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被处决的八路军旅长,还曾是军区司令,他犯了什么错?

他曾是教导第六旅的旅长,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有着大好前程的他,在建国后甚至有可能被封为开国中将!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选择投敌,最后成了建国后第一个被执行枪决的军区司令?

新来的小伙伴别忘了关注,我们一起看下去吧!

1950年9月7日,河北盐山县的一场万人公审大会上,随着一声枪响,原军区司令邢仁甫的生命就此终结。

邢仁甫的生命就此终结

身为一个抗日将领,他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因为自己错误的选择,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曾经有人感慨到,如果邢仁甫没走错路,那么在1955年授衔仪式上,很有可能会获得开国中将的军衔。

但是,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邢仁甫会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堕落成了一个汉奸。原本是前途大好的红军将领,又怎么会突然变成了汉奸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邢仁甫的选择很有可能跟他的出身有一定的关系。1910年7月,邢仁甫出生于盐山县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邢仁甫的父亲是地方帮派的一个头目。邢仁甫7岁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因此邢仁甫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就养成了吃喝享乐,好逸恶劳的行事作风。虽然那个年代战火频发动荡不安,但邢仁甫从来没有因为衣食住行而感到苦恼。

邢仁甫

年少时期的邢仁甫也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心。邢仁甫少年时,为了保家卫国,他毅然投身于国民革命军,铲除军阀。邢仁甫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屡屡建功,很快他就被提升为排长。也许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邢仁甫为人十分的圆滑世故,擅长察言观色,因此他在国军队伍里结识了很多军官。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关系,邢仁甫在军队里一时混得风生水起。

1929年,邢仁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全国掀起了全面抗战的高潮。值此国家危难存亡之际,邢仁甫和自己的同伴积极宣传抗日。邢仁甫鼓励民众参军报国,维护国家安定。邢仁甫被组织上派往华北地区组建武装,后来,邢仁甫担任“抗日救国军”的司令。此后的几年里,邢仁甫一直率领军队驻守在最艰难的冀鲁边区。

邢仁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邢仁甫等人的努力下,抗日救国军”的武装力量增长得很快,也拥有了充足的武器。在作战时邢仁甫十分积极,经常冲在前线和敌人拼杀。正是因为邢仁甫的战斗时的勇敢无畏,邢仁甫在军队中的威望非常的高,士兵们对邢仁甫也非常的敬佩。后来救国军改名为三十一支队,邢仁甫仍然担任司令。

1938年1月,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邢仁甫带领三十一支队对驻守在盐山县的敌军发起攻击。盐山县里驻扎着不少的敌军,且装备齐全,而此时的三十一支队武器装备并不先进,想要围攻盐山县里的敌军,困难不小。但是邢仁甫凭借自己出众的指挥能力,结合敌情,最终,邢仁甫采取骚扰战术,经常在夜间派出一小支队伍假装进攻,让敌军没有休息的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提心吊胆。

面对兵力的差距,邢仁甫派出一支小队虚张声势,假装要进攻盐山县。同时,邢仁甫还挑选了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侦查小队,混入城中,勘察敌情。在邢仁甫摸清了敌军的实力之后,趁着夜色,敌人的防备薄弱,邢仁甫率领战士们,与混入城中的部队里应外合,对盐山县发起了攻击。

此时,盐山县中的敌人深夜突然被袭,也不知道我军的真实情况,慌忙之下,被动地进行抵抗。由于提前没有任何的部署和准备,敌军很快就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盐山县的敌军在惊慌之中逃离县城,我军战士成功攻下盐山县。在赶跑敌军之后,邢仁甫将敌军抢来的粮食还给百姓,大家都非常感激他。

1939年2月23日,邢仁甫率领战士们带头冲锋,攻下了无棣县城。随后,邢仁甫又带领部队收复多个县城。很多青年慕名而来,加入三十一支队。三十一支队兵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武器装备也得到了改善。1941年2月,由于邢仁甫出色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很快就被提升为旅长。3月,冀鲁边军区成立,邢仁甫担任军区司令员。

1955年首次授衔时,旅长等级的指挥官,授衔的等级一般都是中将。所以,如果邢仁甫能够坚守革命,不忘初心。那么在建国后,他也可能会被受封为开国中将。但是邢仁甫在升任为旅长之后,就开始盲目自大,认为冀鲁边区能够有现在的安定,都是自己的功劳。于是邢仁甫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好大喜功,开始贪图享乐。

邢仁甫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女儿,但是仍然与其他人有着不清不楚的暧昧关系。最过分的是,邢仁甫无视我党的纪律军规,公然违反一夫一妻制,将其他女性娶为自己的妾室。这样违反了共产主义的初衷,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全体将士们都十分气愤,但由于邢仁甫是司令员,身居高位,战士们虽然气愤也无可奈何。

1942年,丧心病狂的敌人在侵占我国领土之后,实行毫无人性的“三光”政策,并且对边区的军队不断进行扫荡。此时,全国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全体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咬紧牙关,坚持抗战。但此时的邢仁甫对艰苦的环境置之不理,他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安全,邢仁甫在海边找了一个岛,名叫望子岛。

全民族抗战

邢仁甫组织起大量的民工和战士,修筑防御工事和房屋,但却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敌,也不是为了安抚民众,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岛上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邢仁甫带着自己的小老婆和警卫人员住了进去,每天纵情声色,肆意享受,根本就一点也不在乎战士们是否能够吃饱,也不担心前线战争的情况。邢仁甫甚至还私吞公款,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他吞下的公款换算为粮食可以得到70万斤。也就是说,他在成为军区司令之后,就不断的触犯纪律,做出了很多,让人民气愤的事情,败坏了我党的名声。

在生活上,邢仁甫逐渐变得贪图享受。在军政方面,邢仁甫逐渐变得刚愎自用,对战士们也不管不顾,听不进去任何人的意见建议。他把军区看作是自己的领地,掌握军区的各项军政大权。组织上派来黄骅同志担任副司令员,邢仁甫觉得这是在分散他的权利,让他心里很是不满。

黄骅和邢仁甫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过长征。与邢仁甫相反,黄骅非常崇尚节俭。黄骅是一位老红军战士,对党和人民非常忠诚。黄骅因为身体不好,按照当时的规定,是可以额外领取营养餐的。但黄骅总是拒绝去领取额外的营养餐,而是和战士们一起吃饭。黄骅对别人说不能忘记过去的生活,要把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

黄骅

抗日战争时期,军队的生活是非常艰苦。每个人的饭菜资金都非常的少,即便如此,黄骅还是说要省下一点,去帮助那些吃不起饭的人。黄骅从来不在乎个人的享受,他的衣服只有两件,夏天穿绿色的军装,冬天穿黄色的,甚至在他结婚的时候也没有换新衣服。并且,黄骅还经常对自己的妻子说,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和工作。

在黄骅到达军区之后,就开始大力整顿队伍里的纪律军规。很快,在百姓的心中副司令员黄华就有了很高的威望了。但在邢仁甫心里,冀鲁边区是自己的天下,所以在看到黄骅的所作所为后,邢仁甫感到自己的地位被动摇,黄骅也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邢仁甫经常散播谣言,挑拨地方干部与黄骅的关系,拉帮结派,还称呼黄骅为“南蛮子”。

1943年春,邢仁甫被组织上要求,前往延安进行学习,军区司令员暂由黄骅代替。这体现了组织上对乡政府的重视,想要培养他。但邢仁甫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这是组织在惩罚他,而且还认为是黄骅向组织上报告了自己在军区的所作所为,想要夺取自己的权力,霸占冀鲁边区。于是邢仁甫一边寻找借口,拖延前往延安的时间,同时他还在酝酿一个惊天阴谋,想要“解决”黄骅。

1943年6月,邢仁甫和自己的亲信商议后,组织了一支刺杀小队。这支刺杀小队的任务就是杀害黄骅。当时,黄骅正在和其他干部开会,刺杀行动导致我党多名同志牺牲和重伤。这就是历史上的“大赵村惨案”。之后为了纪念黄骅的牺牲,新青县正式改名为黄骅县。

黄骅牺牲

在刺杀行动成功之后,邢仁甫很是开心,他认为现在军区已经没有人能管他了,如今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做他那些荒唐的事。但是,邢仁甫心里很清楚,他知道刺杀的事情迟早会败露,那之后,自己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所以,邢仁甫主动脱离了我党队伍的武装,转而去投靠敌军。但是由于邢仁甫不得民心,所以战士们都没有选择跟随邢仁甫离开,他只得孤身一人前往天津,投靠了日军。

为了向敌军表达自己的忠心,巩固自己的地位。邢仁甫先后为华北日军,提供了有关我军兵力分配的机密资料,我党因为邢仁甫的泄密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而邢仁甫在投靠了日军之后,靠着自己的情报,很快就当上了伪军的司令官。在成为司令官之后,他更是肆无忌惮地过着荒唐奢靡的生活。

投靠日军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邢仁甫又投靠了国民政府,成为了河北保安司令。解放战争过后,邢仁甫为了保全自己改名为罗镇。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我党战士们抓获了名为罗镇的国军干部,这时大家才发现所谓的罗镇居然就是邢仁甫。由于邢仁甫背叛了党和人民,他的所作所为罄竹难书,所以在万人大会上被依法判处死刑,并公开执行枪决。于是,邢仁甫也就成为了建国后第一个被枪杀的军区司令。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少年时期的邢仁甫也曾为国为民,热血抗战。但是随着地自己地位的上升,邢仁甫便逐渐忘了自己的初心,安于享乐,最后成为叛徒,实在是令人痛心。但是邢仁甫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咎由自取,他与人民为敌,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大家对邢仁甫还有什么看法,不妨打在评论里。

喜欢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