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云顶佛宫的一抹微笑
(第13窟 摩崖泥塑 一佛二菩萨 东崖中部 隋宋重修)
拎着沉重的行李箱在天府广场和筱溪听泉挥手作别,登上成都开往宝鸡的列车,挥挥手大声和四川说再见。小溪一路向东,而我则一路向西,虽然从此又天各一方,但是在蜀中的点点滴滴确让人回味悠长。
列车早上八点许准点在宝鸡停靠,虽然我极其想去看一眼宝鸡博物馆的青铜器。可是很无奈,时间有限,只得马上中转,挤干赴甘挂职上班前的最后一点时间,偶遇一下麦积山。
麦积山的名气自不必说,所谓的“四大石窟”。论景色,论质量,麦积山也是独具一格,在丝路上熠熠生辉。不过麦积山可惜的是,没有沉下心来,独立自主的申报遗产,而是被打包。有时候,还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急躁躁的反而会大打折扣。
麦积山石窟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外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栈道等。因为正好是晴天,麦积烟雨是没得看了。不过蓝天白云下的麦积山直插云霄,恰似云顶佛宫,当不输麦积烟雨的精致。
公交车车行一个多小时,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终于到麦积山。因为不是旅行旺季,人很少,独享一个的麦积山很是奢侈。然而头痛的事来了,寄存室没人,这要让我拉着行李箱爬栈道的节奏么,好可怕。好在上栈道前,偶遇一卖东西的姐姐,估计是看我贱躯颇重的提着箱子步履蹒跚的样子甚为可怜巴巴,主动提出让我寄存她处。甩掉行李箱的我健步如飞,身轻如燕,快步走向栈道。
云顶佛宫麦积山,已经向我打开大门,等着我飞升仙宫。
(第13窟 摩崖大佛左侧菩萨像 隋 宋修)
隋代石胎泥质,后经宋代重修,高12.96米,头戴莲花宝冠,眉间有白毫相,面容丰满,双目炯炯有神,身带忍冬纹宽边项圈,上身袒,帔帛绕膝部后搭手臂下垂,璎珞华美。手腕带镯,左手托举莲花,右手持莲花茎于胸前,微微侧身向佛侍立,整个造像伟岸高大,神态闲适。
(第98窟 西崖中部 摩崖三尊像 北魏宋元重修)
(第5窟 外廊左龛 倚坐弥勒菩萨三尊像 隋、唐)
主尊为唐代泥塑,倚坐弥勒佛,佛像内着僧祇支,腰束带,外穿低领通肩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残,倚坐在方形佛座之上,造像躯体结实饱满,神态质朴,富有气势。
(第4窟诸龛 宋)
麦积山位置最高和规模最大的窟,第4窟,又称为散花楼,上七佛阁。根据碑记为北周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修凿的七佛龛,北朝文学家庾信作铭。七龛主佛构成七佛,历经后世重修或重妆。
(第4窟 天龙八部之一 北周宋重修)
天龙八部塑作在第4窟各帐形龛外,以高浮雕的手表发现了八身孔武有力的造像,表层虽经过宋代重修,但基本面貌应该未有大的改动。
(第60窟 主尊泥塑 隋代重塑佛头)
(第147窟正壁 佛局部 西魏)
螺髻,前面多脱落,弯眉,高鼻梁,细眼下视,嘴唇略抿,面带微笑,面相清秀,五官俊美,塑做简单而精美,是西魏承袭北魏秀骨清像风格到典型代表作。螺髻形佛像在麦积山并不多见,此为麦积山仅有一列,甚为珍贵。
(第5窟廊顶天马、象、摩尼宝及飞天壁画 隋)
绘制于第5窟前廊顶西侧平棋中,画面上下各有三身飞天,或托盘,或回首,周围饰以云朵,绿色飘带向后飞扬。中间最前面绘三个摩尼宝珠,中间绘紫色红天马,四蹄腾空飞奔,后面绘一大象奔跑。很可惜的是,由于后面平棋的壁画已不存,连续的情节无从看出了。
(第4窟第4龛上方 薄肉塑伎乐天局部北周)
第3龛上方的这一组弹阮咸的飞天,头戴花冠,面型圆润,双手抱阮咸弹奏,肌肤细腻,动感强烈,双足从身后壁画的衣裙中露出,似乎脱壁而出,非常动人,具有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堪称妙品。
第121窟正壁右侧与右壁左侧 弟子与菩萨像局部 北魏晚期
第121窟位于西崖西部上层第二层栈道上。塑作中弟子微向右倾,菩萨扇形髻,阴刻发纹齐整,两身塑像面庞清秀俊美,衣饰宽博,衣纹流畅,神情和悦,似乎在低首交谈,安静中带有动感,刻画细致入微,被誉为“窃窃私语”,是麦积山最引人注目的塑作之一。
时间过的太快了,每次都不想说再见,可又不得不说拜拜。
不舍的走下栈道离开这云顶佛宫,然而麦积山随处可见的一抹微笑却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后来的我,无论身处云冈,还是龙门,无论是在南北石窟寺,还是在巩义石窟,这迷人的微笑总是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伴随着我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这微笑也深深的埋藏在我的心底,从不曾忘记,更不不曾离开。
云顶佛宫的一抹微笑,惊鸿了时光,感动了所有走过的,路过的,遇见过的岁月,暖化了我永远不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