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天天坐着的汽车座是怎么来的?
之所以单独把汽车座椅拿出来作为一个标的来介绍,说白了,就是座椅是在是汽车上最为常见、而且也最容易被忽略的设备,是个人都知道开车要坐着开、那么汽车左右又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呢?相信很多读者静思片刻,也会对这个话题饶有兴趣。
汽车座椅,英文的写法就是Car Seat,是任何一辆汽车的组成部分,可确保成员的舒适性、安全性等刚需外,还要满足功能性、时尚性、经济性等各种需求。按照座椅的造型一般分为包裹力较好的单人座椅Bucket Seat(也可称为桶型座椅)、及适合多人乘坐需要的Bench Seat(可翻译为长椅),一般汽车后排都会被称为Bench Seat。如果按照功能性,则有一类普通轿车上比较少见,但在多用途车型(Minivan)上较为常见的Folding Seat(折叠座椅);如果按照座椅做具备的功能,又有Power Seat(电动座椅)、Seat Warmer(座椅加热)、Seat Ventilation(座椅通风)等。
汽车座椅的起源同样来自马车,按常理和认知上,最早的马车是车夫坐的,后来才发展出乘客座椅。最早的马夫位置只是一张木凳,也就是说,路面上传递上来的震动全部被马夫的臀部接收,那路面铺装水平、那长时间的酸爽,相信不难被想象地感同身受。后来,马车乘客位置的出现,而弹簧板还没被发明前,为了让乘坐者不至于那么受苦,便在模板上加上软垫。有了座垫后,随着对舒适度的需求,有出现了靠背。18世纪末,开始出现Duc(杜克)马车后,因为乘客几乎都是皇亲贵胄之下,无论悬挂还是座椅舒适性等都成为了被研发的重点,尤其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更是将这种Duc马车命名为Phaeton,甚至还分出了男士版、女士版,例如女士们熟悉的Hermès爱马仕的商标上那台马车,就是女士版Duc马车。
Duc杜克马车,在英国又被称为Phaeton或者公爵马车,分为男士Duc、女士Duc和这种Park,可见其不但加入了钢板弹簧,座椅跟今天很多豪华车的后排座椅形制一样,可见豪华与否是从马车时代传承下来的。
1890年,标致Type 2上的座椅,该车是Peugeot的第一款汽油汽车,其车架和座椅形制都直接取材于当时的马车,轮圈轮胎则是当时标致自行车的配件。
有了座垫、有了靠背,随着座椅制作水平的提高,家用沙发里内置弹簧的技术也进入了马车座椅的制作。汽车出现后,除了部分继承马车长椅Bench Seat造型外,还出现一种外壳类似酒桶式半包围的座椅形制,而“桶型座椅”这个叫法也是从这里演化而来。
1905年的标致Type 71,前排座椅开始出现类似Bucket Seat的设计,但当时不是为了包裹型,而是依靠座椅后面的环形硬木结构保障成员安全考虑。
1923年推出的标致Type 172上的座椅被安排成前后双座位,这种设计在当时也并不常见,但相比于几乎满大街都是Bench Seat长椅式设计,它的“单座感”已经呈现。
进入汽车时代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的车型的前后排作为都是采用Bench Seat,而翻阅历史,发现成规模地使用桶型座椅Bucket Seat,最早出现在1938年,德国国防军使用的小型军用车辆Kubelwagen上,它又被称为Type 82,其最大特色是前排两张独立座椅设计,虽然只是平板两块,但这也能算是Bucket Seat的前身。
据资料记载,这台Kubelwagen,又名Type 82是最早使用前排独立座椅的车型,而在此之前的汽车,前排和后排都使用Bench Seat长椅为主流。这种单独两张座椅的前排并没有马上流行起来,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欧系车比较喜欢前排单独座椅、美系车比较喜欢Bench Seat,但二战后的世界汽车一直由美系执工业标准和潮流走向的牛耳,所以到底谁是主流真不好说。
Bucket Seat主要分为靠背不可活动的固定式、又称为全桶椅,因为结构简单,且固定性好,对于赛车场合更为适用。另外一种则是靠背可以活动的“半桶椅”,包裹力不及全桶椅,但因为靠背可以活动,通用性较高,所以逐渐成为目前汽车前排座椅主流配置。当然了,这里有些略懂汽车改装的读者会提出疑问,桶椅不是赛车座椅吗?这里应该说,桶椅发展至今天已经不是赛车或者改装车的专利,只是理解的片面性造成的误会。改装或者赛车座椅从形制上跟目前所有原装车的单座式的座椅都被称为Bucket Seat桶型座椅,只是原装座椅要考虑所有人的使用方便性而不会将腰部和大腿的做得太高方便进出,而改装和赛车则没有太多此限制,而且考虑到一个人坐一张椅的设定下,采用固定式桶椅还能保证安全性和轻量化。
早年桶型座椅确实源自赛车,在头枕没发明之前,全桶型座椅固定人体主要是以锁住臀部为主要设计思路。
现代赛车用的固定式桶型座椅除了固定臀部位置外,对于大腿、腰部、肩部、头部的保护都进行了全面覆盖。
半桶型座椅,其实就是目前原装车上最常见的座椅形制,跟改装用的半桶型座椅最大的分别是对于不同安全带的兼容性更好,很方便使用四点式安全带,其腰部和大腿包裹力比原装车更好些,仅此而已,所以无论原装还是改装,都属于Bucket Seat的一种设计而已。
当时的美系车更喜欢在前排使用Bench Seat,虽然包裹力不及Bucket Seat好,但胜在开扬感好,舒适性更高。
电动座椅Power Seat,最早出现在194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功能是提供座椅的前后移动,以方便不同身高的驾驶者获得最佳的踩踏三板的腿部角度,配合上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靠背倾斜度调教功能,让驾驶者很容易找到最佳的座椅位置;1955年,福特率先在其Thunderbird雷鸟车型上安装四向电动座椅(上、下、前、后);1957年,同样是福特雷鸟上,出现了第一套记忆座椅,名叫Dial A Matic,50年代末,又出现了电动靠背,即六向电动座椅。1981年,在卡迪拉克的Eldorado Seville上开始配置电子记忆座椅,而这套系统发展至90年代后,更将方向盘、后视镜、腰托等部位的调教加入。
这就是福特雷鸟上的全球第一款可上下前后移动的电动座椅的控制机构,其实原理就是一个电动液压杆推动座椅前后运动,座椅底下的滑轨装有伺服电机负责上下移动。
刚才提到的头枕(Headrest),是1921年有美国人Benjamin Katz(本杰明.卡茨)发明并获得了专利,但这项设计同样不是马上被得到车厂们的关注和使用,知道1966年,有英国汽车配件上Karobes为NSU Prinz 110提供头枕开始才算是开始实现量产化,1969年1月,美国颁布新的法律,要求制造商在1970年开始为新车加上头枕,这才算是得到了普及应用,所以,如果你今天回顾很多70年代以前的车是没有头枕的觉得不可思议,但这个1921年的发明在49年后才算是被认可,可见新生事物真要到达商业应用其实一件挺漫长的时间。而头枕发展过程中还出现过一种名叫主动式头枕的科技,它能在发生碰撞后几毫秒向前贴近头部减少“鞭打效应”,但后来随着安全气囊的出现而逐渐被放弃,第一款量产主动式头枕SAHR由Saab研发,后在欧宝、福特、日产等品牌里获得应用。
1965年推出的NSU Type 110的标配也是没有头枕的,但可以作为选配件供选择。
由Saab推出的主动式头枕(Saab Active Head Restraint)是第一种用以保护成员头部不受鞭打效应伤害的被动安全保护设备。
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功能在今天已经算是颇为常见的配置,最早的座椅加热功能诞生于1966年,首次被应用在卡迪拉克的DeVille车系上。
座椅加热(Heating Seat)的原理相对于通风座椅而言较为简单且容易实现,所以出现时间也更早,其原理就是在符合海绵层与蒙皮之间加入一块加热丝实现加温。
第一款拥有座椅通风功能的车型是1997年Saab 9-5,它同时具备通风和加热功能,所以又被称为“座椅气候控制系统”(Ventilation Seat)。
关于汽车座椅的发展史其实可以查到的史料并不多,至于汽车座椅其他一些相关的设备、例如扶手、滑轨、凳架、儿童座椅等,或者与之相关的人体工程学等,就不展开介绍了,毕竟,从马车到汽车,关于这个一直伴随左右的配置也一直在适应着人类对于舒适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需求而不断升级才有了今天所见的样子,至于汽车座椅未来会如何发展下去,欢迎车友们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天马行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