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对不起!”

昨天,我给孩子五元钱,让她自己去小区便利店买了个糖葫芦。回来后媳妇发现她兜子里有四块糖。今天,媳妇发现孩子有从便利店里偷东西的情况。

当媳妇电话里和我说的时候,非常愤怒。我说不要惊慌失措,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大人实施教育和孩子成长的机会。一会儿,她说已经把问题解决了。我回来后发现,她只是给孩子讲了道理,孩子罚站了,最终承认自己的错误,道歉了,保证以后不再这样做了。

这样就行了吗?我觉得这还不够,但一时还不知道还差什么。今早晨,我教给孩子如何认错,认错的目的不是了事,而是自我反省,是提高。我要求她必须拿着糖果去便利店和收银爷爷道歉,而且我也要当面道歉。偷了别人的东西,给自己的父母承认错误,这算什么道歉?难道对方没有发觉就可以不道歉了吗?

向自己的父母道歉,得到父母的原谅,这是容易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向自己真正冒犯的人道歉却极其艰难。她开始非常不情愿,但是,我说你必须迈过这个心理障碍。因为如果我们没有向便利店道歉,我们下一次去便利店,依然是个小偷的身份。

我辅导她的道歉词如下:“对不起,爷爷,昨天我买糖葫芦的时候,偷偷地拿了四块糖果。以前还有一次,我忘记里拿了几块。我这样做是错的,我很后悔这样做,对不起,我以后不会做这种事了,想要什么就要诚实地和爸爸妈妈说的。”她自己在家练习了几次,我说允许你写下来,念给爷爷听。她坚持口述。

去了便利店,她当着收银爷爷的面,做了完整的道歉。爷爷说:“很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后想要什么可以和爷爷说。”孩子如释重负。

孩子完了,我接着道歉:“叔叔,对不起。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昨天回去发现这个问题,我们很难受。所以决定过来向您道歉,我们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收银老人说:“孩子犯这种错误难免,你们做大人的已经是很尽责了。以后多注意就好了。”然后,收了2元钱,重新完成正式的购买。

孩子从便利店出来后,一扫道歉之前的艰难和阴霾。她笑了起来,跟我说:“爸爸,其实道歉挺好的。”我知道,她已经摆脱了“小偷”这个词对自己的束缚,摆脱了阴霾,开始进入到一片阳光地带了。她反省后发现,偷,从预谋,到实施,再到后期隐藏,被发现,承认错误,伴随的都是紧张、懊悔这些负面的情绪,而一次正式的改过自新,却是快乐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女间的距离近了,我们都向对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都向收银员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并对未来做出了承诺。我们和收银员也获得了比先前更好的理解和信任,孩子还愿意去这里买东西,不再害怕这个爷爷了。

你已经多长时间没说对不起了?如果很久没有了,是因为自己一直很完美,还是觉得这些错误无关紧要,没必要太当回事。

前段时间,隔壁装修家,修水电时浸湿我家墙壁,我地写了个很友好纸条告知了业主。对方过来,看了情况,确认了这事确实是由他家装修引起。我一直对这位新来的邻居抱着友好的态度,我并不强求他道歉,也没有索赔,只要求这事不要再恶化了。他支支吾吾,说什么装修工啊物业啊之类的,东一句西一句得就不成逻辑。其实说一个对不起,一切都顺畅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开口说这三个字。

直到他走出家门,我送他到楼宇门口,回头说了句:“不好意思啊。”然后没等我回应,就像有急事似的,赶紧扭过头仓皇而走,似乎怕我看到他道歉的样子。

我知道,这个“不好意思”根本就不是道歉。不好意思,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的潜在的含义包括:这真叫人为难、声明这件事确实与我有关、这事儿责任不在我或不全在我、这件事情的发生无法避免。不好意思有时还用来拒绝别人的请求。而对不起所传达的含义是“我错了”,“不好意思”与“对不起”的根本差别是是否在反省自己,是否愿意承担责任。你会发现,在同样的错误面前,人们说“对不起”要比说“不好意思”难得多。

一个完整的道歉包括:

1、认错。这是要克服自身强势的倾向,从态度上把自己放在弱势的一方;

2、提出解释。要冷静地分析自己错在哪里,这是一个理性过程;

3、表现出自责、羞耻、谦卑、真诚等行为和态度。这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用本能的同情心的建立共情;

4、进行补偿并提出如何再次犯错的方案。这是真正知行合一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是统一的。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理论最终要落实到人的道德行为上,道德教育的效果最后是体现在道德行为效果上。

一个“不好意思”算什么?如果确认自己有错,我要求我的学生,必须说对不起,不说“不好意思”。少一个字,但是对人的自我教育的效果却差异极大。

道歉是示弱,而自信是示强。道歉中的自信是面对不足的勇气和改正的决心。如今过分的自信教育使得孩子忘记了谦卑,在“你是最棒的”、“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这种鼓励下,让孩子学会了用虚荣的自信掩盖自身显而易见的缺点和不足,陷入了过分的自我欣赏中,反倒对批评和建议不以为然。在错误面前想方设法地保护自我尊严,维护的强势地位,导致强烈的自我中心,漠视明显属于自己的责任。他们习惯于被表扬,甚至被表扬的有些麻木了,由此便会受不了半点批评,做错了事情不承认错误,一味的怨别人怪别人。找一些客观原因,而不从主观上认识和改正错误,因为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自己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

我反对以培养自信为目标的教育。那些自信到不可一世的优秀大学生、三好学生、积极分子、党员、最佳辩手,在我面前,被骂得颜面扫地,那积累起来虚伪的自信很快就崩塌了。我给他时间反驳,往日的伶牙俐齿都语塞了,开始低头了。在“对不起”这三个字面前,都变成了胆小鬼。

不是因为我强势,而是因为我谦卑。我知道人该有多渺小,多脆弱。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找到一大推理由,可是在错误面前,却胆小如鼠,极力回避。自信来源于哪里?靠伶牙俐齿吗?靠才艺表演吗?靠拼爹吗?靠豪车吗?靠美丽吗?靠装吗?自信,来自于“对不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人们都用前两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自己的错误解脱,却忘记了这句话的本义是要导出后面最关键的两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不是靠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是要自己发现。如果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那要感谢对方。这是在帮助自己提高。有道德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而是能反省自己。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道德观念,直到18岁,我们对父母的服从、模仿走出俩,开始思考独立。如果道德教育到18岁为止,那就有了“无德之人”了。幸好,我们还留下了一条通往道德的一个通道,唯一的通道:自省,它伴随一生。反省,并不是要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而是自我向内观察。很多错误,别人是不会指出来的。我们对父母犯下的错,多数我们都不知道。

我经常向自己的妻子道歉、向同事道歉、向学生道歉、向孩子道歉、向孩子的老师道歉、向陌生人道歉……

这并不丢人,掩盖错误才丢人。我从来没发现自己低人一等了,反倒获得更多的尊重、信任、宽容、安慰、鼓励、支持。就像便利店的收银大爷一样,他给了我和孩子宽容、安慰、鼓励、支持。

道德,是自我约束的力量,评价别人道德不道德,本身就不道德。道德,是自我反省。反省,是通往道德开阔地的最后通道。把这条路堵了,将会一直在负面的情绪中挣扎,消耗自己,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道德不是评价别人的尺度。我原谅了上门“查看”浸湿墙壁的邻居,尽管他没有道歉。我很同情他,他胆小到连道歉的勇气都没有,害怕承担责任。反观自己,那就要勉励自己要体察对方的关切,而不是用冷漠做自我保护,敏感的神经不是用于体察他人痛楚,而是为自己设防。

“一日三省”,从说“对不起”开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