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PBN
原创 2017-08-17 Ubuntu330
声明一下,这里不是贬损PBN,而是描述一种现象,容易引起飞行员混淆的现象。现在是PBN成长期,旧技术没完全褪去,新技术没进化完全,因此出现了一些过渡状态的表达方式,使飞行员稍不留神就掉坑里,看完本篇少吃亏。
这里要说的,就是RNAV和RNP的纠缠不清。
我们知道,RNAV不具有性能监视和告警功能,需要在雷达监视环境下运行,具有局域特征;而RNP具有性能监视和告警功能,不要求雷达监视,具有广域特征。
那么,为什么有些机场不是雷达管制,还能飞RNAV进离场?例如: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张RNAV进场图,而是一张RNP1进场图,所以不需要雷达。请注意看红圈部分:
RNAV标注的图实际上却是RNP,有什么影响?
每一张进离场图都会标注扇区安全高度,简称MSA,不同的扇面可以下降的高度不同。
有雷达引导的话,则会有MVA,即雷达扇区最低高度,这个高度可能比上面的MSA扇区高度低,这事儿管制员知道,飞行员不知道。
基本了解了RNAV进场、RNP进场,MSA和MVA,我们实战一下,看上图。
这是一张进场图,YNN右上方的扇区安全高度为3850米,YN002的高度限制是3900米,高于安全高度,随后沿进场航路下降到3000米、2400米直到IAF点的2000米。
现在YN006有一块雷雨,飞机已经下到3000米,需要向南偏航,飞向YN014或者盘旋等待。
如果这是有雷达管制的RNAV进场,只需听从管制指令即可,管制员负责航空器不低于MVA。
如果没有雷达管制,是RNP进场,此时不存在MVA,则应严格遵守扇区安全高度,须沿航路上升至3850米以上再偏出航路等待。假设管制要求直飞YN014,则应先爬升至3850米以上再转向YN014,切过YNN265度径向线后进入另一扇区方可下降至2400米。
以上是进离场图RNAV和RNP的区别。RNAV进场一定是有雷达管制的环境,RNP进场则不一定有雷达管制环境。目的地机场是否有雷达管制并正常运行,可在飞行前查阅机场细则和航行通告获知。大机场一般都是雷达管制,飞小机场,一定要擦亮眼睛,必要的时候和管制员沟通下,确认到底是程序管制还是雷达管制。有雷达但是程序管制的,只能飞RNP进场。
除了进离场图,进近图上也容易混淆,我们来看一下:
进近图上的RNAV(GNSS),指的并不是RNAV进近,而是RNP进近,也就是RNP APCH。美国部分机场还标注成RNAV(GPS)。
RNP APCH有三种模式:
LNAV:没有垂直导航,只有水平导航
LNAV/VNAV:垂直导航基于气压高度表,温度太低不要用,返回LNAV
LPV:有SBAS的增强模式,水平导航精度更高,垂直导航基于卫星,不受温度影响,可以达到决断高60米。
进近图上的RNAV(RNP),并不是RNP APCH,而是RNP AR
RNP AR程序需要局方批准方可实施,批准的可能是0.5、0.3或者0.1
RNP APCH通常是“干”字形,直来直去;RNP AR通常是鞭子形,用曲线绕开地形障碍。
最后多说一句,GLS并不是GPS着陆系统,而是GBASLanding System,利用地面差分增强的星基导航着陆系统,精度预期能达到II、III类盲降水平。
综上,RNAV不一定是RNAV,可能是RNP;RNP不一定是RNP,可能是RNP AR。你看到的鹿,可能真的是马,你看到的马,可能确实是鹿。这就是RNP进化不完全的结果,只能等ICAO协调好了,全球一起进化,大家别急。
重点是:不要飞错!最近飞出近地警告的比较多,多是因为以为马就是马鹿就是鹿,没看明白的翻回去再看一遍,基础不牢的看下面入门链接。
看完本文有收获并点赞的,可收获马鹿天使勋章一枚:
周璇的这首歌委婉的唱出了RNP的艰辛:“天涯呀 海角啊”,说明无论RNP进场还是RNP AR都是偏远地区,飞那里的郎,泪呀泪沾襟;而一句“小妹妹似线郎似针,郎呀穿在一起不离分”则形象的描述了RNP AR的轨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