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健身虽好,过度健身也“伤心”
8月8日,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落下帷幕,而这也代表着第十三个全民健身日的到来。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与全民健身的理念相逢,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又激荡出了非凡的火花。
加之赛场下奥运健儿分享的健身视频也将观众的观赛热情化为锻炼动力,纷纷加入健身行列。
但有时候过多、过量的运动却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运动成瘾症或运动强迫症。对这一部分人而言,运动在其生活中占据了极高的位置,甚至觉得工作、学习、跟朋友交往都占用了锻炼的时间。这类群体仿佛对运动着了魔,往往会在已经明显感受到疼痛或受伤的状况下依旧坚持运动,假如一旦停止或是不能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锻炼就会出现心理跟情绪上的不适,比如沮丧,消沉、焦虑,紧张不安,还有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及身体不适。而以上这类表现,实际上属于运动强迫性神经症的一种。
过度健身的成因
(1)大众媒体的引导
大众媒体的蓬勃发展,男性“肌肉感、线条感、六块腹肌”、女性“直角肩、蚂蚁腰、铅笔腿”成为社交热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使得个人产生对自我的形象不满,从而采取节食、过度运动的方式改变自己的身材。
(2)家庭因素
不良的父母关系、童年创伤都易导致个体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不合理的自我认知,对自我形象的贬低,从而采用过度、不恰当的健身方式缓解情绪,改善自我形象。
(3)个性特点与认知思维
假如在个性上存在“完美主义”的特点,常使得这类个体在认知上的“全或无”思维模式,在健身的成功看作自己唯一的成功经验,又或者因为某次的健身目标未达成而自罪自责,进而增加健身的时间、频率,从而导致了过度健身的发生。
过度健身的管理
(1)最重要的一点是,识别自己可能存在过度健身的情况,并向专业的门诊医生,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
(2)丰富自身的兴趣爱好,尝试不要过分依赖单一的运动形式,可以多尝试下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如中国传统运动项目八段锦、太极拳。
(3)尝试向所爱之人表达,你可能需要分享一些你的想法或感受。“我无法停止健身的想法”,或者“我一直很努力地在和我不停地重复做健身行为在做斗争”,这些都可以作为开场。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李昀熹
执行编辑:何明坤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