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精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兄弟三人,先生行二,时人遂呼为“李二麻子”,久之而忘其大名。其治病也,无论外感内伤,男科女科,恒用一方治之,那方药便是古方“五积散”。为简便书写,二先生将其方药刻板印刷,再据来诊者病情之寒热虚实,于方后增书引经草药数味。病者服后无不效者,因而求治者甚多。

五积散出自《局方》,方中含麻黄汤、平胃散、二陈汤、四物汤诸方主药,功能表散风寒,内和气血,故凡外感风寒湿邪之疾,内伤生冷之证,以及妇人经带,男子寒疝等疾病,用之得当,无不效若桴鼓。无怪乎,李二先生选中此方来医治百病。(近代名医蒲辅周亦推崇此方。)

先生为人谦和,素性仁慈,心系病家。凡病家有请,无论贫富、远近,咸往诊之。先生诊病不计诊金,因而延请者贫病居多。中年后,出诊每以驴代步。驴项系一铜铃,一路叮当作响,沿途群众闻得铃声,便知先生路过。若有病者,路请先生,先生辄驻足诊之,诊毕,仍出印版处方一张,方后添上几味药引,付与病家,又骑驴而去。春夏疾病流行,诊务繁忙,当天所请病家,白天未曾走完,夜则继之。或夜半人乏,或驴困不前,便于路旁树下,庙门桥脚,栓驴歇息。务将所请病人,尽早诊治。其心系病家,盖如此也。

逢场天,二先生在啸马街上某药店坐堂,药店内常病人盈门。先生药方本已印好,只需据病加些药引,因而诊病较快,而药店常因五积散药味较多,检一剂药需费些时间,因令不少病家等待半天。故尔药店老板与店中伙计,常于闲天将五积散原方预检数十包,俟逢场拥挤时,将预包之药付与病家,只需告知所加引子。即使这样,逢场天也令伙计们忙到太阳偏西,方能吃上午饭。生意如此兴隆,店主自然喜欢,小二未必高兴。有一新来学徒,人小力弱,不克耐劳忍饥,背着主人时有怨声,恰被二先生闻得。先生虽然不悦,却未言语,遂连续三场不曾上街坐堂,药店生意顿转冷清。店主查明原因,立即提上礼品,登门赔礼,恳请先生原宥,先生方允上街坐堂。

松龄何先生与二先生,同住啸马寺山丘之下,何先生住山丘之东面,李先生住山丘之西麓。何先生学识渊博,论病析因,头头是道,处方用药,丝丝入扣,大有儒医风范。因对李先生,持一方治万病,多有轻慢之意。每以草医目之。虽“鸡犬相闻,老是不相往来”。而二先生自知文墨不如何老精深,理论亦不如其透彻,因而也不与何先生一论高低,但其精于草药性味、功用,虽持一方通治百病,然据病加减,十分灵活,故尔疗效也非一般。

一年秋天,何老夫人患上疟疾,松龄先生总觉夫人年老体虚,顾忌甚多,方中总不离补,因此连服几剂,也不见好转。一日何先生出诊未归,夫人卧病在床,忽闻一阵铃声,由远而近,知是李二先生路过于此,即叫下人路上拦请二先生来诊。二先生知是何老夫人所请,自然不敢怠慢,仔细诊后,照例摸出一张印版处方,添上几味草药,嘱咐一番,便就离去。何老夫人叫下人捡回药,立即煎服,并按李二先生吩咐,卧床温覆,通身得汗,病竟豁然。晚上松龄先生回家,夫人这才向其告知真情。何先生详审其方,乃曰:“儒医草医俱不可废。各有所长也。”乃打轿李府,亲致谢意。自是,二人遂成挚友。

“文人相轻”,“同行生嫉”,古已有之。有书记载:叶天士,薛生白,二人年龄相仿,比邻而居,俱为清初江南名医,但其早年,互相轻慢,互不往来,叶天士将其书房命名曰“踏雪斋”(薛生白名薛雪)。薛生白亦不相让,也将书斋提为“扫叶山书房”。有一年,叶母患病伤寒,天士连治不愈。一日,下人又去检药,途中遇见薛生白,薛问:“汝家何人生病,如何日日捡药?”下人见是薛先生,连忙回答:“老夫人病已多日,叶先生用药多剂,总未见好。”薛先生遂细询叶老夫人病情及治疗经过,又要过下人手中处方,一见便说:“唉!叶桂胆小误母啊,此病非承气急下,断难活命。”下人闻言立即返回家中,将路遇薛先生及其话语一一转告主人。叶桂听后恍然大悟,连说:“生白说的是,生白说的是,吾不及生白!”即照薛生白之意,另开承气方药,果然一服泻下燥屎,病即转愈。叶天士遂劈下“踏雪斋”匾额,亲自登门道谢。薛生白自然也除去“扫叶山”牌子。二人从此结为密友,传为佳话。

何、李二人之由相轻而相善,颇类叶薛故事。

五积散真心是个好方子

摘自《来春茂医话》

五积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云:“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处方:苍白术各15g,桔梗18g、麻黄、枳壳、陈皮各15g、厚朴、干姜各12g、姜半夏、茯苓、甘草、白芷、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各9g。(按:配方剂量与原方有所出入,例如原书苍术为72g,改为苍白术各15g,系根据我的经验配制,白术健脾较苍术强,苦甘性缓;苍术辛苦性烈,故前者补多于散,后者散多于补,若脾虚湿困,补运兼施,宜二术同用。)

制用法

(1)上药共粉碎如黄豆般大粗末,文火炒黄发香即可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日用30g煎水去渣分2—3次服完。(2)碾细过筛为细末,收贮勿泄气,成人每次服3—5g,开水送下,或用生姜、红枣、葱头等煎汤为引,依症情选用。

验案举例

1、慢性胃肠炎兼带下证

1952年土改时,我们配合下乡防病,在昭通大寨公社,该地是高寒山区,气候严寒,治一李姓妇,年34岁,结婚十年未生育。大便溏泄已有四年,每日3—5次,无脓血,腹部鼓胀疼痛如妊娠状,按之则觉舒适。并下白带甚多,似米泔水般清稀。患者消瘦,怯冷,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沉细而缓。证属脾肾虚汗作泻,予五积散细末,每次服一包,日二次,早晚用姜枣汤送服,每包重6克,一周后症情明显减轻,腹胀消退,大便白带均减少,再给药一月继续服用。于53年夏季复诊时病痊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

2、寒热似疟

魏××,男,52岁,教师。

于1963年前来我院门诊。初诊:患者每日下午黄昏时先恶寒、后发热,体温测量在38.5℃左右。烧至一小时即出汗退凉,如疟状,同时感到两臂及腰酸痛,并咳嗽、胸闷、痰带风泡,胃纳呆滞,饮食少思,舌苔白厚,脉虚数。如此已一月有余,经注射复方奎宁,中药服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未效。证属寒湿阴邪客于经络,表里俱寒。予五积散粗末60克,每天煎服30克,葱姜为引,两剂服完,病竟豁然。

体会

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健胃,祛湿,除胀满,消食积;参以二陈汤(法夏、陈皮、茯苓、甘草)祛湿化痰,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各半汤去杏仁,姜、枣加白芷,兼治外感寒邪,解除头身疼痛;加以四物去地黄,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并配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利胸膈,调气除满,以祛痰积气积;内藏桂苓甘术汤以涤饮散邪;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取之从小便出,此虽内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综观全方,结构严密,运用曲当,颇为广泛。

本方虽为痰、寒、食、气、血五积而设,但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治之。日人龙野一雄用治腰部冷痛、心腹痞闷、寒证、腰痛、坐骨神经痛、胃炎、带下、月经不调(《中医临证处方入门》)。

据所见,在农村行医者大都备有五积散,该方运用范围广泛,医生乐用,群众欢迎,为常用有效验方。五积散气味辛温,既发汗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去寒湿之效方。陈修园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时方妙用》),又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时方歌括》)。

我对五积散的经验和体会

摘自《叶橘泉方证药证医话》

五积散初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本方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医以五积散命名,为宋元以后历代医家常用的名方之一。笔者也喜用此方,薄有体会,通过进一步学习,更觉过去对该方认识的狭隘。本文拟在温习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的点滴经验和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就正于同道。

一、局方五积散的处方和主治

1、处方

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二十四两,桔梗(去芦)十二两,麻黄(去根节)、枳壳(去瓤炒)、陈皮(去白)各六两,干姜(爁)、厚朴(去粗皮)各四两,白芷、川芎、芍药、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甘草(炙)、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

以上除肉桂、枳壳、陈皮别为粗末外,一十二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黄,摊冷,次入桂、枳、陈皮,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日二三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疼体痛、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红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橘泉按]局方五积散的炮制方法,后人称之为熟料五积散,与生料五积散之不加炒至黄色者,应用上略有区别。以温散寒邪为主者用熟料五积散,以发散风湿为主者用生料五积散。

本方处方之药用量,诸书略有不同,但同为十五味,其引药有姜、枣,或姜、葱等,依症情而异。苍术一药,《局方》一本作二十两,一本作二十七两,显是传写之误。
《局方》干姜(爁),爁音览,火焚也,等于“炮”,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用之炮制也。半夏汤洗是古制,现在用姜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先将十二味微炒令香,后入枳壳、肉桂、厚朴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其余药量,大同小异。
五积散之成人服用量,一般为每服三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总剂量为六至九钱,分次煎服,药引临时加入。

五积散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是治疗寒、湿、气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个方剂也是宋元以后的医家常用名方,这个方子便是五积散。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五积散出自唐代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书中载“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厚朴、干姜各四两,麻黄(去根节)六两。上除枳壳、肉桂两件外,余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肉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上药为散,每服9g,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功用】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

【主治】脾胃宿冷,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明末清初时的医家汪讱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

比如寒湿、痰湿这一类,就可以用上这个方子,寒湿患者一般饮食生冷过多,舌苔白腻,舌体胖大,常腰背疼或腰腿疼,夜晚睡觉易醒,大便稀溏不成型,舌下脉络淡紫,身体疲乏无力,常头昏头痛,胳膊或脚踝水肿,手心和脚踝凉感。再一个,平常气血不足的人非常多,感冒的风寒又有湿还有痰,同样可以用。

所以说,经方活用,首抓病机!

二、医案一则

重庆合川县解放前有位李二先生,是清末岳池地区名医,因为小时候出痘子留下疤痕,人称李二麻子。李二先生治病,无论外感内伤,男科女科,都用一张古方“五积散”治疗。为了开方子简便,医生甚至把五积散原方印刷好,来人看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原来方子上加上几味草药,患者吃药后全部见效,在当地声名大振。

当时有一位何松龄先生是当地学识渊博的一代儒医,看见李二先生一方治百病,认为他是草医。李二先生自己知道文化不如何医生高深,理论不如何先生透彻,两人几乎不打交道。

一年秋天,何老夫人患上疟疾,何医生顾忌太多,方子里面总是离不了补药。有一次何医生出门治病,李二先生路过,老夫人请李二先生治病,李医生依旧在印刷好的五积散上面添上几味草药,病人吃药之后,药到病除。晚上何医生回家,看了李二的药方,感慨说:“儒医草医俱不可废。各有所长也。”于是登门拜访,两人后来成为好友。

三、方解

方中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散邪,以除外寒;

干姜、肉桂辛热温里祛寒,四药合用,可除内外之寒,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配伍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相伍,则为二陈汤,可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以化血积;

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以升降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积,并可加强理气化痰之力;

炙甘草兼能和中健脾,调和诸药。以上均为本方的辅助部分。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证乃得解除。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解表温里,祛除寒邪为主,佐以健脾助运,燥湿化痰,调气活血。全方配伍全面,虽为痰、寒、食、气、血五积而设,但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治之。

四、五积散那么好用,为什么没有普遍应用呢?

名老中医来春茂先生也非常推崇此方,认为其“气味辛温,既发汗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去寒湿之效方”。来先生当年在农村走村串巷行医时,五积散救治百姓于乡野间,疗效生动活泼。

五积散好像什么病都可以治,有点包治百病的感觉。然而目前似乎已被中医界淡忘,很多人甚至不知五积散为何方,或者是因为它太好用了,或者一方子这么多味药,怀疑是拼凑方剂哗众取宠之嫌。

我起初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比较正常。中医是经验医学,这么多名医一路走来推崇者不少,《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个什么地位的书,载这个方子一定大有缘由的,那就是疗效。总之,不是五积散不好,而是一些现实问题让它无法普遍应用。

五积散

处方苍术 桔梗各600克 枳壳 陈皮各180克 芍药 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 半夏(汤泡)各90克 厚朴 干姜各120克 麻黄(去根、节)180克

制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功能主治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备注方中麻黄、白芷发散表寒;干姜、肉桂温散里寒;苍术、厚朴健脾燥湿,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血;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之功。是治疗寒、湿、气、血、痰五积的主方,故名"五积散"。

摘录《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五积散

处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炮制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

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

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0)

相关推荐

  • 神奇的五积散

    时方的代表作最出名的要属宋太医局汇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局方最出名的代表方剂除了补血补气的四物四君子,就当属燥湿化痰的二陈汤了.而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一个方剂也是宋元 ...

  • 五积散,凭啥可以万病一方? 案例和原理

    万病用一方的五积散 <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人(重庆属合川县肖家镇,现合川区.),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幼时出痘,家中行二,被称为"李二麻子&q ...

  • 五积散证

    五积散证

  • 中医奇人独门一派——《初氏五积万用方》总论初建忠(五积老师)主讲

    初氏认为人体病症的特征大致认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八十年代前以虚症居多,一个是八十年代后以实证居多. 八十年代以前,一个补中益气汤可以横行天下,那个时期粮食歉收,吃不饱.穿不暖,稍微补益一下,身体立即壮实 ...

  • 李二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兄弟三人, ...

  • 万病用一方--“五积散”: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兄弟三人, ...

  •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 ...

  • 中医奇人:万病用一方--五积散

    杏林医界名方 前天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 ...

  •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五积散应用经验)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 ...

  • 万病用一方,五积散

    中医奇人:万病用一方 国医名家频道  来源:五味学苑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 ...

  • 中医奇人:万病用一方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 ...

  • 【万病第一方:桂枝汤】

    桂枝证,气上冲,汗自出,恶寒风,烦不安,关节疼,受惊恐,心悸动, 入寐难,夜多梦,体白瘦,腹薄硬,虚缓脉,用多中.舌体柔,色暗红, 苔薄白,舌面润.若苔腻.舌绛红.质坚老,另别情(不当用). 心动悸, ...

  • 大道至简: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李先生万病用一方 摘自<医林旧事:那些远去的中医大师们> 李二先生者,岳池啸马乡(解放后划属合川县肖家镇)人也,世居啸马寨下干坝子,清末岳池.合川间名医.因幼时出痘,面部痘疮搔破而留下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