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最精华的部分—承德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市密云区相邻,距北京市市区130公里。
金山岭长城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艺术精美、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据文物专家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金山岭一带修筑长城和设置关塞,但那时的长城低矮、单薄,多为土石所筑。真正大规模、高标准修筑长城还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王朝后,派大将徐达主持修建,并派重兵驻守。
朱棣称帝后,于1421年把明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北京的防务更为重要,于是便大规模修筑长城,特别是把首都北京北面从居庸关到山海关这段1000多里的长城修得高大坚固。
1522年以后,明王朝国力从强盛转入衰退时期,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趁机进犯,严重威胁着明王朝统治者。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垕即位,特意把著名的抗倭名将谭纶和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分别任命为蓟、辽、保总督和蓟镇总兵。
戚继光到任以后,首先巡视塞上长城,他发现原有长城低矮单薄,不少地方已经倾颓,不能发挥其防御敌军的作用。于是戚继光请求朝廷同意,在谭纶的大力支持下,对蓟镇所管辖的1200百多里长的原有长城基础上,进行了续建、改建和重建,又在全线新修筑了1300百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作为边防军驻守的堡垒,从而大大提高了长城的防御能力。
金山岭长城按照戚继光提出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下相间,突兀参差,尤为壮观。凡是山势陡峭的地方,城墙就低一些;凡是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城墙就高一些。
城墙下宽上窄,沉稳坚固。底部用三四层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墙内用土、沙、石填方。
戚继光主持修筑长城之后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筹措财力、物力,调兵遣将,加以修缮,使之形成城墙高峙,堡垒林立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以它气势雄伟,敌楼密集,建造艺术精美,堪称为我国万里长城的精粹。
大金山楼,此楼因座落于大金山之巅,故名大金山楼。该楼为砖拱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由砖制梯道连接。一楼为拱券结构,二楼铺房为砖仿木结构,仿木砖磨制的檐、檩、枋等建筑构件精巧别致,惟妙惟肖,突显其高超的建筑艺术,同时也能够避免火灾发生。
城墙顶部的马道,根据需要,宽窄不等,平均约为5米左右,均用双层大方块青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
马道每遇到大小陡坡,便用砖砌成梯形台阶,便于上下通行,还不至于滑倒。这种马道建筑在万里长城上是难得一见的。
小金山楼,此楼因座落于小金山之上而得名。该楼为砖拱结构,分为上下两层,由砖制梯道连接。一楼为拱劵结构,二楼铺房为砖仿木结构,仿木砖磨制的檐、檩、枋等建筑构件同样精巧别致,惟妙惟肖。小金山楼与大金山楼并肩而立,是金山岭长城的姊妹楼。
在内侧城墙的下部,每隔不远就设有券门,券门大多数设在敌楼附近。券门内有石梯或砖梯通往城墙顶部,遇有紧急情况,守城士兵可以从券门直接登上长城或进入敌楼投入战斗。
马道每隔两三米远,便设一条砖砌排水道,防止雨水冲刷或侵蚀墙体。
这里的长城构筑复杂!敌楼密布,一般50~100米一座,墙体以巨石为基,高5~8米,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砖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有单层的,也有双层的;既有平顶,也有穹窿顶、船蓬顶、四角钻天顶和八角藻井顶,可谓一楼一式,被誉为"万里长城,金山独秀"。
金山岭长城蜿蜒曲折,依山凭险,高低隐现,敌楼密集,构筑精巧,气势磅礴。
金山岭长城是现存最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为"明长城之精华"。
城墙排水道靠外侧一端,修一个镭石孔,守城士兵可以从镭石孔施放镭石,打击敌人。
城墙顶部靠外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两米的垛墙。垛墙每隔一米多远便设一个垛口,守城士兵可以从垛口射击来犯之敌。
空心敌楼(敌台)是戚继光创建的,是金山岭长城的重要防御设施。多数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用于作战和存放粮草、兵器,上层为台顶,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用。
金山岭长城沿线共筑有不同形式的敌台67座,间距从47米到200米不等,密集程度十分罕见。
射击口分上中下三层,方便守城士兵不同的姿势使用。
黑姑楼原为砖木结构,后改为砖拱结构,分上下两层。相传,此楼在当时曾遭遇雷击起火,随父修城的女子黑姑在救火中丧生,为纪念黑姑的英勇献身,故在重修时命名为黑姑楼。
西域楼为砖木结构的空心敌楼,分为上下两层,现木结构无存,只残存破损的楼体。此楼为宁夏营所建,故称西域楼。
金山岭长城的垛口不同于其他长城垂直修建,而是垛口两侧的墙有120度以上的斜角,这种创新,既可增加利用垛口作战的打击面积,又可更好的保护守城的士兵,不至于将身体暴露。
在金山岭长城上的一侧有许多通风口,这是为了减轻大风对长城的伤害,保证长城的安全而设计的。
沙岭口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3年)由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主持修建,是金山岭长城最早修筑的四个关隘之一。现仅存房屋遗址。
在长城马道之上修建了多个炮台,其作用在于远距离杀伤敌人。
将军楼视野开阔,东、西、北三面皆有长城,是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精华,也是拍摄云海和日出日落的绝佳之地。
将军楼指挥所是明代长城中,难得一见的保存相对完整的长城军事指挥机构,为几天座关隘的最高统帅部。因其建于将军楼旁,故称将军楼指挥所。
挡马墙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建于关口之外,构成长城外侧一道坚固的壁垒,用以阻敌军马,故称挡马墙。
支墙是指从长城主线延伸出来,与长城马道相连,单独构成的一段防御墙体。其特点是两侧均为垛口墙,且马道上的炮台密集。
砖垛楼因修建于砖垛关的一侧,故称其名。此楼地处极卫之地,是防御砖垜口的一座重要敌楼,也是金山岭长城唯一的双层木结构敌楼。
在金山岭长城的城墙上,有数以万计的带文字的城砖,文字上记载着烧制城砖的年代和部队番号,这是目前在万里长城上仅发现的唯一带文字的砖。
在当年,烧制城砖的任务分到了各个兵营,为了避免粗制滥造,确保生产质量,便制定了严格的检验制度。将士们将部队番号刻在自己烧制的砖上,目的是记录修建该段长城的施工队伍和指挥者,以便分清责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从而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是问责制度的一种体现。
也正是有了这样统一的标准、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质量跟踪机制,才使得金山岭长城历经40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固若金汤。
金山岭长城历经四百多年,这期间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炮火的摧残,依然屹立在高山峻峰之上。
金山岭长城作为长城的组成部分,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一九八八年二月,国务院公布金山岭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拍摄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山岭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