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廖氏武威郡族谱》札记(三)‖《辉公小传中》的一些问题(上)
《子辉公小传》中的一些问题(上)
《子辉公小传》中的一页
《廖氏武威郡族谱》中收入廖曰敬撰写的《子辉公小传》,现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
一、水松族人
《子辉公小传》说:
康熙十二年癸丑应水松族人所招,挟室徙居西宁,筑居于城南龙勷里。
子辉公迁居西宁,是应水松族人的邀请而来。招,是邀请的意思。〔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招前日宾客。”其中的“招”就是邀请的意思。
如此看来,在子辉公迁居西宁前,已有廖氏族人在西宁的水松村。
水松村今属建城镇东二村委会。水松村距离西宁城南官井头约有6里。但如今没有姓廖的人。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上述《子辉公小传》引文可知,子辉公只是携带家室来西宁。即带着老婆孩子来到西宁官井头(龙勷里)。但《子辉公小传》又说:
是岁(按:即康熙十二年)滇南吴逆叛。后二年乙卯,浔、梧、封、康诸州皆为所据,全粤震惊,西宁催粮之符日数至,称周元年。县令、典史相继遁去,土寇谢天祐等啸聚,亡命突犯西宁,公与族人始终相保,卒无害。
“公与族人始终相保,卒无害。”既然子辉公只是携带家室来西宁官井头(龙勷里),又何来族人?这个族人当指“水松族人”。此时的“水松族人”可能已从水松村迁移到官井头了。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水松族人”应该不是从韶州府前来的廖氏族人,而是从其他地方迁来西宁的廖氏族人。否则,官井头廖氏不会把子辉公作为西宁开基始祖。
二、县令、典史相继遁去
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决定。吴三桂首先在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出“兴明讨虏”旗帜,将矛头指向清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官、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参与,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子辉公小传》载: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反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浔州府(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市)、梧州府(今梧州市)、封川县(在今封开县)、康州(今德庆)各地,都被吴三桂军队占据,整个广东都震惊,向求西宁催缴钱粮的文书一天收到好几份。这一年称为周昭武元年。当时西宁县的知县、典史都逃命到远处了。
是哪位知县和典史自己跑路呢?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五·官师·皇清·知县》载:
王钺,山东青州府诸城人,己亥进士,康熙八年任。
卞三魁,辽东人,举人,康熙十四年任。
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五·官师·皇清·典史》载:
陆天祐,嘉兴平湖人,吏员,康熙六年任。
李鉴,江南淮安府海州人,康熙十六年八月任。
吴三桂(来自网络)
王钺知县在康熙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中都有他的传记,道光十年《西宁县志》还记录了他在抵御吴三桂中的高瞻远瞩。因此不可能是康熙十四年离任的王钺,应该是康熙十四年(1675年)至十六年(1677年)担任西宁县知县的汴三魁。而典史,则是康熙六年(1667年)至十六年(1677年)担任该职的陆天祐。
三、土寇谢天祐等啸聚,亡命突犯西宁
《子辉公小传》所记此事,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七·兵防志·地方记略》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仲冬(农历11月),高州总兵祖泽清首先勾结马雄总兵,从高凉派遣伪兵伪将攻打西宁城。还没有来到,连滩土匪谢天祐等,借其军威,并伪造粤西抚蛮将军孙延龄的公文,聚集乌合无赖2000多人,在农历12月初四,从连滩内塞突然进犯西宁城。当时西宁城守兵很少,兵力众寡悬殊,官兵抵挡不了土匪的进攻,都逃离了县城,任由土匪占领县城。城内男女由于早已听到风声,纷纷逃避,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到了16日,马雄伪总兵派遣的罗定伪中军都司吴锡绶,与祖泽清伪总兵的标员田、谢二人,率领士兵驻扎在西宁县城南面的演武场,秘密抓获了谢天祐,把他解赴到罗定州杀头示众,然后把首级传送到西宁县,悬挂在东门。但随即调拨伪李都司等带领几千伪兵在县城驻防,伪都司放纵士兵在城内大肆掠夺,城内被掠夺一空后,人迹罕至的山岭、山谷,也遭到这些伪兵的蹂躏。等到伪郭将军委派知县吴灼、城守洪日晖到西宁城安抚百姓,召回百姓入城居住时候,这些伪兵依然大肆掠夺。吴灼虽然是伪政权任命的官员,但比较留心保护百姓,他尽力向将领们请求保护人民,并单骑到营中,慷慨陈述理由。这时候,伪参将吴紫卿也奉命前来安抚百姓,凶悍的伪兵才开始收敛,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政治才逐渐废除,老百姓慢慢回到城里。
清廷缓过气来后开始收复各州县。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农历5月,伪广东布政司和驻肇庆的两广总督都剃发归顺清朝,西宁的伪文武官员听到信息后,也随之归顺清朝。又过了两个月,根据清廷任命,知县班一戎、城守林云龙更换了各个职位上的官员,城郭、人民才再次安定了下来。
康熙皇帝(来自网络)
附:
子辉公小传
廖氏之先,盖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或曰廖,国名,黄帝裔,有飂叔安。飂、廖同,后以为姓。宋齐以前,多居江右,其后或闽或粤,无定所。
余高祖讳子辉公,韶州英德人也。公之祖曰思圣,父曰珠,以皇明天启七年丁卯四月生公于英德之甘棠都,明年崇祯改元。甲申之变,公年一十有八,伟躯多力,能率众以抗流贼。我朝定鼎,海内渐清,始婚于翁源圆台林氏,生五子,曰志文、讃文、试文、调文、谅文,一女,适巫氏。康熙十二年癸丑应水松族人所招,挟室徙居西宁,筑居于城南龙勷里。当是时,公年四十有七,林孺人年四十有四。抵宁数月,复产一子,即余曾祖讳训文公也。
是岁滇南吴逆叛。后二年乙卯,浔、梧、封、康诸州皆为所据,全粤震惊,西宁催粮之符日数至,称周元年。县令、典史相继遁去,土寇谢天祐等啸聚,亡命突犯西宁,公与族人始终相保,卒无害。当令、史之遁也,公与诸子掖之出境,得厚赂。
会有瞽道人至自韶。道人,公妻兄,精烧炼术。公罄资购丹使炼。既成,道人促令服。公顾妻子慨然曰:“是谓求长生得速朽也。”遽覆之。遇困,则诸子典衣物以给食。
公虽来宁,常切祖宗邱墓之思。英德旧有詹公庙,神甚灵。詹公者,江右人,啖异桃得仙。公徙宁时,卜于庙,吉。故每归不果。
自公始生即遭世变,卒能保护妻子,谋定厥居,洵伟人也。
或曰公生之夕,室有异光,故以子辉为名云。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无疾而终,寿六十七岁。林孺人后十九年而殁。
元孙曰敬曰:“记言别子为祖,公诚别子矣!居西宁者,当百世祖之。数典而忘其祖,何以有后?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泷西山人相关文章链接
后记
西宁官井廖氏,是西宁的名门望族。廖氏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从韶州翁源迁居到西宁城南龙勷里(后称青龙街)。此后繁衍生息,人才辈出,风雅不绝,举人廖曰敬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举人外,历史上廖氏还产生了不少贡生、监生、生员等。从本期起,山人将把自己读《廖氏武威郡族谱》的札记在本公众号连载。希望得到西宁文史爱好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