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高人,总结了《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请背下来
沐石陪您学书法发布时间:20-05-1718:13文化达人,优质创作者唐代有位书法高人,名叫张怀瓘,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非常自信,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遗憾的是,他的书法,并无真迹传世,所以说呢,我们也没有机会去领略他的风采了,也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在吹牛。书法作品虽然没传下来,可是呢,作为一位书法理论方面的高手,张怀瓘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的。比如说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的《玉堂禁经》、《文字论》、《书议》、《书断》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书法用笔,如果你想巩固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建议您抽时间读一下。
今天呢,别的不说,我们来聊聊唐代书法高人张怀瓘总结的《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喜欢书法的您,请背下来。(考虑到篇幅,咱们把两条放在一起说。)1、 偃仰向背,阴阳相应。所谓的“偃仰向背”,说的就是点画的姿态,就像张怀瓘强调的那样“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再简单点,咱们在写字的时候啊,要注意到俯仰向背的姿态呼应,要么向相,要么向背,最好不要“状如算子”。
另外,张怀瓘在第2条中还强调:“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呼应。”2、 鳞羽参差,峰峦起伏。张怀瓘说的这第3条和第4条,看起来有点不怎么好理解。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主要就是在强调点画的质量和用笔的注意事项。颜真卿说的“屋漏痕”大家都听说过吧?虞世南强调的“节节加劲”大家都明白吧?《书法三昧歌》中也说:“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明白了上面这几句话,下笔时候能将这些笔法体现出来,自然也就能实现“鳞羽参差,峰峦起伏”了。
3、 真草偏枯,邪真失则。第5条,真草偏枯,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一会用楷书的笔画,一会用草书的笔画,要协调,要一致,这样才能映带流畅,笔势飞动。当然了,有很多高手在写字的时候,也会刻意去强调这种效果。比如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各种书体夹杂在一起写成的。这属个例,如果你没那个水平,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4、 迟涩飞动,射空玲珑。用笔的“迟”和“涩”,还好理解一些,就是要求我们写出入纸三分的力度,写出线条的质感。只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特别是在帖学用笔系统中,迟涩要有,飞动的笔势,玲珑的姿态也要体现出来。
5、 尺寸规度,随字变转。什么是“尺寸规度”?张怀瓘解释说:“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隐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什么是“随字变转”?张怀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兰亭序》中那么多“之”字,各有姿态,王羲之为什么这样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根据章法的整体需要,做了些细节上的灵活调整。
古人论书法,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如果你想了解古人是怎么想的,不妨多读读古人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如果有一本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经典论述汇总到了一起,您有没有兴趣?今天,将我手上的这本黄简老师负责编辑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分享给大家。从早一点的蔡邕、王羲之,到明清时期的包世臣和康有为,这本书,一共888页,95篇论文,几乎涵盖了书法史上的大部分经典论述。
值得一提的是,黄简老师在书法讲座中分享的《玉堂禁经》、《三十六法》、《用笔论》、《笔法诀》等名篇,也收录在其中。这对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书法用笔,也是大有帮助的。唐代有位书法高人,名叫张怀瓘,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非常自信,自称:“正楷、行书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书欲独步于数百年间。”遗憾的是,他的书法,并无真迹传世,所以说呢,我们也没有机会去领略他的风采了,也无法判断他是不是在吹牛。书法作品虽然没传下来,可是呢,作为一位书法理论方面的高手,张怀瓘还是有很多经典的书法理论著作的。比如说收录在《历代书法论文选》中的《玉堂禁经》、《文字论》、《书议》、《书断》等等。如果你想了解书法用笔,如果你想巩固一下自己的理论知识,建议您抽时间读一下。
今天呢,别的不说,我们来聊聊唐代书法高人张怀瓘总结的《论用笔十法》,整整10条,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喜欢书法的您,请背下来。(考虑到篇幅,咱们把两条放在一起说。)1、 偃仰向背,阴阳相应。所谓的“偃仰向背”,说的就是点画的姿态,就像张怀瓘强调的那样“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再简单点,咱们在写字的时候啊,要注意到俯仰向背的姿态呼应,要么向相,要么向背,最好不要“状如算子”。
另外,张怀瓘在第2条中还强调:“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呼应。”2、 鳞羽参差,峰峦起伏。张怀瓘说的这第3条和第4条,看起来有点不怎么好理解。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主要就是在强调点画的质量和用笔的注意事项。颜真卿说的“屋漏痕”大家都听说过吧?虞世南强调的“节节加劲”大家都明白吧?《书法三昧歌》中也说:“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明白了上面这几句话,下笔时候能将这些笔法体现出来,自然也就能实现“鳞羽参差,峰峦起伏”了。
3、 真草偏枯,邪真失则。第5条,真草偏枯,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写字的时候,不能一会用楷书的笔画,一会用草书的笔画,要协调,要一致,这样才能映带流畅,笔势飞动。当然了,有很多高手在写字的时候,也会刻意去强调这种效果。比如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就是各种书体夹杂在一起写成的。这属个例,如果你没那个水平,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4、 迟涩飞动,射空玲珑。用笔的“迟”和“涩”,还好理解一些,就是要求我们写出入纸三分的力度,写出线条的质感。只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特别是在帖学用笔系统中,迟涩要有,飞动的笔势,玲珑的姿态也要体现出来。
5、 尺寸规度,随字变转。什么是“尺寸规度”?张怀瓘解释说:“不可长有余而短不足,须隐笔至尽处,则字有凝重之态。”什么是“随字变转”?张怀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兰亭序》中那么多“之”字,各有姿态,王羲之为什么这样处理?主要原因,就是根据章法的整体需要,做了些细节上的灵活调整。
古人论书法,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如果你想了解古人是怎么想的,不妨多读读古人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著作。如果有一本书,将历代书法名家的经典论述汇总到了一起,您有没有兴趣?今天,将我手上的这本黄简老师负责编辑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分享给大家。从早一点的蔡邕、王羲之,到明清时期的包世臣和康有为,这本书,一共888页,95篇论文,几乎涵盖了书法史上的大部分经典论述。
值得一提的是,黄简老师在书法讲座中分享的《玉堂禁经》、《三十六法》、《用笔论》、《笔法诀》等名篇,也收录在其中。这对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书法用笔,也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是链接,真正喜欢书法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