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顺,病不退!顽固口腔溃疡,用去肝火的方子治好,听我讲讲吧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顽固的口腔溃疡。

你记住啊,肝不顺,病不退。如果你的肝有问题,你的口腔溃疡,永远是此起彼伏的。

来,我给你说个真事的案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5岁,姓张。

有这么一阵子,他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同时又疲于应酬,煎炒烹炸、油腻厚味,摄入了不少。于是,他就出现了口腔溃疡。

按道理说,口腔溃疡,谁还没有过?一个大男人,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此人的溃疡,就是不愈合,一晃过去了好几个月,原来的疮面刚见愈合,立刻又有新的出现,总之嘴巴里没有一刻是舒服的,此起彼伏。

到后来,此人因为口腔疼痛,不敢吃饭,竟然情愿忍饥挨饿。只要能让自己少点疼痛,他宁可肚子咕咕叫。

但始终这样,肯定不行啊。于是,他去看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弦数,苔黄,舌质红。细问得知,患者小便短赤灼热,大便偏干,生活中常觉得头晕脑胀。

医家仔细看患者的脸,发现他双眼发红。说话的时候,能明显闻到患者口中的浊气。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黄连、柴胡、当归、生甘草各6克,生地15克,山栀子、车前子各12克,大黄4.5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你猜怎么样?患者连服4剂之后,诸证悉平。口腔里头的创面,长得光溜溜的,特别好。

医家嘱咐,今后千万不要再过嗜辛辣油炸厚腻的食物,工作也要劳逸结合。

这张医案,就记载于1988年的《新中医》上。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去翻看一下。

在这里,我给你简单梳理一下其中的奥秘。

我们还是从舌脉入手。

脉弦数,舌红苔黄,双眼红赤,头晕脑胀。这说明啥?是不是肝火旺啊?

没错。脉象弦,说明肝气不平。脉数,说明有热。舌红苔黄,乃肝热灼津所致。肝开窍于目。肝火一旺,双目就发热。肝经走脑袋啊。肝火循经上炎,患者脑袋就会发胀、眩晕。

肝火灼津,大肠津亏,于是大便干燥。火势弥漫,患者小便就发黄。

所以这么一看,患者的问题,肯定是出在肝火上。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患者有肝火,这肝火怎么就忽忽悠悠地跑到嘴巴里了?

这个也简单。肝属土,脾胃属土。木克土。肝火旺,它就欺负脾胃,把热邪传到脾胃这里。脾胃之火往上这么一冲,患者的嘴巴就生溃疡。

这么说,你懂了吧?

因此,要想改善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必须清肝火。我们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龙胆草、黄芩、泽泻、木通各9克,黄连、柴胡、当归、生甘草各6克,生地15克,山栀子、车前子各12克,大黄4.5克。

这个配伍,说起来很明显,是龙胆泻肝汤的加减。其中,龙胆草、黄芩、黄连、山栀子用于清肝胆和脾胃之火。大黄,通便泻火。

泽泻、木通、车前子,用于利尿,使得火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柴胡,疏肝解郁,以免苦寒直折之品影响肝气的升发。当归和生地,养阴血,以免诸药伤阴。这就是基本的意图。

等患者肝火没了,胃火散了,他的口腔溃疡,肯定就好了。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探讨——如果不去肝火,只去胃火,行不行?我跟你讲,肯定不行。因为肝火可以持续地影响脾胃,诱发胃热。所以,肝火在这里,扮演了关键角色。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总被口腔溃疡困扰着。为了去这个火,不少人就拼命吃冷饮、喝凉水。

但是结果如何?总是不管用。到最后,把自己吃得拉稀腹泻了,该上火他还是上火。怎么回事啊?中医仔细辨证,发现脉弦数,舌红苔黄,平时急躁易怒,好家伙,原来是肝火带出来的。通过去肝火的调理,他最终好起来了。从前的那些冤枉路,算是白走了。

这样的人,你可以去观察,有很多。

而且,这个肝火啊,不仅能带出胃火,还能带出心火呢!肝属木,心属火,木生火,母病及子,心火就跟着旺啊。

所以我讲,面对上火这个事儿,我们一定不要忘了调肝。有些时候,肝不顺,火不降,病就不退啊。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我在前文所述的医案、验方,作为成功的案例,仅供参考。非专业人士,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目试药。一旦吃错了,吃反了,后果就不好了。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