汉明于学校图书馆举办“两明画展”。擅画能写,时人以此评价先生,可谓至当矣。
1962年,先生高中毕业。是年高考,先生考以文科,名落孙山。次年考以美术,先生自以为今番当可成功矣。其后不久,先生亦接到苏州纺织工学院之“预备录取通知书”,专业为美术设计。预备录取通知书非正是录取通知书,审先生终未收到该校之正式录取通知书,或实未能被录取,或录取通知书为连滩墟镇领导所扣押。以先生此后经历验之,似为后者之可能居多。
叶先生国画《榕荫曲》
功亏一篑或曰失之交臂,先生之打击,固非常人所能体会之。谚曰:“马死落地行”,读书不成,自当务工谋生矣。先生于是承以父业,无何执笔之手,安能穿针缝衣哉!故不得入裁缝之门也。
一日,先生发长,身无分文,不得不以售中学旧课本于收买佬以筹剃头之资。六叔公见之,止曰:“课本,学问所在焉,终生受用,安能卖而换钱?”先生对曰:“六叔公不知,旭明今廿又三岁矣,一事无成,岂能连一毛钱之剃头钱亦摊掌讨诸老父哉?”语未毕,哽咽矣。
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数日后,先生路遇连滩建筑社干部何某。何某得悉先生窘境,拟遣先生至肇庆小湘之西江造船厂工地充小工。遂请示社长杨子祺,杨氏乃先生大舅父,焉能不与之?
西江造船厂,大厂也,直属粤省之航运厅,既以钢板造游船、驳船,亦负维修出口货轮“粤江”号之责。是厂为战备厂,工人多为退伍军人。先生闻得至此地充泥水小工,喜曰:“得近其门,亦可慰矣。”先生至小湘,日挑灰斗,每担重百余斤,身高体瘦之先生荷之,苦自不待言。
时流行“早请示晚汇报”。其仪为:众人向毛主席像而立,右手持《毛主席语录》于胸。司仪唱:“首先,让我们敬祝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众人即同呼:“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右手上挥者三。毕,司仪唱:“敬祝他老人家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众人即同呼:“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右手亦上挥者三。毕,歌以《东方红》或《大海航行靠舵手》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毕,司仪唱:“让我们翻到《毛主席语录》第×页,第×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 众人同读语录。毕,礼成而散。
叶先生部分著作
西江造船厂小湘建筑工地工人近百,每日早请示晚汇报于办公室前之空地,所悬毛主席像购自新华书店,场面大而画像小。先生见之,乃毛遂自荐,谓可画一大像。工地领导答曰:“善哉!”
画大画像,须先按尺寸制木架,以白布绷其上。制木架之方条可觅于工地,白布则须购于市矣。计划经济时代,购布须布票。时一成年人岁仅得票一丈三尺六寸。虽如是,家贫者布票亦多有剩余,盖此等人家,三岁亦难制新衣一袭也。先生寄书于父,告以其事。未几,先生收到其父寄来之一丈布票,遂持票乘横水渡越江,购布于乡之供销社。数日后,一长六尺、宽四尺之毛主席巨幅像,悬于工地办公室前矣。工地领导见之,喜不自禁,称先生曰:“真大画家也!”
不逾月,船厂领导至小湘工地施工现场检查工作,见先生所画之毛主席巨幅像,惊问:“绘此像者谁?”建筑队领导答曰:“本建筑队一散工,姓叶名旭明。”厂领导即命建筑队领导引先生来见。但见先生身如摆柳,文质彬彬。即决定调先生至厂部,负责“革命化”之工作。由建筑队至造船厂之厂部,先生似见人生之曙光矣。然先生天性谦和,其父“当夹着尾巴做人”之训时萦耳畔。故于厂部唯勤勤恳恳耳。年余,厂部之“革命化”工作告竣,墙体尽为葵花簇拥之毛主席头像、红漆标语矣,办公室亦如是。其间,先生曾为多艘入厂大修之“粤江”货轮书写毛主席语录及革命标语,而于船厂大门侧墙体所绘之10米×5米巨幅油画《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则为先生之力作。时油画颜料奇缺,常亚麻润油开颜料代之,无奈此时连此种油料亦难觅,先生遂以更土之法——清漆兑花生油代之,效果竟与油画颜料无异!厂长见之,盛赞先生为人才、船厂之瑰宝。时1968年初冬也。
毛主席像
此前之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于全军启动“三支两军”工作。“三支两军”者,乃于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机关抽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人员,投于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中也。高要武装部支工至西江造船厂,见该厂之“革命化”工作如此有声有色,乃与该厂商议,请先生助其机关、中队开展“革命化”工作。先生至高要武装部,时已深冬,而存于小湘工地宿舍之冬衣,先生竟不敢归而取之。何也?盖先生为城镇居民户口,上山下乡之对象,须归而下乡也。见先生迟迟不归,连滩墟镇领导遂派人觅先生于工地。工地以该同志已离职打发之,并告先生勿归,以免为连滩墟镇之人带走也。先生既无冬衣,如何越冬?高要武装部遂借以军大衣。先生从未得披如此厚实之大衣,故觉此冬乃二十四年至暖之冬也,然终不敢离开军营半步,恐被捉回连滩也。
东风吹,战鼓擂。历史之车轮驶入1969年矣。一日,云浮武装部领导至高要武装部交流经验,见军营“革命化”之水平如此高,乃问谁人所为。高要武装部告以情,并应云浮武装部之请,与西江造船厂协商,请先生至云浮武装部开展“革命化”工作。军爱民,民拥军,西江造船厂岂有不答应之理?先生遂至云浮,两月余,“革命化”之事悉竣,乃还。
叶先生书法作品
先生才返肇,肇庆市总工会即慕名而来,请先生为其办公楼外墙书写革命大标语。先生画格于墙体,量之,每字竟有四尺见方之大!随之手持排笔,笔蘸红漆油,径直书之,围观者啧啧称叹,曰:“书此宋体字标语,不以铅笔勾出字模填漆而直书之,前所未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