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恐怖片,如今还能吓到谁?
印象里目前还能引起好评的国产恐怖片还是2016年出来的小成本电影《中邪》,也是罕有的以伪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关于民间“请仙”为题材的恐怖片。
演员表演确实到位,场景转换自然,故事线也清晰。
虽然跟国外同行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但跟国内其它热衷于拍此类题材的同行比,已经算是“拔大个儿”了。
但虽然口碑还可以,水准也还达标,但总觉得少了一点味道。最落寂的是,自此之后,连“水准勉强”的作品都没有了。这里说的“没有”并不是说没有“拍”,而是“拍”了之后能再度引起口碑称赞的真没有。
年初有些视频网站忽然发过一阵剪辑片段,是一部国产网大的片花,叫《大兴安岭猎人传说》,也是恐怖片,氛围渲染得很好,且主演演技也都在线,可惜是一部网大,倒没有瞧不起的意思,只是觉得,像若干年前大家纷纷买票进影院看《京城81号》的那种场景很久不见了。
而放眼内陆以外的世界,外面的同行却依旧风生水起,虽然港版恐怖片依旧没落,但东南亚和欧美、日韩乃至中国台湾地区的恐怖片市场依旧热闹。
所以对于“恐怖片”这一类型的探索,国内影视工作者依旧处于“又爱又恨”的阶段。
“爱”是因为确实有一部分观众爱看;
“恨”是因为人家爱看,我们拍不了。
以前我认为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束缚住了国内同行的手脚,但最近忽然想明白了:
可能还是思维和创意被自己束缚住了。
一
改革开放后,国产恐怖片还是曾经支棱过的。
1989年曾有部《黑楼孤魂》轰动一时,现如今都能在很多视频网站上找到这部电影的资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此外《夜盗珍妃墓》、《圣保罗医院之谜》、《情人的血特别红》、《夜半歌声》、《银蛇杀人案》等都有不错的观众反馈。
对于眼界刚刚开放不久的内陆观众来说,别说恐怖片了,就连看到银幕上男女接吻都会愣神半天,但用今天的视角审视当时的影视作品题材和拍摄角度,不得不惊叹,那时的同行们真“野”,从批判社会现象到对未来天马行空的想象、从对生活的歌颂到对牛鬼蛇神的具象化表现,放在今天必然都令人咂舌,但反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文艺工作者的创意似乎在被禁锢许久之后一下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灵感。
当然,因为国情所限,真正的牛鬼蛇神只能在古代体现,发生在现代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最终都必然会有一个科学的解释,但无论怎么解释,肯定合情合理,至少不会像《走近XX》那么尬。
只是限于当时影视市场的现状以及版权意识的淡薄,在录像厅时代,人们依旧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之外的魑魅魍魉,且都因为被导演和编剧安排在了现代都市中而恍惚:
莫非?真的有那些怪力乱神的事情?
对此,笔者特别有发言权:
有一年回老家过年,在满堂宾客聚集聊天时,笔者曾跟几位小伙伴们又怕又想地看完了一部台湾电影,我们都以为那“鬼宅”里飘来飘去的女人最后不是敌特就是坏分子,但可惜的是,直到“剧终”后我们才发现:
人家玩真的。
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笔者晚上都不敢关灯睡觉。
这种脱离于生活常识和学校教育以外的世界,真的是给予了笔者以及当时很多观众最直观的震撼——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但架不住那“玩意”真的“存在”啊!
所以以今天一个标准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当年曾特别火的国产恐怖片,再以一种波澜不惊的表情翻找着网络上的世界各地最新的惊悚时,心态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昔日的恐惧变成了今天的怀旧,那年的害怕转为了童年的记忆。同影响了整个青春期的“四大天王”、“周董”们一起收藏进了电脑D盘中。
此时再看近十年来内陆生产的国产恐怖片,却依旧摆脱不了“做梦嗑药发神经”的套路。同三十年前一模一样。可无论创意还是演员表演,以及氛围的渲染,反而显得愈发“可爱”起来。
曾有段时间,某著名“小破站”有位UP主就特别讲解国内“烂片”,并广受网友欢迎。这位UP主讲解的“烂片”中,居然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国产恐怖片,以至于我真的以为,在内陆,恐怖片就是“烂片”的代名词。尽管这样说实在是有些羞辱艰辛的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但看着屏幕上各种为了烘托而烘托的BGM,以及某些主演尬到抠脚的演技,还有开篇五分钟就可以直接跳到剧终的故事情节,很难在表示不忍之余暗自赞同。
二
如今讲“恐怖片”在内陆的发展历程,恐怕要出一部专门的论文著作了,只简单概述一下一个核心问题:
内陆观众对于恐怖片的胃口是如何逐渐变“刁”的?
以前看过一篇讲观众心理的文章,也曾提到过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文章里讲,喜欢看恐怖片的观众,平常的生活必然毫无变化,以至于没有任何惊喜。而恐怖片带给他们的感受无异于“吃辣”——我内心很清楚“我”是安全的,但我又喜欢那种“置身险地”的刺激,于是观赏恐怖片就成了“叶公好龙”的不二首选。
在没有记载的观影历史中,率先传进内陆并俘获、培养出一批恐怖片爱好者的地区必属港台,在当时彼处正热闹的时代,林正英舞着桃木剑跟僵尸周旋,黄百鸣穿着清代官服演绎好几部开心鬼撞鬼,当年正年轻的“五福星”们在协助警方破案之余也掺杂了女鬼求欢的荒诞场景,连“肥猫”郑则仕都带着一代“鬼后”王小凤穿着道袍来了一系列的人鬼斗。
更遑论还有美国血浆不要钱似的鬼玩人、人玩鬼,以及比赛互虐的电锯狂人、飒爽屹立在众尸之上的爱丽丝等。
直到进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当港台前辈们日趋凋零后,尽管美国的血浆依然廉价,可观众们却逐渐被日本的幽暗贞子、韩国的神秘杀人事件、台湾地区的虎姑婆们吸引了过去。
那时内陆观众似乎从生理及心理上更加强调“氛围”二字:
知道结果都一样,可我就是喜欢你坏坏的样子。
这一切,都伴随着泰国地区恐怖片的降临而迎来高潮:
东南亚神秘的丛林里的藤曼渗透进现代的都市中,黝黑的皮肤掩藏不了惊恐的表情,听不懂的梵语和轮回之道在强调报应的同时格外强化了对惊悚的触碰。
你说不上什么时候会有“惊喜”,于是跟三十年前的内陆观众们一样,又怕又想地躲在被窝里看着异域的神秘镜头一帧帧闪过,跳过去吧不甘心,直面吧又没勇气。
反观此时已经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中国影视工作者,即便把韩国导演请来一口气拍了三部《笔仙》,也还是会被人吐槽:
“我终于看见笔了,也算不错。”
其实笔者觉得倒没必要刻意去指责国内同行的死板和抄袭,因为有些话,总是欲言又止的。
客观地说,最痛苦的并不是学不到东西,而是明明知道能学到东西却“学无致用”,起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恐怖片”这个概念渐渐成型时,对于封建迷信的严格限制,在引导大家不要相信子虚乌有的同时,也的确限制了一代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即便上文中提到的《京城81号》,也很难说不是借了当时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而更火的吴镇宇的光。因为观影后的口碑也确实表明——
我们,跟“他们”,差距依然明显。
因为羁绊,所以枯竭,因为枯竭,所以没落。
无论网大或网剧再如何兴师动众,只单纯从内容和创意的角度上看,大家似乎都有些千篇一律,又有些力不从心。
三
说个很客观的事实:
上述与内陆同行相比较的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恐怖片,目前绝大多数还是上不了院线的。只有一部分作品还能在专业的视频站上付费观看。
出于国情考虑,这个片种实在有些尴尬。
尽管笔者曾看到过今年依然有几部国产恐怖片已经立项,但对于成片后的拍摄水平和故事水平,目前依然保留看法。
但南派三叔曾在《盗墓笔记》中写了一句话: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笔者相信不少创作者也是深谙其道的,否则就不会有经典曾经出现。
但在这种目前处境艰难的创作环境下,何难说有优秀的主创团队愿意耗费精力做产品内容,相比于留下经典,大家似乎更愿意将创投的目光聚焦在人畜无害的喜剧和爱情片上。
可能小众片始终是留给置于阴影下枯燥无味的人,而刺激和安全的心理归宿,已经逐渐被诸多网大和短视频慢慢取代。
国产恐怖片,任不重,道未知。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